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糠油为什么比平时用的好(米糠油营养价值这么高)
油脂是罪恶,是肥胖的根源,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活的智慧中人们从动植物中提取食用油以补充人体必需的油脂,因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动植物食用油。
米糠油可能不及花生油、大豆油、茶籽油常见,但在历史进程中却比它们出名得多。
米糠含有约18%的植物油,和大豆类似,但米糠却不需要专门培栽和占用耕地。
我国是水稻生产第一大国,水稻加工成大米过程中产生大量米糠。
按理来说,合理利用现有的米糠制油可以解决食品用油成本高的问题。
可是为何目前国内米糠油却仍未普及?
问题的答案要追溯到五十年前日本一起轰动全球的事件。
1968年是二战结束之后的第23年,正值战败国日本经济复苏发展繁盛时期。
在世界格局背景下日本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的是早日追赶上欧美经济。
当时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许多经济发展大国过度追求效率而肆虐环境。
日本也不例外,20世纪世界八件重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占了四件。
这一个动荡之年的3月,九州、四国等地区突然出现几十万只饲养鸡死亡的现象。
初步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但毕竟当时人的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怎么有空管鸡的死活。
因此也没有对毒物来源进行深入探究,事情也就听之任之。
而在当年6-10月,九州福岛县就有4家、13口人患上了原因不明的皮肤病。
患者表现为指甲发黑、皮肤黑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痤疮样皮疹等。
这时相关部门才开始对案件重视起来。
九州大学成立研究组开展调研,发现这种怪异的皮肤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集中性。
但致病原因仍然在一团迷雾中没能被拨开。
此后全国患者人数逐年递增,直至1977年因此病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30余人。
到1978年12月日本28个县正式承认患者数目达到了1684人。
患有该皮肤病的患者
数据永远比空洞描述具有更强大的震慑力。
调研数据的统计直接推动了日本卫生部门成立“特别研究班”,对这起长达十年的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经尸体解剖分析发现,在死者的五脏和皮下脂肪中均含有一种多氯联苯(PCB)的脂溶性化合物*。
PCB是一种致癌物质,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
它对人体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会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
所以它后来被列为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优先控制的12种持久性污染物之一。
*注:脂溶性是指物质能在非极性溶剂(如苯、乙醚、四氯化碳等)中溶解的性能。常见的脂溶性化合物有烷烃、脂肪、油脂等物质,非脂溶性物质一般指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
PCB分子式
专家还调查了病症家庭的食用油的使用情况,逐渐将目光锁定在了米糠油上。
通过对患者家庭共同食用过的米糠油进行追踪调查,终于挖掘出事件的真相。
米糠油的提取过程中,主要加入了异丙醇使混合油从米糠中浸出。
然后再如下图所示通过进一步复杂工艺对混合油进行精炼。
异丙醇是一种带有乙醇气味的有机物,经过这一步骤后臭味组分比较多。
为了使米糠油保持芳香的油脂气味,“脱臭”这一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
米糠油的提取及精炼工艺流程
在工业制备过程中,一般采用真空水蒸汽蒸馏的方法进行脱臭。
其原理是利用异丙醇与油脂成分挥发性的差异,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气蒸馏脱除臭味组分。
混合油从脱臭塔上端进入,在上段管内均匀形成油膜,与逆流的水蒸气接触后首先蒸馏出脂肪酸和一些臭味组分并通过真空抽走。
油再通过管道流入脱臭塔下半段,蒸汽再次与油接触,这时通过高真空降低臭味沸点和用热水蒸汽蒸馏后的油则达到了脱臭的目的。
这也就对温度的控制有了较高的要求,通常需要在180℃的高温下进行。
脱臭塔原理示意
九州一家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的“脱臭”工序中,使用PCB作为载热体*。
PCB在生产工序中原本只是作为导热媒介存在,不参与过程反应。
但由于工厂设备老化以及管理不善,运输PCB的管道破裂,使得部分PCB混入了正在加工的米糠油中。
事后检测和指标把控又不严格,所以就造成了米糠油的污染和中毒事件。
而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被作为家禽饲料售出,于是就有了大量饲养鸡死亡的事件开端。
*注:在食品生产中经常遇到加热或冷却的情况,相应地就有热量的供给或释放,用于输送热量的介质称为载热体。
这一事件的危害程度之大和跨越年限之长在当时震惊了世界。
为了警醒世人避免重蹈覆辙,该事件被列为“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日本当局也开始重视食品安全。
它们不仅从政策管理上对食品化工业严格把关,还研发使用先进的高压蒸汽加热器取代原先的多氯联苯加热器。
也就停止了在米糠油提取过程中使用PCB,从而消除了此类事故隐患。
到最近几年,日本本国人民年消费米糠油0.6kg,还每年出口超过2000多万磅米糠油到美国。
日本人民吸取了PCB污染米糠油的教训,而我国台湾人民却没有及时醒悟。
1979年4月初,台中县一所盲校有多名师生相继出现了皮肤变黑、长出像癞蛤蟆般的疙瘩等皮肤病症状。
几个月后,学校附近一家工厂的员工也出现了类似的病症。
通过核对学校与工厂的食材清单发现它们使用了同一家公司生产的米糠油。
幸亏调查开展得及时,再次在台湾爆发的米糠油事件没有造成更严重的伤亡。
事发后的台湾新闻报道
事件之后台湾当局也通过立法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消费者、媒体等社会力量也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约束。
但是这些手段似乎不足以打消台湾人民对米糠油的担忧。
或者是后来又发生的塑化剂、黑心油等问题再次打击了食品安全的公信力,米糠油从此基本从台湾食用油行列中退出。
2011年在台湾爆发的塑化剂事件
在日本和台湾两次米糠油事件过后,我国大陆地区从90年代开始也将高压蒸汽锅炉应用到油脂工业中。
但是这一技术的使用成本比传统的PCB作为热媒导热油的方法高很多。
于是不少小型工厂仍然在利益的驱使下,依然采用不合格的PCB加热器和未定时检查的传输管道。
其实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有较为先进的提取技术,米糠油在生活中也基本普及。
但由于国外工业化技术保密,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堡垒。
我国虽然具有世界上1/3的稻米产量,大多也只是堆藏粮仓,难以大规模加工使用。
我国具有广袤的水稻种植面积
米糠油具有丰富的脂肪酸、谷维素、甾醇等营养成分,是国内外公认的健康食用油。
在我国,为了尽快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不仅食品卫生部门还需加强监督管理,同时化工技术的研发提升也是迫在眉睫。
不要让营养健康油,成为了损人害己的工业毒品。
*参考资料
Ko S N, Lee S M, Kim I H. The concentration oftocols from rice bran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 using solvent[J]. European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110(10):914-919.
Lakkakula N R, Lima M, Walker T. Rice branstabilization and rice bran oil extraction using ohmic heating ☆[J]. Bioresour Technol, 2004, 92(2):157-161.
佚名. 米糠油事件[J]. 世界环境, 2012(2):7-7.
张绪霞, 许丽娜. 米糠油制取工艺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07, 32(1):25-28.
童惠英, 刘志虎. 浅谈米糠油制取工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2, 19(6):31-3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