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战绩报告(诸葛亮并非文弱书生)

虽然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传神,无力巧借东风,也不能撒豆成兵,但是我们依旧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全才。他智计超群,随刘备寄居荆州时,助被蔡氏打压的刘琦脱身;他巧言善辩,出使东吴能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他用兵如神,辅佐刘备后,使刘备几乎未曾大败;他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也许说到此处,很多人会反驳说,诸葛亮并非全才,作为一个文弱书生,让他运筹帷幄还好,但是如果让他上阵杀敌呢?其实这一点是后人对他的误解,真实的诸葛亮不但是文弱,反而武艺高强,虽然他未曾与他人交手,史书上也没有太过明确的记载,但是如果仔细品读历史,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起蛛丝马迹的。

诸葛亮战绩报告(诸葛亮并非文弱书生)(1)

一、他身体素质非常好

受《三国演义》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诸葛亮每次出场,都会坐在四轮小车上,摇着羽扇,笑看对方樯橹灰飞烟灭。其实不然,战场上的情势瞬息万变,他在前线指挥战斗的时候,想坐着小车悠哉悠哉的慢慢行动,根本是不现实的,死于战场上的庞统和向宠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诸葛亮最起码是能骑马的。《三国志·先主传》中:“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这一记载,也可以证明此事。再加上诸葛亮常年奔波,却未曾有过大病的记载,所以他的身体素质应该非常好,否则可能早就步郭嘉的后尘了。

二、君子习六艺

东汉末年依旧以儒学为重,而作为儒生,需要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六项全学好了,才算得上真正的大才,击剑等项目也是他们的必修课。就连当时著名的老实人鲁肃都是神射手,被这些人推崇的诸葛亮怎么可能会弱呢?除了鲁肃可以作为参考之外,徐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物,虽然诸葛亮与徐庶是旧友,但他自信徐庶是远不如自己的。

诸葛亮战绩报告(诸葛亮并非文弱书生)(2)

《魏略》中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要知道,他自己可是“常以管仲、乐毅自比”的。我们结合他小心谨慎的性格,不难分析出,如果他不是事事强于徐庶等人,绝对不出将此言宣之于口。那么徐庶的武艺怎么样呢?据史料记载,他从年幼之时就拜师学艺,苦练武艺,之后开始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哪果没有一身好武艺傍身,他能够做到这些吗?如果诸葛亮的武艺胜过他,那又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三、言谈中对自己的武艺自信

诸葛亮战绩报告(诸葛亮并非文弱书生)(3)

曾经有一个名为刘巴的人,躲了刘备十三年,终于在刘备拿下益州之时,选择了归降。但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刘备得刘巴相助之后,不但没有好好珍惜,还动了杀心,于是对诸葛亮说:“子初(刘巴的字)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意思是说,刘巴这个人智计超群,如果没有人能够代替他,那就继续任用,如果有人可以代替他,那就不要再用他了。诸葛亮回答说:“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用自谦之言,保住了刘巴,被传为佳话。

但是很少人有注意到,这话还有下一句,诸葛亮在自谦完了之后,补充道:“若提枹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意思是说,如果让我敲响战鼓,激励百姓和士兵作战,我还是可以胜任的。也就说,他坚信自己就算不从文,也可以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可见他对自己的武艺非常自信。

四、抽刀刺山,展现武艺

诸葛亮战绩报告(诸葛亮并非文弱书生)(4)

前面几点原因,大都是由推测得来的,那么诸葛亮有没有真正的展现过自己的武艺呢?答案是肯定的。他在南征的时候,路过青石祠,拔出配刀插入了石头中。据《古今刀剑录》记载:“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通过“投刀不拔”和“行人莫测”两个词,我们不难得知,他的的确确将配刀刺入了石头中,而且没有任何取巧。此事的难度有多大,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毕竟西汉名将李广,在误将石头认为是老虎的情况下,借助弓箭的冲击力,也才将箭头射入了石头中。

诸葛亮战绩报告(诸葛亮并非文弱书生)(5)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不但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还拥有高深莫测的武艺。虽然他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吕布典韦等人,甚至不如关张赵云之辈,但是跻身一流武将之列,对他而言应该是没有难度的。

值得一提的在三国历史上,那些名闻遐迩的谋士们多是文武全才,智勇足备。比如周瑜、鲁肃、徐庶、满宠、程昱等人,无不是上马能射箭,下马能写书的人物。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三国志》《魏略》《古今刀剑录》等书,小编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