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最后怎样了 我看李纨悲剧一

本文作者林月,笔名。浙江杭州人,毕业后至今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李纨最后怎样了 我看李纨悲剧一(1)

作者

林月

从古希腊悲剧神话开始,西方的悲剧理论体系就不断地在健全。从亚里士多德的《诗说》开始,悲剧的定义在悲剧理论中总是首先被提出来,并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述。

而中国的传统悲剧理论和中国其他的传统理论一样,寓于文而不显。

于是,中国的作家总是被批评成没有悲剧意识,沉溺于编写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即使是“敌我”力量悬殊,还要塑造一些神仙的光明形象来充当救危救难的角色。即使是双双殉情也终将离开尘世比翼双飞。不得不说,中国作家是对生活充满希冀的。悲剧也便可以由种种“喜剧结局”的方式消解。

当封建社会越发育越畸形,文人墨客的希望也便稀薄起来。于是开始有杜十娘香消玉殒,也有窦娥血冤之飞溅上白练。悲剧大行其道。

曹雪芹或许是看透了尘世的无奈,大笔如椽地写下《红楼梦》。贾府从上到下,内内外外,没有谁逃得过令人怜悯惋惜无奈的境遇:林黛玉泪尽而亡,薛宝钗所嫁非爱,探春尴尬人远嫁守寡,更别说像晴雯司棋这样的丫头,即便袭人般留得条后路的,也是满心的希冀落空,求死也不知如何下手。更有一些如王熙凤这般的自作自受之人,入薄命司的名册实属应该。名副其实的“万艳同悲”。而有一个人,她的悲剧与众不同,因为她的悲剧没有泪水没有痛彻心扉的悲伤。只有平淡温婉。她就是作者洋洋洒洒用247个字做了“特别介绍”的李纨:

李纨最后怎样了 我看李纨悲剧一(2)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无庸虑及了。”

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李纨在其中的七十回中出现,共有一百八十多次。不得不说她完美,鲜有瑕疵。

很多分析李纨的文本,总是兴致勃勃地说:“进园之后的李纨积极主动地适应了这一全新的生活环境,她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前后判若两人。她点燃了自己心房中封闭多年的青春之火,虽然并非熊熊烈焰,但却洋溢着鲜明的青春的光和热,显示了一个少妇的生命的活力、生命的美丽。她是那么大胆而又谨慎地利用了封建家长们给予她的合法身分,积极地参加、有效地支持、掩护了一个又一个严重违反封建礼法的活动,几番领着妹妹们大闹大观园。”(崔晓耘《寒冰之下有激流——试论李纨形象及精神世界》)按照这样的分析,李纨倒是像极了一个双重人格的典型。

但事实上人的性格并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快速的改变。李纨无论在园内园外都是一般,如水的清心寡欲,和善贤淑。

文中,王熙凤和李纨是平辈妯娌,但是李纨居长,是大嫂子,王熙凤是弟媳。在封建家族中,嫂子说什么,弟媳就要乖乖地听,这是规矩。更重要的是,李纨是荣国府的长房媳妇。又加之她识字断文,年龄又比王熙凤大,本该由她掌管家政,王熙凤内管家的位置理应是她的。所以李纨有展现管理才干的可能性。

李纨最后怎样了 我看李纨悲剧一(3)

二则李纨绝对是具有作为管理者的能力。

她是个知人者。她可以很准确精到地直击一个人的特点核心:以黛玉比青女素娥,评熙凤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儿”,评平儿是“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评贾母理事:“凤丫头仗着鬼聪明,还离脚踪儿不远,咱们是不能的了”。评鸳鸯:“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评袭人“这个一小爷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什么田地!”。无不击中关键。

她是个善用者。在诗社的管理中,她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李纨将懦弱怕事的迎春,定为副社长,管出题;看破红尘的惜春,她也指定为副社长,限韵。给她们的任务既不繁难,又不开罪于人,还在其能力范围之内。这样维系了姐妹们的团结,壮大了诗社的力量,还活跃了诗社的氛围。李纨为诗社拟定章程,但要真正管理好这群娇生惯养的少爷小姐们,并不比孙武吴宫练兵容易。李纨又请来王熙凤作诗社监察使。使得诗社不仅有了资金后盾,还有了章法可循。诗社机制合理,井井有条,足见其领导能力。

所以李纨完全有可能成为荣国府的内管家。

但是清心寡欲的她“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她无视人间的荣辱利害扮演钱权漩涡之外的超脱之人。她把灵魂交给了空荡荡的“无”。

贾母这个慧眼之人对李纨的评价最是恰如其分:“倒是珠儿媳妇还好,他有的时侯是这么着,没的时侯他也是这么着,带着兰儿静静儿的过日子,倒难为他”。这便是一个清心寡欲的李纨。

李纨最后怎样了 我看李纨悲剧一(4)

同时,李纨也真正是一个贤淑和善的大嫂。

在后现代的尖锐,不对称在各个角落甚嚣尘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都追求一种巧夺天工的对称,“双”即圆满。《易经》的阴阳,北京城的中轴线,诗歌的平仄出对,随处都弥漫着一种“双”所带来的完美之感。

曹雪芹也醉心于营造“双”所带来的质感。对于李纨,她在这部旷世之作中也有一个倒像,这个人应该就是在荣国府同为“玉”字辈的孙媳的王熙凤。

王熙凤对下人是出了名的严苛:

凤姐儿坐在小院子的台阶上,命那丫头子跪了,喝命平儿:“叫两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那小丫头子已经唬的魂飞魄散,哭着只管碰头求饶.……凤姐儿道:“房里既没人,谁叫你来的?你便没看见我,我和平儿在后头扯着脖子叫了你十来声,越叫越跑.离的又不远,你聋了不成?你还和我强嘴!"说着便扬手一掌打在脸上,打的那小丫头一栽,这边脸上又一下,登时小丫头子两腮紫胀起来.平儿忙劝:“奶奶仔细手疼。”凤姐便说:“你再打着问他跑什么.他再不说,把嘴撕烂了他的!”……凤姐儿见话中有文章,“叫你瞧着我作什么?……你若不细说,立刻拿刀子来割你的肉。”说着,回头向头上拔下一根簪子来,向那丫头嘴上乱戳。

更别说当日协理宁国府是处置迟到的婆子,“带出去,打二十板子!” “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难怪众人说:

“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与此鲜明地对比是《红楼梦》第七十五回:

“小丫鬟炒豆儿捧了一大盆温水走至尤氏跟前,只弯腰捧着.李纨道:‘怎么这样没规矩。’银蝶笑道:‘说一个个没机变的,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奶奶不过待咱们宽些,在家里不管怎样罢了,你就得了意,不管在家出外,当着亲戚也只随着便了。’”

丫鬟服侍主子洗手须跪下的规矩在稻香村都免了,李纨的和善宽达可见一斑。

李纨最后怎样了 我看李纨悲剧一(5)

李纨的性格作者没有系统的描写,而是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红楼梦》的各个角落。没有大量的篇幅,李纨这个角色还是闪现出自身完美性格的光华。

“悲剧的冲突是戏剧行动的推动力量”,悲剧的本质就是表现两种对立的普遍伦理力量的冲突及其和解。利普斯认为:“性格永远首先提供一个口实,使命运似乎可以理解。唯有性格才能反映人的价值(贵重性),唯有人的性格与命运的对抗才显示出悲剧性。”

不得不说,《红楼梦》中最典型的性格悲剧就是晴雯。有人说晴雯死于他长得太美丽。美如晴雯者非绝也。正是由于她“爆碳”式的性格、直率、锋芒毕露,引起了王夫人的反感,最终冤屈离园含恨离世。

而李纨却是这般无欲无求,贤淑和善,没有锋芒不露头角。她的性格没有给命运留下“口实”转化成与命运的冲突造成的悲剧。

李纨的悲剧并不是性格悲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