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华文化第一讲(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图书介绍
汉字,古老而神奇。它穿越时间的阻隔,承载着中华浩浩五千年的文明,记录了悠久的历史;它超越空间的界限,维系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同方言区的信息沟通;它生发出的书法、篆刻艺术,成为中华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同时,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形体本身也充满了文化元素,与汉文化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
作者介绍李索,博士、教授,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大连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辽宁省中文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5项,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出版《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校证》《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研究》等著作11部。主讲国家精品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获省教学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多项。
图书特色《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以16类主题介绍常见汉字的形义关系,以及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1版6次印刷,是高教社学术出版的品牌著作。
8年之后本书全新修订,提纯内容,明晰结构,整体设计,雅致清丽。采用250g樱花棉纸护封,258g砂尘灰封面,80g日本进口雅丽书画正文用纸,字迹醒目,手感细润。
保留析字索引,新增16张构型图,一目了然,全面了解本书汉字。新增指示线,快速定位每个汉字,突出对应的甲骨文、金文字形,方便识认。全新精绘200张图画,附赠多幅历代真迹,版式疏朗,图文并茂,让学术走近大众。加宽勒口,利于勾画笔记,增加阅读体验。
精彩试读酉
“酉”字的甲骨文构形,外面像盛酒的器皿――“尊”的形状,里面的部分表示尊内有酒。《说文•酉部》:“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像古文酉之形。”“酎,三重醇酒也。……《明堂•月令》曰‘孟秋,天子饮酎’。”所谓三重醇酒,段玉裁认为 :“谓用酒为水酿之,是再重之酒也。次又用再重之酒为水酿之,是三重之酒也。……秋当作夏。”《礼记•明堂•月令》:“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郑玄注:“酎之言醇也,谓重酿之酒也。春酒至此始成,与群臣以礼乐饮之于朝,正尊卑也。孟冬云大饮烝,此言用礼乐,互其文。”
许慎、段玉裁的说解和《礼记》的记载,提供了许多上古时期有关酒文化的信息:首先,最初的酒是用黍酿制的米酒。其次,米酒可以反复发酵酿造,三重发酵酿制,味道醇厚。(郑玄认为是春天酿制的春酒,一直酿到夏天才酿成。)第三,不同等级的人饮不同的酒,天子喝的是味道最醇的酎。第四,饮酒也有时间的要求,也要按时令,地点也有区别。天子在孟夏时节,即夏历四月在朝廷上同群臣喝酎酒;而在孟冬时节,即夏历十月,要在太学宴请群臣,叫做“大饮烝”。据郑玄的注释,“十月农功毕,天子诸侯与其群臣饮酒于大学,以正齿位,谓之大饮。……烝谓有牲体为俎也。”并认为《诗经•豳风•七月》第八章“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觵,受福无疆”就是歌颂大饮的诗篇。第五,饮酒还与教化有关。天子在朝廷上与群臣饮酎酒时还要伴着礼乐,以辨明尊卑。而在孟冬时节在太学的饮酒是为了“序齿”――排年龄,别老幼。
饮
“饮”的甲骨文构形像一个人趴在酒器上低头饮酒的样子,非常形象。所以饮的本义是喝。
《礼记•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五饮就是人们日常喝的五种饮料,浆是一种带酸味的饮料,醴是甜味的酒,酏(yí)是用黍米酿造的酒。还有一种说法,说酏是用黍酿的稀粥样的液体。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欲得饮”中,“饮”的东西肯定是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的“饮”是喝的意思。
饮的构形表明,饮的液体不仅是水,而且常常是“酒”。《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甲骨文时期就产生的这个饮字,说明上古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可酿造美酒了。
酌斟
“酌”字的金文构形左边是酉,右边是勺,表示用勺往酒杯中盛酒,请人饮用。《说文•酉部》:“酌,盛酒行觞也。从酉勺声。”《段注》:“盛酒于觯中以饮人曰行觞。《投壶》云:‘命酌曰请行觞’,觯实曰觞。”《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郑笺:“酌醴,酌而饮群臣。”
用勺盛酒然后再注入杯中,反映了殷商时期饮酒时的一种风俗习惯。《六书故•工事四》:“酌,以勺挹酒注之爵也。以勺曰酌,以斗曰斟。”
爵是酒杯,用勺舀酒倒进爵中,叫做酌,所以后人称饮酒为酌,邀三五好友小酌,自斟自饮叫独酌。李白有《月下独酌四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极写其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用一种长柄的量具“斗”来倒酒叫做斟,所以斟字构形从斗。《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意思是说,南方天空中有箕星,但不可以用来簸扬米糠;北方天空中有斗星,但不能够用来盛舀酒浆。时至今日,人们仍把给客人倒酒叫做“斟”。
民间俗称筛酒时,浅叫斟,深叫酌。“斟”和“酌”同义连用而成为了一个复音词“斟酌”。陶渊明《移居》诗之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后斟酌引申指取舍、思考等,当初却是与饮酒有关。
醉
《说文•酉部》:“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一曰溃也。从酉从卒。”《段注》:“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以迭韵为训。从酉、卒。此以会意包形声。卒亦声也。”显然,所谓醉,指已经达到能力的上限了,还要喝下去,就要神智不清楚,就是醉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出游到齐国:“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醉而遣之”,即趁重耳喝醉酒的时候把他带走。
醉的本义是酒喝得过量导致神智不清醒,但汉语中还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说法。宋代大文学家在《醉翁亭记》中就塑造了一个“不在酒”的醉翁形象:“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便成了表示形在此而意在彼,另有所图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