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第四季第六期完整版(奔跑吧第四季第六期)
7月3日《奔跑吧 第四季》第六期如期登陆浙江卫视。这一期中,节目组采用了新的形式,用一个行为实验的方式来检验人在碎片化信息包裹下,能否还原真相。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试验,也是一个值得再次分析的试验。
一次试验的开始——你潜在意识的第一反射是什么?由于《奔跑吧》是一个综艺节目,不具备科学实验的严肃和严谨性,当然也有可能会有情节设计等因素。这些因素咱们暂且不谈,按照节目设计试验场景,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李晨声称被打,并且一口咬定是旁边的沙溢,这个时候,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个旁观者,你会有何感想呢?
其实,这个时候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理性的分析事情的各个因素,而是你潜意识做出的判断。这种判断是你在人生的过往中经历的事件,学习的知识,或者周围观念的影响的反射,你第一时间会相信会有人故意袭击他人,还是认为有人为了栽赃陷害自导自演,亦或是一场荒诞的误会?
好在跟多人是站在相信人性善良的方面,从一开始的战队就可以发现。他们可能也不会相信是李晨的自导自演,而更多的是认为,或许这就是个误会。
碎片化信息的暗示——你的看到的是真实的哪一面?
在游戏环节里,三个游戏沙溢战队输了两个。提供的爆料信息也更加偏向李晨,对沙溢不利。这种情况下,各种信息的出现,会左右一个人的认知吗?你所处的环境,会让你进入到信息茧房吗?你在这种环境下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尽管在你的眼中没有丝毫漏洞,可是在别的维度下却是漏洞百出,不堪一击。或许有些人一直在做着伤害别人的事情,却一直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因为他看不到别人的痛苦,这种人是可悲还是可恨呢?
当权威来站队——辛普森案的重现
节目最后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决定队伍胜利与否掌握在在座的100位大学生身上。这种制度非常类似于西方的陪审团制度——把嫌疑人是否有罪交给陪审团来决定。
尽管在辩论之前,绝大多数人都相信沙溢是无辜的,而且沙溢方也有足够的证据为自己洗脱“罪名”,可是李晨方的陈铭老师真正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他运用了各种细节,行为心理学的知识重新将事件的嫌疑引向了沙溢。这就好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律师,运用各种手段来为自己的代理人辩护。最后的结果是,现场“陪审团”采信了李晨方的观点,判决沙溢“有罪”。
获得胜利的李晨留下了愧疚的泪水,导演组也公布了事实的真相,沙溢的嫌疑才算被洗白。但是换一个场景就会觉得这件事十分恐怖,假如这是一场真正的审判,假如陪审团面临的是一个杀人的嫌疑犯,如果沙溢是这个被投“有罪”的嫌疑人,如果最后法官给出了死刑的判决,这将是一场多大的冤案?!
这使得很多人想起了著名的辛普森案,通过优秀的律师团队和艰苦卓绝的辩论,最终陪审团相信了辛普森团队的意见,尽管全世界所有人都认为辛普森就是那个杀人犯,他最终还是被判无罪。
美剧《美国罪案故事》中第一季讲述了辛普森审理的全过程
如果说这个案件里面,因为辛普森的胜诉并没有导致多一人失去生命还没有显得那么悲观。那么,假如这些人是手里拿着陶片的希腊公民,他们很可能会决定一个未来甚至生死。
古希腊政治学家克里斯提尼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想到这里,如果你是当天投票的大学生,当你投出这一票时,你想到这样深远的意义,你的决定会是怎样呢?或许每一位“陪审员”都不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但是如果真是一个冤案就此产生,谁又会是罪恶的源头呢?要记住那句话: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No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ever feels responsible.
结语虽然仅仅是一档综艺节目的,也仅仅是一个不太严谨的行为试验,但是带给人的思考确实深刻而长远的。在此之后,相信有思想的观众已经可以对自己收到的信息理性对待,对自己的决定小心谨慎。会有更多的人更加理性而认真的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这就是一个综艺节目能起到的最好的社会责任。
我是娱乐挖矿工。关注我,带你深度解读娱乐事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