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的精心策划(古天乐的王冠周期)
作者/姜东瀛
一
这么些年,常泡电影院的会知道,大家最常见的银幕里香港人,当属古天乐古仔。无与伦比的出勤率,似乎哪都有他,但鲜有招人烦。
包括这个端午+暑期档的三个“2”系列(追龙、扫毒、使徒行者),今年列入市场计划上映的,古天乐就有十部电影,张家辉也有五部电影,他们的不可替代性和劳动强度,真是让同行“恨”,让观众“叹”。公开的百科资料显示,古仔的电影作品词条,马上突破100大关。
如果非要以“百亿票房”做影响力指针,大哥、发哥之后的香港代表队,接近这个阈值的古仔,最靓。在华语电影大银幕上,古仔走过的路,比肩内地代表队里的几位票房皇帝,可能还更有厚度一些。
至少,比黄渤十三年连续走红,要长的多;也比咸鱼翻身四年多的吴京和横空出世四年多的沈腾,在角色类型丰富度和作品题材多元化上,有资历的多。
一九九三年还是TVB艺人训练班旁听生的古天乐,用了26年时间,穿越了好几个成龙周期、以及很长的四大天王周期、非线性星爷周期,也熬过了郑伊健、陈小春的拉风期,超越了梁朝伟的垄断期,终于在去年初,接棒了香港演艺界大哥的坐堂位置,怎么着也会扛到今年底。
身份的象征摆在那里: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在此之前,东方之珠纵然星光熠熠,大佬如云,这个和古天乐出道艺龄同岁的“演艺人协会”,其龙头老大的归属,也只有成龙、曾志伟、谭咏麟、梅艳芳和发起人许冠文担得起。这个头衔,是要平事儿的,跺一脚乱颤的主。
华语电影的术业有专攻里,除了史诗片、军事片,古仔把喜剧、黑色幽默、荒诞戏、悲剧、年代戏、文艺片、动作片、犯罪片、悬疑片、爱情片、黑帮片、警匪片演了个遍,过足了瘾。
算电视剧的话,经典武侠叙事和超现实主义的两大当年爆款《新神雕侠侣》与《寻秦记》,古仔也都诠释出了迄今为止,同题“作文”中最成功的男一版本。
论其代表作之等身,观其体察角色人生之百味,古天乐的年谱,浓缩出的全是精华。烂片虽有,瑕不掩瑜。演员之余,各种资源信手拈来的古仔,还在三十几岁的时候,玩儿票投资过三级片,一点不客气上手监制。古天乐的荧屏搭档,随便截取几个,从袁洁莹、蔡少芬到李若彤、杨恭如,那都是昔日香港最漂亮的一群小花。
港产明星,劳模不少。只电影一项,成龙、刘德华、郭富城、谢霆锋、甄子丹甚至曾志伟,在不同年月密集出现的电影作品,不要太频繁。
四大天王中的华仔和城城,还身兼繁忙的演唱会事业,在他们五十岁之前,两人都精力充沛,倍儿能折腾。
后来,轮到了古天乐,在专注于大银幕以前的个人发展历程中,剧集作品相当扎实,本世纪初发力,开启了近20年的事业巅峰期,而且曲线趋向可谓节节升高,到现在依然势如破竹,增函数形状喜人。
名利场里,把神经绷紧的工作狂不在少数,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个天才,拥有天赋異稟,锁定命运垂青时,便没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巩固、扩大优势。内地经典剧《大宅门》里,富商巨贾白景琦会说“我进一步多不容易呀,我凭什么退一步啊”;NBA名宿科比·布莱恩特更是内生出“我要配得上最牛逼”的自律动力,如苦行僧般,去熟悉每天凌晨四点钟的LA。
二
私生活低调的古天乐就是这种,看似清心寡欲,不争不躁,却在事关个人艺术生命的经营延续上,久久为功高筑墙,小步慢跑广积粮,闷声发财缓称王。古仔的心有城府,云淡风轻,跟王菲属同一种神秘风格。
况且,汹涌坎坷的成长经历,不堪回首的世态炎凉也会让古天乐这类人,格外明白因何而珍惜。
由被其他人视为遥不可及、望尘莫及带来的成就感,更是古天乐、张家辉等人很难割舍掉的精神力量,很难处理掉的境界包袱。
古仔年少,有“惑”没“货”时,是一个古惑仔,蹲过苦窑,这不是秘密,他演绎了香港真人版最励志的“浪子回头金不换”戏码。古天乐现在的百度词条上显示其出生于1970年,但是十年前的百度百科,清楚记载古天乐生于1967年,郑伊健、陈小春、张家辉均在当年生人,大家自行比较判定,看看古天乐团队改过资料没改。
插一句张家辉。他刚刚把“渣渣辉”注册成了几乎“一站式服务”的品牌,可是二十几年前,在港剧中,渣渣辉老师,就是靠演“大渣渣”而让内地观众产生印象的:“邪魅狂狷”的表演方式出现在香港亚视(ATV)的《银狐》中,这个港剧当年阴暗反动,超脱了善恶分明,竟敢揭示谁没底线谁赢的逻辑和拜金主义价值观,张家辉饰演的角色则笑到了最后,干掉了黄日华的男一;第二次张家辉的出挑,是在香港无线(TVB)《天地豪情》中的极致坏透反派,让内地观众彻底记住了一张渣渣脸。但这都没有用,他的老婆好厉害,七零后青年八零后少年都认得,霸屏的关咏荷,是最有识别度的“香港警队陀枪师姐”,憨态可掬,俏皮美丽。谁也不知道,那会儿,这是一对两口子。
从小研究香港演艺界至今,我尤其不相信一点:逆水行舟中,激烈的现实竞争层面,谁会有独孤求败的安全感过剩,谁会真的赢出寂寞,那只存在于金庸的小说。以前,香港艺人们总爱哄抬一个神叨叨的泰国人,叫白龙王,给他们看事业运。
三
咱们也得承认,有些牛人目的性迟钝,随遇而安的单纯,不经人点拨确实没有靶向意识,只不过因为遭遇到重要的幸运,或者被连续的幸运眷恋、砸晕,才因而惴惴不安,于是感恩和患得患失同在,方真正理解“努力”“拼搏”“不懈怠”的深刻意义,并将其铸就为信仰。
再接下来,这些人变成了超级物种,他们进化出了延迟满足的饥饿感,并且通常一发不可收,彻底激活“君临天下”的企图心。说谁谁有气场,说谁谁霸道,大概都这意思。在内地,张一鸣、王兴这些互联网新巨头如是;在香港,那些演艺圈劳动模范也如是。
“赢者通吃,乘胜追击”是根深蒂固的香港强者文化,从财阀圈到演艺圈,都在无形中受到这种野心加持的自我驱动,很多年很多年。
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就是从不怜悯过气。
“能者多得”是命运馈赠出来的礼物和武器,与岁数无关,香港人不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指导这一点。
一旦有幸成为巨星,他的江湖或者生命要想体面,保持惯性就成了必然,领地建设意识不可缺,勤劳是原教旨。
不这样,就会像当年红透香港的王杰那样,前路凄凄惨惨戚戚。而且,不要说巨星了,香港多少脸熟的金牌配角、知名武行,其晚景苍凉,常见诸报端。
十几年前,看到吴卓羲、陈键锋、林峰、黄宗泽、郑嘉颖这些当时的港剧挑大梁者,就会心生出不成熟的小疑问:那些想从港剧跃升到大银幕的艺人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呦,如果梁朝伟不老,假定黄秋生开挂,吴卓羲这帮人的演技实力,得TM捱到什么时候,才能罩得住香港电影,机会在何方。
十几年里,造就好几茬港剧演员了,当年的新生代变成了中生代。然而在银幕端,吴卓羲,只能给雷尼·哈林《沉默的证人》这种二线电影,客串一个警察路人;林峯作为剧版《使徒行者》的原始演员,亦无缘参与《使徒行者》电影IP的银幕秀,《反贪风暴》IP都到第四部了,他才能演上反一,去陪衬古天乐;郑嘉颖的英气固然还在,褶子印儿却老深了;黄宗泽、陈键锋,连个影儿都别想见。
他们真的不想拍电影么,大概不是。可是在流逝的大把光阴里,他们愿意通过多进组,多演小角色的形式为电影生涯做准备么,大概不愿意。因此,古天乐的王冠,张家辉的手杖就会越发一直耀眼夺目。
阳关大道即是独木桥。香港电影近些年的主角机会,无法用演技衡量。
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香港演员培养机制中的人才衔接断层,才是一线的古天乐、张家辉,以及吴镇宇、刘青云、黄秋生这种半隐退香港表演家,多年银幕驰骋的主要原因。
这个观点有道理,但可以再补充。
那就是,香港的后进一代又一代演员不够优秀不够拼,不愿意到合拍片中找机会。
老人卡住位,新人上不来是各行各业的自然现象,如果没有颠覆性实力,就不要讲礼仪性道理,而市场,是充分自由和嗜血理性的。
古天乐、张家辉不在状态,或者选错了剧本,毛用没有,一样被干倒,吃尽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苦头,只不过他们的试错机会多一些而已,就这样。内地的观众对于他们而言,更没有流量红利可图。古天乐去演《上海堡垒》,会跟鹿晗一样惨,滕华涛也使不好。
四
电影院贴着古天乐的名,大家买票,买的是一个艺术信用,用的是一个心理账户,看的是一个社交货币。“古天乐周期”之所以王者荣耀,就是在电影品质这个事儿上,没出过大问题。
还有,港产演员一代又一代的积压,是优秀的香港电影产能不足所致。导演是成就演员的桥梁,当徐克、刘伟强、王晶、林超贤、陈可辛、陈木胜、陈嘉上、陈德森都北上多年,香港演员的更新迭代自然不可避免面临后继无人的挑战。
那个强势的香港电影年代,吴孟达、吴廷烨、张耀扬、雷宇扬这种金牌配角,也没有主角的空间给他们发挥。现在的吴廷烨,角色更边缘,从配角变为特约,戏越演越小,连词都没有。张耀扬前几年也是破罐子破摔,在首都散德性,被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列为嫖娼、吸毒的典型案例。
吴廷烨
而且那一代人,吴镇宇、刘青云、黄秋生就算淡泊名利,仍然有与之地位相配的戏扑上来,跪着求他们演;梁朝伟、周星驰即便失败了,仍然不愁大项目,可郑伊健、陈小春就不是这个待遇,他们的综合状态片商不相信,就没有电影资本愿意请,哥儿几个只能由好兄弟钱嘉乐组局,自己干。
黄日华、苗侨伟、方中信、欧阳震华、罗嘉良、汤镇业,不是他们只爱演电视剧。是电影,从他们年轻的时候起,就阴差阳错的不放机会。
全都是优秀的演员,以上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起了个大早,却没赶上电影的集。本命格局这东西,该认就认。
当梁家辉爷爷还在银幕上每年活蹦乱跳一两下,成龙爷爷已经式微,周润发爷爷会不定时出现,曾志伟爷爷则屡次胡乱参与拼盘电影的PARTY。于是香港电影或者香港主导合拍片的苦衷出现了:至少古天乐和渣渣辉,看起来年轻,那就用吧,说他们三四十岁也行,二三十岁也有人信。不是大表演机会只存在于古天乐和张家辉,而是香港的演员后生们在该历练的这许多年时间里,被他们周围短视的利益共同体裹挟,总指望像当年谢霆锋、陈冠希、余文乐那样一步冲天,而失去了无数中小角色的进阶磨练,导致今天,没人成为大角色,能与古天乐、张家辉分庭抗礼。
五
我从没有看到,香港后来的非爱豆青年演员,主动放低姿态或者搁置文化差异,来到内地参与红红火火的影视事业,从头做起,从头打拼。而爱豆中,也只有陈伟霆和王嘉尔,常在视线晃荡,但跟电影还不怎么相关。
当年不认识杨幂的刘恺威,以及不是现在地位的钟汉良是怎么做的,后来得到些什么,看来对他们之后的港产青年演员,并没什么借鉴。
演员的机会是融合出来的,也必须伴随持久的忍耐力。对港产演员来说,融合,就是走出香港;机会,则更偏爱在无数部电影里耐得住寂寞,坐得下冷板凳的个体。
林家栋寂寞了多少年,终于演上了主角获得了大奖,成为了香港演艺人协会与古仔搭班子的副会长;内地的余皑磊,以一张北京胡同串子的面孔,近年来,穿梭于多位名导的作品中,饰演各色重要路人,没台词有没台词的精彩演法,越来越抢戏,抢到不能忽视他的地步,一面又在电视剧中辛勤耕耘,《少帅》里,张黎导演给他演杨宇霆的机会,不到两年,又等来了《长安十二时辰》,强有力的拿下了重要线索角色“元载”,此君今时,演技已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实实在在的炉火纯青。
资源富足、创作力不饱和、市场价值牢固、垄断银幕轻松,这些,只是古仔和渣渣辉的表象。1997香港回归之年,古天乐以电视演员的身份,就和内地有了第一次的电影合作,《省港双雄》里,他的干探形象,丝毫不输给当今如蔡徐坤、肖战般的流量鲜肉。
很多人并不知道,古天乐在香港影坛能立足的那一天,超过了35岁;张家辉凭借《证人》七度获封影帝,来到人生高光的时刻,也已经42岁;梁朝伟在30岁到38岁的大多数时候被四大天王冲击的七零八落碌碌无为,低谷时给舒淇的成名片《玻璃樽》演个戏份可怜的配角,都好开心。
古天乐的王冠,说到底是熬出来,也是融出来的。香港青年演员,如果敢于面对时光刻度,去对照未来在电影领域的发展空间,那么古天乐的周期率问题,不会再长到没边儿。可是,若只会在家演港剧的话,古天乐周期,依然会坚挺持续。
来吧,到更多的合拍片电影中,去争取更多的小角色磨练,那种混脸熟的,片复一片的磨练。
缄默期等待化茧成蝶的香港演员肯定是在排队的,打开自我,拥抱变化,跟内地的同路追梦人一起,勇敢放大眼界,慢慢走出舒适圈,那或许是另一番天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