南宋朝名相排名(南宋开国贤相一生开挂励志)

南宋朝名相排名(南宋开国贤相一生开挂励志)(1)

赵鼎画像

公元1226年,宋理宗也想学学唐太宗,遴选二十四位功臣,把名单交给画师,命画师画像,然后把画像放在昭勋阁里,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宋理宗所选的功臣,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韩世忠五位是职业军人,也就是武将,其他十九位都是文臣,其中包括赵鼎。

在这个名单中,赵鼎的排位虽然并不靠前,仅排第十八位,但却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这位“中兴贤相之首”,却是个“好人未必有好报”的负能量例子,最后的结局是绝食而死。

01

赵鼎,山西闻喜人,年仅四岁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

樊氏出生于大户人家,是少有的才女。

虽然失去丈夫后生活艰难,但作为儿子的老师却绰绰有余,加上儿子天资聪颖,几乎不用吹灰之力,便把儿子培养成为了“博通经史百家之书”的大才子。

宋徽宗崇宁五年,二十一岁的赵鼎高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担任洛阳县令没多久,由于工作出色,很快升为开封府士曹。

靖康年间,金军大举南下,攻占太原,包围京城开封,贪生怕死的宋徽宗怕当亡国之君,禅位于十六岁的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

老子是软蛋,儿子也没好不到哪里去。

宋钦宗一上台就打算屈服,希望与金人议和,金人说这个可以有,但条件是你们赔款、割地,并特别提出“必须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大重镇”。

宋钦宗召开会议讨论的时候,只有赵鼎敢说硬话:“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有什么好议的!”

可惜,他虽然参加了会议,胆识在偌大的朝廷上,只是个芝麻大的官,人微言轻,谁也不尿他。

没被人赶出去,就算不错了。

不久“靖康之变”爆发,开封失守。

宋徽宗父子等人做了俘虏,被押着北上。

金人打算立张邦昌为帝,命赵鼎拟写议状。

坚决不做贰臣、死也不当汉奸的赵鼎,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等人,逃进太学躲了起来。

靖康二年,宋高宗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继位,闻讯赶到应天的赵鼎,被这个南宋第一任皇帝任命为户部员外郎。

金人听说南边又有了皇帝,又兴兵来打。

世上的路千万条,位子未稳的赵构,却只有逃命这一条。

从应天到镇江,从镇江到扬州,从扬州到杭州,从杭州到建康,一路上如若惊弓之鸟,狼狈不堪。

02

之前俘虏了大宋两个皇帝的金人,对这一个也是志在必得。

赵构逃向哪里,他们就追向哪里,还来了个“搜山检海”,史称“搜山检海捉赵构”,那架势,不亚于朱棣找朱允炆。

南宋朝名相排名(南宋开国贤相一生开挂励志)(2)

搜山检海捉赵构

像狗撵兔子一样,赵构实在受不了了,这样被撵得到处跑的日子。

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他也会被抓住,步老爹和哥哥的后尘,那他们赵家,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本来也是)!

赵构把大臣们叫到一起,各位爱卿,你们倒是想个办法,别只会跟着逃命啊!

这些跟着逃命的大臣,当然不都是猪头,谁都明白,老大被俘的囧事不能再发生了。

却只有赵鼎拿出了办法,上了一份名叫《陈防秋利害》的奏折。

在奏折中,赵鼎写道:“宜以六宫所止为行宫,车驾所止为行在,择精兵以备仪卫,其余兵将分布江、淮,使敌莫测巡幸之定所。”

——如今皇上您之所以被金兵尾追,怎么也摆脱不掉,那是因为您到哪里他们都知道,如果他们不知道您的踪迹,那他们也就没办法了,总不能瞎追吧?

而要做到这点,赵鼎的办法是搞两个“宫”:一个行宫一个行在,六宫驻足之地为行宫;陛下车驾驻足之地为行在。

再挑选精兵护卫留在身边,其他兵将散布于江、淮之地。

理论上来说,这办法不错,但还得看效果。

一试之下,金兵果然被搞蒙了,不知宋朝皇帝住在何处,也不知该追哪一路。

之前疲于奔命的宋高宗,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之后不久,赵鼎被提拔为右司谏,又因提了一个合理化建议,迁殿中侍御史。

03

一个小计策让赵构摆脱了可能被俘的命运,当然不足以冠以“中兴贤相之首”的美名。

因为那时候,赵鼎也尚未拜相,离相位还差的远着呢。

但是,作为小小言官,赵鼎接下来的贡献,可以说比任何人都大。

早在升殿中侍御史之前,他提出的四十件政事,三十六件都得到采纳,以至于宋高宗当着大臣们的面说:“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

南宋朝名相排名(南宋开国贤相一生开挂励志)(3)

赵构剧照

赵构把赵鼎比作唐肃宗的李勉,这个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李勉是何方神圣?

简单点说,他是“安史之乱”后唐肃宗逃到灵武(他爹唐玄宗逃到四川),迷茫之际的指路明灯,是辅佐唐肃宗光复社稷的股肱之臣。

赵鼎也是我的股肱之臣,宋高宗就是这个意思。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正当赵构无比倚重之际,小人就出现了。

这个小人,就是宰相吕颐浩。

韩世忠在黄天荡赶跑金兵之后,一些大臣头脑发热。

宰相吕颐浩尤甚,在他看来金军也不过如此。

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把金军一举搞定,建议赵构御驾亲征。

轻敌冒进!

金兵若是这般完犊子,之前至于连吃败仗?

吕颐浩的建议,当即遭到赵鼎反对:“如今形势尚未明朗,千万不能让陛下冒险!”

赵鼎这次反对,等于又“救”了赵构一次。

御驾亲征,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04

赵鼎知道,得罪了吕颐浩,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这是一位手握人事任免大权的资深宰相。

果然,吕颐浩一生气,就让他去当了翰林学士。

这不是升了吗?是好事啊。

升是升了,却无实权,无话语权,只能在一边乘凉。

任命下来后,赵鼎来了个拒不上任。

吕颐浩:既然你不愿当翰林学士,那就去当吏部尚书吧,这个官儿不小,还有实权,官员都等着排队巴结你哦。

南宋朝名相排名(南宋开国贤相一生开挂励志)(4)

吕颐浩画像

对于吕颐浩的改任,赵鼎依然拒不上任。

他对赵构说:“陛下都能从谏如流,宰相却做不到,陛下重视言官,宰相却屡屡压制。”

然后他就称病回家了,“坚卧不出”,还上书数落吕颐浩的过失。

最后,赵构免了吕颐浩的宰相职务,提拔赵鼎为御史中丞,随后又升他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赵构还对他说:“我每每听说前朝忠谏之臣,他们的事迹是那样感人,恨不得认识他们,如今在你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05

与赵鼎不断升官形成反差的是,军队总是在打败仗,还把军事重镇襄阳搞丢了,而拿下襄阳的,竟然是伪齐军队!

何况襄阳处于国都的上游,敌人若来个顺水而下,赵构弄不好又得逃亡!

绍兴四年,赵鼎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此时,岳飞上书朝廷:“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

岳飞想收复襄阳六郡。

宋高宗转头问赵鼎:“派岳飞去收复襄阳,你看他行不? ”

赵鼎说:“岳飞是不二人选。”

然而,赵鼎看好岳飞,有人却不以为然,比如签书枢密院的徐俯。

最后事实证明,赵鼎没看错人,经四个多月的激战,岳家军大败伪齐三十万大军,一举收复了襄阳六郡。

南宋朝名相排名(南宋开国贤相一生开挂励志)(5)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形势图

收复襄阳六郡,不但为今后反攻中原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岳家军”名震天下最重要的一战。

虽然操刀手是岳飞,但如果没有赵鼎,赵构也不敢让岳飞去干。

之后,赵构对赵鼎更加倚重,任他为知枢密院、川陕宣抚使。

赵鼎却说他不是那块料,辞谢。

赵构以为他嫌官小,给他做思想工作:“四川拥有全国一半的地盘(可见当时南宋的地盘缩小到了什么程度),不但全部交给你,还给你升降官吏的全权,朝廷不予干涉,难道你还不满意?”

赵鼎当然不是嫌官儿小,而是四川有一个牛人吴玠(时任四川宣抚使)。

他担心与其尿不到一个壶里,直到赵构答应吴玠归他节制,他才同意到四川去。

赵构改任他为都督川、陕诸军事。

然而,赵鼎的条疏,却遭到宰相兼知枢密院朱胜非的阻抑,因为之前由于意见不合,赵鼎得罪过他。

赵鼎也不含糊,直接上书“叫苦”:“臣还没走,就有人扣压臣的条疏,不让陛下知道,这要是去到万里之外,不知会怎样。”

实际上,很多大臣都认为朝廷缺他不可,甚至还有人上书留他。

恰逢边境吃紧,边报纷至,赵构还需向他请教用兵大计,所以赵鼎辞行时,赵构不让他走了。

并表示任他为相。

绍兴四年,赵构任命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宰相)。

06

尽管因性情耿直罪过不少人,但目前为止,赵鼎的人生道路,还算平顺。

赵构对他的信任和倚重,依然如故,直到秦桧横空出世。

秦桧是建炎元年被金人俘虏的,那时候他的职位,是御史中丞。

南宋朝名相排名(南宋开国贤相一生开挂励志)(6)

秦桧剧照

被俘后,秦桧屈服于威逼利诱,见风转舵,帮金人做了不少事情。

金人对他“非常赏识”,赐他钱万贯、绢万匹。

谁也没有想到,成为金人走狗的秦桧,四年后突然携家而还。

尤其令人困惑的是,秦桧回来后,赵构根本不调查他在金国做了什么。

马上任他为相,只是因为朝臣议论四起,才不得已罢了他的相位,但后来又获起用,被赵构再度拉入核心决策层。

绍兴八年三月,赵构任命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兼同平章事,与赵鼎并相。

再度拜相后,秦桧便开始主张接受金人议和。

而投降,恰恰是赵鼎最深恶痛绝的。

雪上加霜的是,赵构之前一直坚持抗金,此时却站在了秦桧一边。

相信了秦桧描绘的“美好前景”——答应了金人的条件,满足了金人的胃口,就可以偏安一隅,高枕无忧!

坚持抗金的赵鼎,自然与秦桧水火不容,被排挤在所难免。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记载:赵鼎被罢相,是秦桧构陷的结果。让人指责赵鼎曾接受张邦昌的伪命(实际上赵鼎拒绝了,逃到太学躲了起来),赵鼎被贬到泉州任知州,秦桧又让人指控赵鼎贪污都督府十五万缗钱,把赵鼎贬到兴化军。

秦桧仍不罢休,赵鼎接连被赶到漳州,潮州,担任清远军节度副使。

潮州五年,赵鼎闭门谢客,不谈时事,若有人提起,他也只是一个劲儿地说:“都是我的错,我的错。”

即使这样,秦桧依然没有放过他。

秦桧党羽詹大方,诬蔑赵鼎受贿,并且命潮州郡守把赵鼎编在移民中,赶到吉阳军。

在吉阳军三年里,赵鼎的日子异常难过,门下故吏都不敢与他来往,甚至问候的信都不敢写。

生活也异常艰苦,若不是广西经略使张宗元不怕牵连,时常送些吃的,饿死的可能性都有。

赵鼎明白,秦桧非置他于死地不可,便派人对儿子赵汾说:“既然秦桧非要我死不可,那我就满足他的愿望罢,只有我死了,你们才安全,不然,全家都得遭殃。”

绍兴十七年八月二十日,赵鼎绝食而死,终年六十三岁。

《寒食》——赵鼎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这是他被贬潮州第5年所写名诗,大概意思是: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谁又想得到,秦桧后有万世骂名,赵鼎被海南奉为十贤之一。

南宋朝名相排名(南宋开国贤相一生开挂励志)(7)

赵鼎塑像

人生,唯一不变的是无常!

无常就无常吧,心越大,越开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