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1)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中的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尤其是“切诊”。

切诊,是指“按”身体,或者准确的说,是医患有身体接触的一种诊断方法。于是,腹诊,穴位诊断,寸口脉,三部九侯,背腧穴诊断,都是“切诊”。但是,因为中医自身的原因,因为媒体宣传的原因,逐渐的,切诊沦为“切脉”。

古代的脉诊,有寸口脉(手腕),有人迎脉(喉咙),有趺阳脉、太溪脉,甚至有三部九侯的全身穴位切脉。

寸口脉,是《扁鹊八十一难经》中,“独取寸口”而形成的一个脉法。

脉诊的所有问题,其实就是暗箱操作和不明不白导致的。脉诊从来都不神秘,是人人可以体验的身体的主要症状。脉诊绝不是唯一的诊断,单独切脉不可能三指遍知病症。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2)


切脉时机

最好的时机,清晨。未起床,大概在7点以前。这是《黄帝内经》中,诊查身体“有过之脉”的最好时机。中医治病,非常讲究病症的时机。绝对不是时刻都可以诊疗的。每种方式,有最恰当的时机。脉诊,尤其如此。

诊查身体的有过之脉,就是清晨。显然,我们发现,清晨诊脉,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诊脉的代价太大。或者说,能够体验清晨诊脉的,只有经方家的家属了。于是,开篇的动图,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清晨,为爱人诊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经络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次好的时机,白天。白天诊脉,也要心平气和,没有剧烈运动,身体平缓时,才可以进行脉诊。如果不是自己切脉自查,而是去就医,也要保证心态和气血的平和。切勿在动怒,忧伤和各种人为的情绪异常变化下进行脉诊。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3)


危机的时刻,不分时机。

所以,对于大众来说,我们应该学会在白天,心平气和的时候,进行脉诊。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4)


切脉的部位

寸口脉

寸口脉,特指手腕的切脉,也是大众最熟悉的脉诊部位。

寸口脉具体位置,定位如下,手腕的横线下,左右手的大拇指的反向(往手臂)延长线上。在这个区域,我们会明显的摸到一个“凸骨”。

这个凸骨,就是手太阴肺经的经渠穴,也是寸关尺中的“关”。

在《扁鹊八十一难经》中,扁鹊说了一句“寸取九分,尺取一寸”。这个其实非常的简单。我们的“同身寸”,就是每个人的中指第二指节的长度。每个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合并,恰好就是“同身寸”的2倍。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5)


扁鹊脉法的尺寸始终一寸九分,其实就是约等于两寸。也就是三指合并的长度。所以,古代的脉诊,称为“三指定乾坤”。著名的脉诊书,也取名《三指禅》。

于是,一旦使用“三指合并”中的“中指”定位在手腕横线下方的“凸骨”处,剩余的食指,无名指,自然就对应到了“寸和尺”。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6)


切脉的定位过程,寸口脉的寸关尺的三指定位,看上去啰嗦了很多。其实,只要能够找到大拇指反向延长线,手腕横线下方的“凸骨”,切脉就是一气呵成的。

体位

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臓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7)


其他脉诊

在三部九侯或者仲景脉中,我们会在身体的头角,耳朵,脖子,足背,小腿上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脉诊。

在女性妊娠和分娩时,我们会选择女性的神门穴和合谷穴进行特定的脉诊。

在危机时刻,诊查生死,《黄帝内经》选择的是左侧胸口,乳根穴,神封穴附近,进行诊断。

切脉的部位,在我国古代有一段演变过程。先后有过“遍身诊”、“三部诊”和“寸口诊”。

“三部九侯”,也就是“遍身诊”,按摸全身从头到脚可以触摸到的动脉,包括头、颈、两颊动脉,上肢的挠动脉,下肢的烃后、足背、腘、股动脉。这些部位的动脉都在体表,或贴于骨上和皮下。《黄帝内经》和《难经》都是这种诊法。

后人在“三部九侯”的基础上,慢慢的精简成“三部诊”和“寸口脉”。

“三部诊”,是诊头部的人迎(颖颓动脉)、腕部的寸口(挠动脉)和足部的跌阳(足背动脉)。

寸口诊就是切摸两手掌后突起(挠骨茎突)的挠动脉,即所谓“独取寸口”,这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寸口是人体经脉的会合处,诊寸口可以了解人体气血的情况。这种方法,《内经》已有记述,以后的《难经》、《脉经》等书所记述的主要就是寸口诊,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8)


脉诊呼吸

如果是医生为患者诊脉,那么,患者其实只需要按照正常的呼吸节奏就可以。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然后伸出手肘就可以了。

但是,很多人看中医,寻找经方家,比较少,遇到医生后,容易激动。所以,这个时候,呼吸啊,心情啊,会影响脉动。

当然,有经验的负责的医师,洞察到这种情况,都会第一次假装的进行脉诊。然后,待患者平静后,再重新诊断。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如果是自己跟自己诊脉,呼吸就非常重要了。因为中医的脉诊来测量脉搏的调动数目,是“呼吸定息法”。换句话说,现代医学的脉搏测量是一分钟多少次。而中医的脉诊,是医师的呼气和吸气,来测量患者的搏动次数。于是,医师的呼吸,测脉者的呼吸,是短了不行,长了也不行。所以,平时修炼腹式呼吸、深呼吸的医师,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平时就有呼吸短促问题的医师,肯定无法准确诊断脉的跳动次数,还是先治疗自己的呼吸问题比较好。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9)


正常的脉动数目是:

  • 吸气,患者脉搏动2次。
  • 吐气,患者脉搏动2次。
  • 换气,患者脉搏动1次。


换气,就是正常人在呼吸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

于是,正常的脉动数目就是“呼气2 吸气2 换气1”,一共5次。

如果,根据正常呼吸的频率,测量的脉动数目大于5,就是速。脉动的数目小于5,就是迟。

在多数情况下,大部分的速脉是6、7,大部分的迟脉是4、3。如果非常的快,或者非常的迟,就是严重的病症。

把脉脉象时而强时而弱(脉诊三指定乾坤)(10)


指尖力道

在手腕这个区域,人体的解剖可以分为:

毛皮层,肌肉层,血脉层,筋膜层和骨骼层。

从内部、中心的骨骼到最外层的皮毛,可能只有2cm的距离。

于是,扁鹊的脉诊,就是用“皮毛、肌肉、筋骨”,进行力道的定位。

  • 浮脉,也就是切脉者的三指,刚刚触摸到患者的皮层。基本上,没有用力。
  • 沉脉,也就是切脉者的三指,重重的压按到患者的筋骨层。
  • 正常脉,就是力道大于浮脉,小于沉脉。也就是切脉者的三指,稍微用力,压按到患者的肌肉层或者血脉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