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笔筒详细讲解(文人雅物笔筒文房案头上的一枝独秀)
在东方文化里,
书房是一个家中最文雅的地方,
而构成这个大雅印象的区间中,
诸多雅物相映成趣。
笔筒,承载梦笔生花的典雅,
以艺术个性和文化品位,以侍君子。
笔筒的历史沿革
我们的祖先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笔筒了,如今很多出土文物中的笔筒可谓是现代笔筒的雏形。
历史遗存中,曾经存在一些类似“笔筒”形制的早期器物,如下图两件汉、晋的筒型器,但其时代用途尚不确定,倒是在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功能明确的笔架。
▲东汉 青瓷笔筒 柯桥区博物馆藏
▲东晋 青釉笔筒 故宫藏
到了宋代,人文昌明兴盛,文房用具的功能分化越发成熟,种类多样,款式造型丰富。文献资料和出土的实物,都印证了宋代文房用品数量巨大。
保存至今最多对笔筒的记载是明代的资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统笔筒造型多为明清时代的制品,这就是说从明朝开始,笔筒就成为中国放笔最重要的容器。
常见的笔筒用材有木、竹、瓷器、象牙、玉器、金属、紫砂等。
▲明 象牙雕人物图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三松”款透雕赤壁夜游图竹笔筒
瓷笔筒明末悄然兴起
虽然瓷质笔筒的制作在明末已呈规模,但传世品绝大多数珍藏在各大博物馆中,上拍品相对较少,成交价上也逊色于清三代制品。
▲左 明崇祯 青花文王访贤图笔筒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右 明崇祯 青花文王访贤图笔筒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万历年间的《三才图说》某章节有一图中,一位高士盘坐,其面前的几上明显有一只用作纳笔的笔筒。另,万历时期汤显祖《牡丹亭》、崇祯版《瑞世良英》等版画插图中均能见到束笔之笔筒,这些资料为笔筒考古提供了直接的画本图像依据。
▲左:出自“崇祯版《瑞世良英》”
▲右:出自“王学雷著《古笔考》”
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查抄嘉靖年间权相严嵩家产的清单上,有牙镶棕木笔筒、象牙牛角笔筒以及哥窑碎瓷笔筒等,此处说明,嘉靖已经有陶瓷笔筒的出现。
清三代瓷笔筒达到顶峰
目前拍场上瓷质笔筒以清代制品为多,成交价格也相对较高,其中康雍乾三代制品更受追捧。
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开始兴盛,品种极为丰富,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及各种颜色釉。
纹饰内容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种类有束腰侈口形、直口直壁形、竹节形、方形等。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康熙 墨彩竹纹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其典型特征是胎釉结合紧密,胎质细腻。无款者居多,少量有堂名款,器壁上亦见有干支款。
▲清康熙 豆青釉竹节笔筒
雍正、乾隆时期是清代瓷笔筒生产的高峰,传世品制作精巧,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新品,如六方形、扁方形、双联形等,装饰风格较清初浓烈。
▲清雍正 墨彩加粉彩人物山水图方笔筒
▲清雍正 墨彩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雍正 木纹釉框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直径18 高13.8cm
这一时期瓷笔筒的品种有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各种颜色釉地粉彩及单色釉。
雍正瓷笔筒的特征是清新典雅,乾隆则富贵华丽,官窑器物多有纪年款,民窑则为干支款或堂名款。
▲清乾隆 御制洋彩“江山一统”八卦玲珑旋转笔筒 高12.1c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