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如何训练适合多大的孩子(案例分享如何对严重感统失调的宝宝进行训练)

倩倩2岁9个月大,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但她会的东西很少,以她的能力,很难进入幼儿园,家里人十分焦急,经过一翻了解他们找到了鲍教授,鲍教授看过孩子表现之后,查看以往检查,发现宝宝有脑白质损伤,但这种宝宝,通过训练依然会有改善,所以鲍教授建议赶紧训练,倩倩也就在当天开始了感统训练课。

第一次见到宝宝

我第一眼见到孩子,觉得她胖乎乎很可爱。孩子在第一次参加感统训练,表现的特别紧张,孩子的表现就是不停的流口水,鼻涕加眼泪一起,衣服上面全是,孩子不会说话,不会表达,理解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只能指着门“嗯、嗯”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指着门就想出去。奶奶很着急,特别焦虑。而且孩子不会跳,不让人碰,只要有人碰就缩回去。

感统失调如何训练适合多大的孩子(案例分享如何对严重感统失调的宝宝进行训练)(1)

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我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就是,刚开始训练时,倩倩每节课都是伴随哭声进行的,倩倩不懂和我互动,也不理解语言和指令,这对我来讲也是一个考验。有考验就会有思考,才会有对策,我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自己沉着冷静,不能急躁,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要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放下戒心接纳你,就要让自己变成她的家人,像家人一样为她擦口水、安抚、拥抱,给与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倩倩对奶奶比较依赖,但只要奶奶在,倩倩的配合就很差,所以我让奶奶在门外看,不要在旁边影响倩倩训练。

给倩倩脱敏

通过倩倩一系列的表现和与家长的沟通,我的训练计划执行首先是从脱敏开始的,为什么要从脱敏开始呢?

因为孩子触觉非常的敏感(感统中也称触觉防御),那么她在适应环境和新事物这个过程就会非常的漫长,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不会很高,做好脱敏,孩子在接下来的复杂训练中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包括孩子认知、言语、OT的训练),就像盖房子打好了地基,基础好了房子才能够坚固,适应好了才能静下来学习。

怎么做?很简单,两个字——慢、柔。

针对倩倩这么敏感的案例,一定不能着急,首先要非常有亲和力,在进入触觉屋的时候,前期还是遵循孩子之前的固有模式抱着进去,在决明子池边坐在我的腿上,先跟孩子对话,由于孩子的言语认知能力也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我就是以叫名字进行的,在用决明子的时候只是拿了几粒让倩倩摸一摸,同时还结合按摩球的按摩和毛刷刷裸露在外的皮肤,并没有大面积的做触觉脱敏,目的是让孩子慢慢适应,这个过程要持续20到25分钟,然后换个屋子换个环境,当然也是跟触觉相关,大触觉球的上下颠动,一边颠动一边唱歌,这样倩倩能够相对安静下来,这个项目要进行10分钟左右,然后让倩倩跑坡道,秋千则是我抱着倩倩一起完成的,摇晃的幅度很小。

取得家长配合

在让家长配合方面,很直接和简单,就是相信训练师,我们宝篮的训练都是专业公开、透明的,消除家长的顾虑。家庭作业方面,我建议家长要慢慢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不是家长事必躬亲,而是要多给孩子机会锻炼,这样孩子习得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回家上楼的时候不要抱着了,即使扶着栏杆拉着手都好,回家在进行触觉学习,建议家长回家也给孩子准备脱敏工具,比如豆子、米等;或者一起玩游戏,比如淋浴、拥抱、挤压等;在家爸爸可以抱着宝宝摇一摇,多翻滚,项目不多但贵在坚持,家庭教育统一,不当孩子面大声争吵。

感统失调如何训练适合多大的孩子(案例分享如何对严重感统失调的宝宝进行训练)(2)

孩子的进步让我们开心

经过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看到孩子有进步了,比如进触觉屋不呕吐了、不哭了,做的项目从之前简单的项目,到已经能够玩滑板车和独立荡秋千了,在这个阶段我还教她做一些大动作,比如下蹲、走小桥,虽说姿势有点欠缺,但已经能做了。关键的是还有笑脸了,能对我笑了,跟我的配合好了很多,不排斥了,这让我很开心。

奶奶见到孩子的进步也非常高兴,一下课也能见到奶奶的笑容了,也不再焦虑了,以前看到我常说,老师我们家孩子怎么弄啊?现在则经常主动的跟我说在家里就让倩倩自己上下楼梯,不抱不扶自己都可以了,非常感谢老师。我也对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自己的专业又帮助一个孩子进步,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肯定。

训练师爱心提示:

家长通常看见孩子哭闹会心软,如果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希望家长能继续坚持下去,不能说因为孩子哭闹,就赶紧把孩子抱走,或者是抱起来哄一会儿,这样会耽误孩子训练,导致孩子的训练效果变差,甚至没有效果,训练时间就会持续得更长。对于孩子哭闹的现象,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明显的进步,日复一日的积累,才能有爆发的一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提升,包括跟人交流、运动、跑、跳等。即使到后期孩子进步明显,我们也不建议孩子马上停止训练,比如,长期训练想带孩子去外地旅游10天半个月的,会导致孩子的情况有所后退。感统训练是一个不断巩固和提升的过程,建议孩子如果做感统训练,至少一周要有三次。我的感悟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口述:王利元 采写:熊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