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老师绑架16个学生的电影(美女教师惨遭毒手)
“一个国家的尊严,就是它给女性的尊严。”
法庭上,一个律师慷慨激昂。
事情源于一件奸杀案。
一位年轻的大学女教授回家路上被奸杀,焚尸。
群情激奋。
报纸连篇累牍,社交网络讨论不息,人们急切地呼吁着严惩凶手。
但抓到了又怎样呢?判个三年五年?
于是一位警察出现了。
移交罪犯的过程中,“遭遇性击毙”,他干掉了那四个罪犯。
人民英雄?大快人心?
不不不,没那么简单。
《宿敌》。
豆瓣8.6,IMDb8.3。
内容涉及暴力执法、学术权力、操控媒体,性侵妇女、法律沦丧……
看完电影,肉叔满脑子只有一个词:真敢拍。
如果再加上一个,那会是:真会拍。
故事,从一起焚尸案说起。
深夜公路,熊熊火光。
四个男人从后备箱抬出了一具女尸,堂而皇之地点燃了她。
天一亮,印度日报头版头条刊登:
烧焦的女尸,强奸后焚烧
死者是一位女教师,萨芭。
美丽、知性、善良。
可能是这个学校最受学生爱戴的人。
然而追悼会上,副校长的一番言论却彻底点燃了学生的怒火。
他评价死者:
为什么那晚她一直在这里待到10点半
她们的穿着就表明了意图,不是吗
萨芭会被永远记住
但不是作为榜样,而是作为警告
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他试图通过贬低死者来减轻事件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怎么能忍?
学生们于是站了起来。
走进广场。
聚集着,向学校抗议,要为命案、为女性求一个公道。
但。
与此同时,大队警察也开进了校园。
不由分说,他们毫无预警地发动了暴力镇压。
血流成河。
暴力执法引起了全网轰动。
于是。
越来越多不愿沉默的学生,走上了大街。
整个社会也对警察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
政府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他们派出了警方代表安定人心并调查命案,副警督萨詹。
但,事情的走向,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电影花了很长时间来讲述警察的办案过程。
调监控、调查目击者证词、锁定四名嫌疑人,看起来顺风顺水顺理成章。
一如所有悬疑罪案片的拍法。
但与此同时也埋下伏笔。
比如即便已经成为轰动全国的大案,被抓的四个人也毫不在乎。
外面请求死刑的抗议声声浪不绝。
这四个人却笑嘻嘻地说:
我知道
我们现在出名了,对吧
有后台?而且很硬?
果然,命令传来,解除萨詹调查职务,四人被转移到其他警局。
好,关键时刻来了。
在转移的路上,萨詹实在无法容忍这四个人可能会面临逃脱的结局。
于是自作主张,将车开入了小路。
也是在一个普通的公路边。
他亲手开枪处决了这几个未被审判的“杀人犯”。
编造了一个罪名:犯人夺枪。
反正,死无对证了。
肉叔看到这里时还在想:这大概就是一部在讨论程序正义的电影吧。
如果一个犯人在现有的法律下不能得到公正的审判,是否可以借助私刑让其得到他应有的惩罚?
就拿这四个人来说,出入监狱简直家常便饭,一看就知道有保护伞。
甚至你可以想象审判结果:三年判刑,出狱后继续作威作福。
大众舆论的反应也是如此,击毙了犯人后,全国过节一般沸腾,萨詹成了国家英雄。
街上然放着鞭炮。
电视新闻里不断地说:
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
因为,他枪毙的不只是这四个人,而是长期积压的民心所向。
于是法庭上。
辩护律师说出那句:
“一个国家的尊严,就等同于它给女性的尊严。”
在场无不称是。
肉叔也觉得很有道理。
可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人物出场了。
他举起了手。
给这些观点起了一个名字:
即时正义。
什么意思?
就是说,有时候,我们声称的正义,就像速溶茶、速溶咖啡一样,是那种当下就可以畅快饮下的正义。
但却没有想过,这正义的背后,有没有可能是被利用,被掩盖?
这个人叫阿拉温德。
他没有急于对本案发表见解,而是传唤了一系列人员出庭,提问。
第一位,一个农村妇女。
两年前,她14岁的女儿做女佣,却被67岁的立法委员强奸而死。
委员不仅脱罪,还创纪录赢得选举。
问:如果法律对人人都一样,那既然这四人可以被枪杀。
为什么立法委员不能被枪杀?
第二位,妇女人权委员会主席。
萨芭出事当晚,她在社交媒体发帖:震惊!
但在人权办公室几公里远,一名三岁女童被奸杀,主席发帖:生日快乐,我大学暗恋的人。
问:印度每15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强奸案。
为什么你只对萨芭的死震惊?
第三位,印度日报记者。
萨芭案,全国头条新闻。
但翻到报纸第七版:36岁女性与情人私奔,尸体在湖中发现。
问:萨芭不是甘地,不是特蕾莎修女,往常,这类因太过常见、而“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只会出现在角落。
萨芭是谁?为什么她能上头条?
第四位,萨芭母亲。
母亲在阿拉温德冷酷的逼问下晕厥,但他不为所动。
问:你亲眼看见那四人强奸并杀害了萨芭吗?
没有,媒体说的,所有人都相信。
但媒体就能做到绝对客观公正吗?
甚至,媒体一个误判,就会改变一个无罪的人一生。
第五位,对方律师艾耶。
艾耶大列四人过往罪行:抢劫、走私、贩毒,他们就是该死的杀人犯。
连法官都不耐烦了:看看证据、记录、背景,一看到他们的人,你就猜到了。
但到这里,阿拉温德的追问,终于抵达了要害。
他们的肤色、衣服、名字。
换句话说,他们的种姓,你就知道他们是罪人了。
看似阿拉温德在胡搅蛮缠。
但他的每一个发问,都像斧子,砍向萨芭案这棵大树,伸出的一个树枝。
也是这件“无需细想,一定这样”的案件,所蒙蔽社会的一小块阴影。
当把这些树枝砍掉,阴影退散,案子才真正曝晒在阳光下。
说了这么多,可能聪明的你已经猜到,故事要开始反转了。
阿拉温德的五个问题分别指向了现实状况、意见领袖、媒体、真相、歧视这几个方面。
当现实状况出现偏差,如果再加上意见领袖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人们固有的底层歧视心态,真相早晚被掩盖。
但,仅仅是真相被掩盖那么简单吗?
有时候,掩盖真相,是为了达到更肮脏的目的。
是的,前半段的所有故事,都是一场被策划的“演出”。
萨芭并不是被奸杀,而是一场车祸。
而伪造这一切的原因,是执政党领袖想通过“解决”一个轰动的案件提高自己的形象。
目的,是掩盖自己的问题,以便下届连任。
萨詹也并不是什么好警察。
反而,他才是幕后那个策划演出的人。
看到这里,观众的热情,也和电影里群众的热情一样,被一捧冷水浇熄。
原来。
底层所有的奔走、情感、追求,不过是被上层人物玩弄的政治游戏。
这,就是《宿敌》会拍的地方。
前半段把故事正着演,表现不公,塑造英雄,让观众热血沸腾。
后半段故事反转,倒着再演一遍,表层的不公下,有更大的不公。
高潮的庭审那一段。
律师阿拉温德的不讨好,他的严肃,让之前所有的温情和振奋都涤荡。
他坚实地追问真相,比反转的剧情,更让人头皮发麻。
当一条狗被杀死时,人们会去抗议
但当一个人被杀死时
连狗都不会有反应
这种信念从何而来
这种自信就是本国的政治,法官大人
让提出问题的人闭嘴的政治
让指责的人戴上手铐的政治
但无论你如何试图让他们闭嘴
无论你把他们关进哪座监狱
都会有人提出问题
而且必须有人回答
因为这个国家不是任何人的父亲的私有财产
这是我们的国家
热血沸腾了吗?
然而最终。
上层人物来来去去。
但以诡异而不合理的姿势,屹立的积木大厦,不知道何时会被修正合理,或将轰然倒塌。
他们依旧如故。
这才是《宿敌》强于其他印度现实电影的地方。
吹毛求疵地讲,《宿敌》确实有很多缺点:
比如叙事方式模式化,拍摄手法不克制等等,那激昂的bgm,一度轰得肉叔脑壳疼。
以至于我一度在想。
这几年印度紧跟踪新闻事件的电影那么多,但在其中虚构一些激动人心的情节,究竟是不是最好的现实主义?
肉叔一度想到了《大地之歌》。
“阿普三部曲”也是现实主义,但它没有特别的灾难,只是生活的艰辛,平淡而克制。
它没有新闻事件打底,却拍出了真正的现实主义。
拍的是生活本身的真相。
当然,《宿敌》的制作初衷,肯定不是向影史经典比肩。
我们之所以比较这两种现实主义,是希望印度电影,能更进一步。
要做到这些,光是一个“敢拍”,还是略显不够。
不过。
论向现实挥刀,《宿敌》仍然是锋利的。
毕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
电影该有所作为。
我们也该有所作为。
刀锋所过。
我们相信,会留下一片伤痕累累。
今日打工人:冰冻白开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