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

电影《半斤八两》(1976)香港蓝光版封套

已经没落的香港粤语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1973年楚原导演的《七十二家房客》一片的卖座,又复生了。这奇迹的历史意义还在于,随着此时香港本土文化的渐趋成熟,香港粤语片已离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承接的大陆写实主义与人文传统,以及意识上的中原文化影响,形成了完全本地城市化、更讲究娱乐性而又现代感强烈的香港电影。

《半斤八两》(1976)的编导及主演许冠文,是20世纪70年代香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半斤八两》是许氏兄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影,使当时还是香港小姐出身的新人赵雅芝凭此片一度走红。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2)

1977年1月,香港娱乐报纸介绍当时还是新人的赵雅芝

也使许冠杰在歌坛影坛都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天皇巨星。在影片中许冠文尖酸刻薄,赵雅芝冷静沉稳,许冠杰老实英勇和许冠英(1946-2011)傻里傻气,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把一个侦探社发生的故事演绎得让人捧腹不已,被誉为20世纪香港最具讽刺的电影。

《半斤八两》亦被公认为香港20世纪70年代喜剧电影的经典作品。1979年电影重映时又创重映电影票房卖座记录,也曾在1984年被第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选映,1986年被香港国际电影节列入港片十年精选的l5部影片之一,还被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经典电影。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3)

电影《半斤八两》(1976)剧照,许冠文(右)和许冠英

电影运用仰角镜头开篇。因为“仰拍很容易造成事物的变形,导演许冠文可因此到达夸张的艺术效果”。香港,本身就是一座被“玻璃幕墙”包围的城市。

高耸入云的大厦,密集的犹如一根根的铁栅栏,将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关在了赚钱的牢笼里,观众见此便心中徒生一种压抑之感。随后便是对狭窄街道、拥挤人群的描绘,凸显这是一个地少人多、快节奏的社会,此时由许冠杰演唱的主题曲也跟着响起,冥冥中暗示着,行走于其中的每一个人,包括观众自己,都是剧中整日忙忙碌碌打工仔中的一份子,观众心中的认同感,随之产生,使得观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入戏。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4)

电影《半斤八两》(1976)剧照

简洁而又快速的交代完环境之后,镜头切到一对红色松糕鞋和一对破烂鞋上,一段长达1分半钟的长镜头为我们真实而又详细的记录了破烂鞋跟踪松糕鞋的“辛劳”历程。

在这期间,观众们深刻地体味到了贫富两个阶级之间无形又无奈的距离。直到许冠文拿出小型摄像机进行偷拍的时候,观众才明白他正在“上班”,做着“正经事”。就在此时,许冠文因拍照而落入水中,这不得不说又是对“打工”的又一讽刺!正当观众同情这个可怜的“打工仔”之时,镜头一转,他的像摆在屏幕中央,原来他是一家“万能私家侦探社”的社长,是一个老板!这将观众此前的所有定论推翻,使得故事重新开始。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5)

电影《半斤八两》(1976)剧照,吴耀汉

影片虽然只有多个设计巧妙的喜剧处境,在写实的环境(地盘、厨房、戏院)和十分生活化的行为(煮食、看电影)烘托下,发挥出荒诞的联想与想象力。影片在肢体、映像和对白的笑料营造,平均而丰富,借用古今中外的电影场面来进行戏谑,妙趣横生。最难得的是分镜准确,节奏控制得宜。

《半斤八两》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相当成功,三兄弟在影片中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接近大众,没有明显的好人坏人之分,有的只是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大量讽刺情节的选用,从内容上和当时人的生活都有着强烈的共鸣,反映出了许多人内心的声音。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6)

电影《半斤八两》(1976)内容版海报

同时配以经典的音乐使得影片更加丰富全面。当时的许冠杰在歌坛影响力巨大,有“歌神”之称,所以在每部片发片之前,都由许冠杰推出一张同名大碟,待主题曲唱至街知巷闻之际再发片,这样的行销战略自然使得影片的销售事半功倍。

许冠杰在《半斤八两》的主题曲里这样唱道:“做到只积噉嘅样 ,湿水炮仗点会响,够姜呀摣枪走去抢!出咗半斤力 ,想话攞番足八两,家阵恶揾食,边有半斤八两咁理想,吹涨。(我们做得非常辛苦,老板像湿水的鞭炮怎会响呢? 你们有种就拿枪去抢吧! 出了半斤的力气,就想拿回足够八两的酬劳 ,现在赚钱艰难,哪有“半斤八两”这样理想的事,真没办法!”)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7)

1979年5月许氏兄弟赴日本宣传电影《半斤八两》(1976)

这首主题曲,运用广东白话的形式,极其浅白易懂地诉说着打工仔苦命的一生:似乎是在抱怨,抑或是在骂街!这便是电影,实现不了,还不能骂骂么?更何况,你我同为“打工仔”!

许冠文文化素养较高,早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l971年应李翰祥(1926-1996)导演之邀,主演《大军阀》(1972)等片,大获成功,成为著名“冷面笑匠”。1974年,他离开邵氏公司,创立了许氏兄弟公司,与嘉禾公司合作拍电影。第一部片《鬼马双星》(1974)即创当年香港最高电影票房纪录。第三部片是《半斤八两》,不但再创香港当年最高电影票房纪录,且在台湾、日本及西班牙大获成功。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8)

电影《半斤八两》(1976)日本录影带版封套

许冠文创立了一种“高密度喜剧”,他说:“我的电影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浓缩。现在你跑到戏院看一部电影,听见观众隔十多分钟便有笑声,便会以为是部不错的笑片。但那是不足够的。我的电影不可能一分钟是没有笑料的。”《半斤八两》一片有丰富独特的视觉笑料。如被称为经典的厨房大战一场戏,以及拿香肠当三节棍与大白鲨颚骨对打的滑稽场面都令人忍俊不住。

《半斤八两》许多视觉笑料,是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来的,许冠文很重视对生活中形象素材的搜集,他经常化装到香港下层人民聚居地去与人交谈,观察生活细节。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9)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许冠文跟随欠债人到家里才发现来到了一家武馆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0)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许冠文说自己是修理电视机的,可电话一打过去就露馅,气的肌肉男将电话捏碎

有一次,他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徒置区里的人,因为在屋外燃煤油炉炒菜而大打出手,他便化装前去看个清楚。《半斤八两》中侦探社长用来化妆的那副假牙,便是他自己平时化装用的道具之一,他说化装是为了不使人认出他,这样,才有可能客观地看到事物的真相。

因此,在他的喜剧片里,平凡的日常生活,便都妙趣横生了。如《半斤八两》里的汽水厂灌瓶、赶搭小巴、应征求职等等,特别是那一幕光鸡体操,可说绝了。这些笑料令人觉得十分亲切,并有一种从容的幽默。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1)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面对肌肉男的挑衅,许冠文只能逞嘴上功夫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2)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眼睛被打掉之后想走,被肌肉男一把拉住,说要请自己二哥教训他

法国文豪莫泊桑曾说:“应当久久地注视你所想要表现的东西,发现过去任何人没有看到过和说过的形象和式样,……区区小事也都包含着未知的部分,把它找出来罢!”影片《半斤八两》便充盈着许多被许冠文所找出来的、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细节。

许氏兄弟共四人:许冠文、许冠武、许冠英和许冠杰(取文、武、英、杰之意)。老大许冠文,人称“冷面笑匠”。他相貌普通,也并无什么特殊喜剧效果,且甚少刻意挤眉弄眼,在表演中经常是毫无笑容甚至是极其严肃。而他却工于设计角色的身份、处境、对白等,总是能令片中笑料迭出。所以他越是不笑,观众却越是笑得厉害。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3)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二哥要比肌肉男高大许多,其扮演者是萧锦,身高2.11米,体重112.5公斤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4)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许冠文倒是聪明,还知道闪躲,不过一样被当人肉沙包

正如在影片《半斤八两》中,他所饰演的吝啬而又有一点小聪明的社长,可以看到为一员工损坏了他本已很破烂的车,克扣其薪水之时。打爆计算器;在劝员工不要去看病时说出“看感冒无非两种可能,不是猪流感是浪费钱,是猪流感就死定了还浪费钱”尖刻而又“犀利”的话语;也能想出为防皮夹被偷,而在皮夹与衣服之间拴一根橡皮筋。

而他在侦探界摸爬滚打的经验,也深深为下属所敬佩。老三许冠英,相貌也并不出众,一看便是霉运当头的模样。所以常演绎一些傻里傻气,倒霉透顶的小子。在该影片中,他的台词不多,仅口吃一项,便能让观众忍俊不禁。而许冠杰是四兄弟中的老幺,长的最为帅气逼人。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5)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问许冠文是混哪里的,许冠文则答非所问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6)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最后却被打的骨头散架,站都站不稳了

在影片中,他身手矫健,特别是在“追查电影院炸弹恐怖事件”中他与社长的里应外合的连环套,一气呵成且毫不拖沓,精彩绝伦!

许氏兄弟的表演风格明显受到美国好莱坞马克斯三兄弟的影响,马克斯三兄弟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非常著名的美国喜剧演员,他们分别是奇科·马克斯Chico Marx(1887-1961)哈勃·马克斯Harpo Marx(1888-1964)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1890-1977),其主演的《鸭羹Duck Soup》(1933)、《歌声俪影A Night at the Opera》(1935)、《赌马风波A Day at the Races》(1937)及《大商店The Big Store》(1941)等片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同时也开创了“无厘头”的表演风格。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7)

电影《卡萨布兰卡之夜A Night in Casablanca》(1946)剧照,从左至右:奇科·马克斯Chico Marx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哈勃·马克斯Harpo Marx

许冠文的喜剧塑造了一系列香港小人物的形象,深深唤起香港普通大众的共鸣。他还喜欢表现雇主剥削雇员。《半斤八两》中他所塑造的刻薄吝啬的雇主王社长,出尽洋相,令香港的打工仔觉得很解恨。

许冠文在《半斤八两》一片中,不但表现出高超的喜剧技巧,而且他在安排丰富视觉笑料时,在表演上懂得节制,因此不会陷于胡闹搅笑。在剧情发展中,他也赋予电影一些深沉、反省的内涵。如,王社长与李国杰在别墅的水床上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李:“我觉得这世界欠我许多。”

王:“你出生时连尿布也不带一条来,你欠这个世界什么?”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8)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这种情侣床现在南方小时酒店到处都是

许冠文说: “这好笑吗?不。”但这正是他想说的东西。许冠文总爱安排他影片里那些好大喜功、自私贪婪又洋洋自得的人物最后变成残废或倒霉,并令他们反省。如《半斤八两》中的王社长,脚受伤后,住院数月。平日被他刻薄的两个雇员,不但不来探视,且辞职另开侦探社,令他反省自己:“是不是做人太刻薄?”

许氏喜剧开创了“逻辑笑料”的叙事手法,这与后来所流行的周星驰的“无厘头”不同,他属于“层层推进式”。例如“在社长做鸡”的一节中,原本社长打开电视机是为了边听节目边学做的,没想到许冠英和许冠杰二人起床之后便调了台,变成做健身运动的节目,此时的社长还尚不知情,一本正经的跟着电视里的声音给鸡做着健身,最后才发现自己上当……极尽搞笑之能事。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19)

电影《半斤八两》(1976)中,许冠文拿香肠当双截棍的场景

这种递进式的笑料,在片中比比皆是。它本身不荒诞,但当一连串的动作连起来的时候,它就变得荒诞了。同样,颇具创意的零星点子,在影片中俯拾即是,特以“厨房打斗”一节尤为精彩。拿香肠当双截棍、拿炒菜锅和炒勺当防御武器,直至最后拿鱼骨进攻的环节都引人入胜:此节所用工具,全部是信手拈来,所有笑料罗列起来都是如此的恰如其分且创意十足。

《半斤八两》喜剧技巧的高超,还在于把平常的东西,表现得不平常。如戏院集体打劫的片段,在别的影片中也有,但本片的特殊之处,是被打劫的观众在相当长时间内,不知道是真打劫,还以为是真人上台表演特别节目。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20)

电影《半斤八两》(1976)香港报纸版广告

这种反常的反应,产生出意外的幽默感。又如追车撞车,许多影片也有,但本片却在追车过程中,把一辆车的外壳,一层层撞下来。在当年,这不但是别开生面,在技术上,也算先进的了。尤其令观众开心的是,这辆车恰恰属于刻薄吝啬的王社长。

影评人张凤麟便赞许,“许冠文的自编、自导、自演的角色将笑匠的形象,提升成一个自主自觉的电影创作者,可以和西方的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1889-1977)、伍迪·艾伦Woody Allen等喜剧大师看齐”。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21)

在20世纪的70年代,香港社会状态趋于平稳,而对于香港电影界却经历着无尽暗涌:李小龙(1940-1973)之死、电视冲击电影等一系列的问题,像一枚枚炸弹一般,朝电影界抛来,无时无刻不再向意气风发的影人们提出新的挑战!

而“许氏三兄弟”的“平民讥讽笑料”故事,似乎是这一切最好的宣泄口。一旦决堤,就连绵不尽,连新生的电视行业都无法招架,只能低头致敬。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22)

1976年6月18日,香港发生重大雨灾,无线电视台率先采用电子仪器进行现场直播,(这标志着)电视节目开始全方位对电影的冲击”。

而就在这一年,《半斤八两》如同救市良药一般横空出世,取得了票房853万的惊人成绩,远赴日本亦掀起一阵观影热潮。因为当时上映的时间是1976年的12月16日临近圣诞节,所以,这因如此,此后的香港电影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从那以后,由黄百鸣、高志森等人不断发展成熟,更是引入内地,成为每年岁末不可缺少的饭后甜点。

半斤八两许冠文搞笑 半斤八两打工仔的无奈和心酸(23)

电影《半斤八两》(1976)美国版海报

  • 葛兰遭换林黛取代乐蒂失落 第8届亚洲影展影后爆冷秘史
  • 《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令狐冲摇摆在异性恋与同性恋之间的选择
  • 《女人,四十》许鞍华展现浓郁的老港余味 萧芳芳获柏林影后之作
  • 港台电影中的反串文化 林青霞张国荣雌雄同体 男装女装皆相宜
  • 《青少年哪吒》蔡明亮低成本处女作 "性"意识的懵懂与自我认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