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33天是下一个幸福的开始(仅仅过去8年的爱情故事)

2011年11 月 8 日上映的电影《失恋33 天》,主攻 2011 年 11 月 11 日的“超级光棍节”档期,首周票房1.6 亿元,完胜当时好莱坞《猩球崛起》、《铁甲钢拳》和《惊天战神》三部电影。这部片子是2011年上线的,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8年,回过头再去看故事里的演员,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许是物是人非,戏如人生般真实,但当年的感动依然还在。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主角是文章饰演的王小贱和白百合饰演的黄小仙。黄小仙失恋后非常痛苦,因为男朋友的外遇是自己的闺蜜,这个让她无法接受。而王小贱和黄小仙是同事,而且他们的办公桌在隔壁,是同一家婚庆公司。虽然文章饰演的王小贱在里面有点娘,但总的来说给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后来,王小贱和黄小仙作为搭档负责一个婚礼策划,新娘是一个说话很嗲的女生,但家里超级有钱,在整个婚礼策划当中提出了很多无理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王小贱和黄小仙两个人发生了很多故事,也挺搞笑的。结局小贱说:“以后你身旁一米以内的范围之内都有我陪在你的身边”,现在回想一下依然还有一丝丝感人。

在近几年,纯粹由内地制作班底出品的中小成本电影成功案例有《武林外传》、《将爱情进行到底》、《孤岛惊魂》、《观音山》,以及《失恋 33 天》,这其中有两部是都市浪漫爱情电影。不难看出,这一类电影已初步形成类型化特点,并拥有稳定的受众,《失恋 33 天》是一个文化商品。作为商品,必有其价值,以换取观众手中的钞票。那么,此商品的价值何在?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商品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对人两方面的满足:一是满足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所需之物质需求,二是满足美学、宗教、知识、娱乐体验等非物质性需求。

而电影这种商品显然是为了满足后者的需求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一部电影商品能够完成巨量的交易(获得巨大票房),无非两种情况,要么影片带给消费者巨大的娱乐,要么带给消费者以精神和思想上的启迪。下面从三方面来分析《失恋33天》爱情电影的初步类型化特征

失恋33天是下一个幸福的开始(仅仅过去8年的爱情故事)(1)

图片来自网络

一、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类型元素

类型电影的内涵是指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类型、影片场景和电影技巧等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的一组影片近年来,以《失恋33天》、《单身男女》、《将爱情进行到底》、《非常完美》、《杜拉拉升职记》等一批影片为代表,可以看出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已逐渐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中小成本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显现初步类型化特征。下面将逐一分析这些特征的构成元素。一男一女的主要人物关系自然是使所有爱情电影发生化学反应的必备元素。几乎在所有的爱情电影中,“终成眷属”的男女主角一早就被观众看破,但这不仅无伤大雅,反倒成为类型电影叙事系统中的一个必备条件。这种公式化的模式使观众的参与感变强,使类型电影的集体叙事特征变得更为明显。在《失恋 33 天》中女主角可符号化为“毒舌女”、男主角可符号化为“贱男”,这样的人物类型选取也是具有都市流行文化的时尚特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来都市爱情电影的人物设定愈发趋向于都市中的普通人,另外,围绕第一主角一般设置两个异性,或者设置一个异性、一个主角的情敌。其中一人是第二主角,另一个则是配角,就如《失恋33 天》中的王小贱与陆然,《单身男女》中的张申然和方启宏也是如此。在场景方面,现有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还处于“刚刚进入都市”的状态,即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起步阶段,因此,创作者大多还是会选择一些具有都市标志性或符号化的场景。比如《失恋 33 天》中多次出现的“三里屯village”,再比如《全城热恋》中热得快要融化掉的摩天大楼等等。从情节发展,即人物关系走向上来看,现有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与美国浪漫爱情喜剧电影类似,倾向于讲述一对不可能的男女变成可能的故事。在电影开端部分,往往以两性冲突设置人物关系发展障碍,之后经由激励事件使人物关系发展得以突破,最终双方化解矛盾,有情人终成眷属。

失恋33天是下一个幸福的开始(仅仅过去8年的爱情故事)(2)

图片来自网络

二、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话题性题材”的选择

类型电影概念外延中,类型电影是其历史、社会、文化、美学、哲学等的综合因素的产物。由此,我们也可观察到,目前的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还有另外一个较明显的类型特征,即都或多或少地借助了 “话题性题材”。伴随着都市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都市人的孤独、冷漠、渴望、无助等,这些关键词被应用于各个文学及艺术作品中,屡试不爽。这种对于寻求负面情绪与美好期望共鸣的渴望也构成了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稳定消费层。在介入都市生活现实的层面,国产电视剧比电影要走得早、走得好,电影近年来看到这个大有可为的空间,正在迎头追赶。因此,近年来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也处于高产状态。《失恋 33 天》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失恋后疗伤的故事,实则瞄准的是“都市人找对象难”及“集体寂寞”的共同心理,直入 11 月 11 日档期,攻占了主体票房。观众在这时进电影院,只希望在这样一个“超级光棍节”里,看一出与爱情有关的电影;只希望在这样一个剩男剩女、痴男怨女如此之多的时代,找寻一丝情感的安慰。除此之外,影片还涉及了“毒舌女”与“贱男”等流行的都市人物类型。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所有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还有一个共通的话题,即女性话题。无论是《失恋 33 天》或是其它一些都市爱情电影,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的,这与现代都市文明不无关系。

现代都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即是女性地位的极大提升,短短几百年间,女性地位从受压迫到平等、甚至主导,地位的急速提升也使她们有比男性更多的情感诉求需要;况且,目前都市受众人群中,女性更多地掌握着选择观看影片的权利,因此,从女性视角出发,无疑是在向其受众主体靠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失恋33天是下一个幸福的开始(仅仅过去8年的爱情故事)(3)

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发展空间

以上两点简述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类型特征,自然是以《失恋33 天》为代表的这类电影可复制的地方,但随着这类型电影的产量增多以及日趋成熟,当然不会每部电影都像《失恋 33 天》一样取得如此之好的票房成绩;或者说,《失恋33天》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有待后来者超越。下面,针对这两个方面做一简要分析。类型电影作为一种电影商品,其与观众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失恋 33 天》票房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选择对了上映时间,开创了 11月 11 日的“光棍节”档期,观众此时的需求就是看一部这样的影片,正如《将爱情进行到底》选择情人节档期一样。但这样是否就可以说明都市浪漫爱情电影选择这两个档期就一定会成功,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些档期以外的因素也是这些成功案例不可复制、或者说较难复制的地方,比如演员、剧本、导演因素,还有诸如今年的 11 月 11 日是星期五等,诸多的因数影响着一部电影的票房和发展空间。

失恋33天是下一个幸福的开始(仅仅过去8年的爱情故事)(4)

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

本文虽着重以《失恋 33 天》为研究对象,但得出“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类型”的观点绝不仅限于这一部影片。从近几年上映的片目来看,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确在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并拥有了稳定的观影人群,或者说,它们已经显现了诸多类型电影应具备的元素。这类电影在人物设定、故事结构、场景选择和主题表达上都有着成为类型电影的相似性,并有着明确的档期和稳定的受众群体,它们的视听风格也趋于着力表现城市的现代性。目前,这类电影正以稳定的态势在继续发展。《失恋 33 天》作为此类型电影的成功典型,既有都市浪漫爱情类型电影的共性之处,又有其作为一部较好电影作品的个性之处。在如今,当人们已经更多谈论到电影市场、受众主体、商业电影、类型电影等概念的时候,较之好莱坞等较成熟的电影市场而言,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应该是留待创作者继续深耕与完善的一种电影类型。

我想我们应该去看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爱情电影,关于什么是电影,这个话题可以洋洋洒洒几万字,安德烈·巴赞的经典批评理论文集《电影是什么》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现在看来依然是经典,并给电影创作者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