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腔西北五省(西北霸王-秦腔)
秦,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称呼,可以说没有秦王朝的大一统,就没有中华文明的大融合,从文化,经济与贸易,计量器具,语言文字到管理制度都透露着两个字“统一”,“书同文,车同轨”不仅仅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延伸整个生产社会事物的融合和统一,而这片土地滋生的除了秦人,更有秦风,而秦腔就是一种秦风……
秦腔,所谓腔就是一种调子,广矛西北大地,腔是喊出来的调子,非唱出来的调子,随着时间流逝,逐渐以舞台形式,民间小调自乐班等诸多形式流传于陕甘,有人说秦腔发于甘肃,盛于陕西,陕西对于秦腔的研究唱功确实无可比拟,但甘肃那边注重于演唱,各有所长……
秦腔里面有众多角色,它以服装,武器,帽子,靴子,面部绘装油彩等手法将文臣武将,忠奸善恶展现的淋漓尽致,强大的后台乐器和布景将庙堂宫殿,沙场驰骋演绎的生龙活虎,戏曲表演除了唱还得有动作,武生之间的武斗,文臣之间的斗词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当然现在也流行很多不打(涂油彩)脸的干唱,但在西北(陕甘)地区如果是正式的台戏,必须搭台,服装,打脸,有完整的戏本(比如下河东,辕门斩子,金沙滩)都是全本,不会唱折子,一般唱4-6天左右,白天下午1-5点,晚上19-23点,不管人多人少,开场即完,笔者家乡每年都会唱戏,一般以陇西,陕西宝鸡秦剧团居多……
笔者小时候特别喜欢往戏台后面跑,因为好奇,那个时候觉得唱戏的个个都是高手,他们也分大班,小班啥的,比如唱那些角色明显的戏份,比如包拯,秦香莲,窦娥,唱功不好的演员也难以加持,最佩服的是那些搞乐器的,唢呐,二胡,板胡,筛板子,大小鼓,铜陂等,还有各种不认识的乐器,那个调调一下就有了,不知道其他地方人听不听秦腔,但在陕甘秦腔是非常盛行的一种文化艺术,民间,正规易俗社非常之多……
说起秦腔,唱戏记忆中当时还是那个DVD,秦之声啥的,商芳会的光碟流传西北,当时好多戏迷都是听她光碟,2000年到2003年,商芳会在西北到处演唱,她声音厚重沙哑,符合西北秦腔民众的审美,她把秦腔推到了家家户户,而她仅仅只是一个民间的秦腔迷,说起传承和推广,她是做到了,而我们正规机构,专业人士却没有做到,笔者认为除了对秦腔的改革更多的是脱离了民间民众……
秦腔本来就是那股腔劲,过分研究唱腔技术和让人听懂内容,显得背离初衷,大剧院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加入现代舞蹈和西洋乐器过于蹩脚,无法使其走的更远,甚至不如民间操办的戏台子,再者秦腔这玩意是需要年龄,经历等到了一定就会去慢慢欣赏,它不是为吸引年轻人,比如窦娥冤,你听了不懂,你研究透这段故事,再去结合秦腔就自然看的懂了,再比如铡美案,你清楚了故事,也就看懂了戏份,为何有杀庙这一段,而现在我们缺的是稳重沉淀的心,过于浮躁是永远弄不懂的……
大秦之腔,走向民众,除了专业传承更需要民间爱好者发起行动,耳濡目染才能使我们下一代明白,何为秦腔,何为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