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什么时间成立市(一口气了解清远建置历史沿用变迁古今概况)

清远市什么时间成立市(一口气了解清远建置历史沿用变迁古今概况)(1)

清远,又称“凤城”,广东省地级市,地处北江中上游。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

清远位于广东省中北部,东北接壤韶关市,西南紧靠肇庆市,东南紧邻广州和佛山市。下辖清城、清新2区和佛冈、阳山、连南、连山4县并代管英德、连州2县级市。

清远市什么时间成立市(一口气了解清远建置历史沿用变迁古今概况)(2)

清远历史沿革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在岭南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管理。南海郡下辖四县一区,分别为:番禺县、龙川县、四会县、傅罗(即博罗)县和揭阳戍守区,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其时清远市境尚无政区设置,今清远南部地区隶属番禺县管理范围,北部隶属长沙郡管理。

秦朝末年(前206年),南越郡尉赵佗拥兵自立,建立南越国。

南越国时期,清远南部地区仍属番禺县管辖。清远市境最早的政区建置为桂阳县(今连州等地)。其设立时间一般认为在西汉文帝(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64年)初年或更早,隶属荆州桂阳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南下,结束南越国的统治。同年,在今清远市境设立中宿、阳山、含洭、浈阳4县。其中,中宿县隶属交趾部南海郡,阳山县、含洭县、浈阳县(含洭县、浈阳县为今英德市地),隶属荆州桂阳郡。东汉时期,今清远市境政区设置及隶属关系略有变动。

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为交州,州治广信。

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州治迁番禺,广州从此成为相当于现今省级行政区的政治中心。中宿县由隶属交趾部南海郡相应改为隶属交州南海郡。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阳山县并入含洭县。

三国时期,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划出交州东部的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设置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广州之名。

吴甘露元年(265年),阳山县复置,与桂阳、含洭、浈阳、中宿4县归属新设立的荆州始兴郡。清远全境属吴国荆州。

西晋时期(265—316年),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原属荆州的始兴郡改隶广州,清远全境隶属广州。

东晋时期(317-420年),始兴郡由隶属广州改隶荆州析出的湘州,清远全境归属湘州。

南北朝时期,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建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与北方的北魏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其时行政区划变化纷繁,许多郡县属地不详。

刘宋泰豫元年(472年)湘州始兴郡改称广兴郡,清远市境属广兴郡。

南齐建安四年(479年),广兴郡改回始兴郡,清远市境属始兴郡。

清远市什么时间成立市(一口气了解清远建置历史沿用变迁古今概况)(3)

梁天监六年(507年),梁武帝在中宿县地置清远郡,辖中宿(今清城、清新)、威正、廉平、恩洽、浮护5县(后4县县治不详),隶属广州。清远之名由此而始。

同年,梁武帝在含洭县地(今浛洸镇)设立衡州和阳山郡,衡州辖阳山郡、始兴郡(今韶关市境),阳山郡辖阳山、桂阳、含洭、浈阳、广德(今连山,置县于506年,后改称广泽)等县。这一时期,清远市境置有1个省级政区(衡州),2个地市级政区,堪称辉煌。

梁大同元年(546年),衡州分作东、西二衡州,东衡州治所在曲江,西衡州仍在含洭县。西衡州领阳山、梁乐、齐乐三郡。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德4县,梁乐郡辖梁乐县(今阳山县地,后改称宣乐)、洊安县(县地不详),齐乐郡辖希平县(今连南、连山县地,后改称熙平县)。浈阳县属东衡州始兴郡。

陈太建四年(572年),翁源县划归清远郡管辖,市境其他政区设置不变。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鉴于南北朝滥置郡县之弊,开始大规模调整、撤并政区。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清远郡及其所属的中宿、翁源等6县,置清远县、政宾县(今清新滨江一带),隶属广州南海郡;废阳山郡改置连州,西衡州改名为洭州。从此,清远县开始作为一个政区存在,一直延续到1988年建市,时间长达近1400年。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废洭州置含洭县。

仁寿元年(601年),广泽县改称连山县。

大业三年(607年),清远县、政宾县、含洭县属广州南海郡,桂阳县、阳山县、连山县、宣乐县、洊安县、熙平县属连州熙平郡。

大业十三年(617年),宣乐县并入阳山县。从这一时期开始,清远南部地区(包括现今的清城、清新、佛冈、英德)长期隶属广州管辖。

唐朝行政区划较隋有两大变化:一是改郡为州(天宝年间曾一度改州为郡);二是在州之上设道,形成道、州、县三级政区建制。这一时期,清远市境政区略有变动。

唐武德四年(621年),熙平县并入连山县。

武德六年(623年),政宾县并入清远县。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清远、浛洭(627年含洭改为浛洭)、阳山3县属岭南道广州都督府;

天宝元年(742年),连州改连山郡,属岭南道,辖阳山、桂阳、连山3县。

乾元元年(758年),连山郡复改为连州。

五代时期,刘岩在广州称帝,建立南汉国。

乾亨四年(920年),南汉国在浈阳设英州,领浈阳一县。

乾和十五年(956年),市境政区清远、浛洭二县直属兴王府(广州)管辖,桂阳、阳山、连山三县归连州管辖,浈阳县归英州管辖。

宋代行政区划,基本袭用唐制。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全国设15路,由唐代岭南道演变而来的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东和广西的名称,即由此简化而来。这一时期清远市境政区稍有变化。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浛洭改称浛洸。

乾兴元年(1022年),浈阳改称真阳。

政和元年(1111年),清远县属广南东路广州,桂阳、阳山、连山县属连州,真阳、浛洸县属英州。

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连山废县,十二年后复县,改称程山县。

庆元元年(1195年),英州升为英德府。

清远市什么时间成立市(一口气了解清远建置历史沿用变迁古今概况)(4)

元代在岭南的政区设置分为省、道、路(州、府、司)、县四级,今广东境内分属江西、湖广两行省。今清远全境隶属江西行省属下的广东道(宋代的广南东路)。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于程山县置安抚司,领程山、阳山2县。

至元十五年,程山县复称连山县。

至元十七年,废安抚司,置连州路总管府,治所在连山。

至元十五年,英德府改为英德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再降为州。

至元二十七年,浛洸县、真阳县并入英德州。

至顺元年(1130年),在今清远境内所设的政区有:清远县,隶广东道广州路;英德州(除管辖已并入的浛洸、真阳地域外,另辖翁源县)、桂阳州(辖阳山县)、连州(辖连山县)直隶广州路。

明代在全国的政区设置分为布政司(初期为行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1376年改称广东布政司),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将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给广东统辖,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这一时期清远境内政区设置变动不大。同年,英德州降格为英德县,属韶州府;撤销桂阳州,并入连山县。

洪武十三年,又在原来桂阳州的治所设立连州(即后来的连县)。

洪武十四年,连州及其所辖的阳山县和连山县改属广州府。

万历十年(1582年),清远政区有:清远县、连州及所领阳山、连山2县,隶广东布政司广州府;英德县,隶广东布政司韶州府。

清代在全国的政区设置分为省(初为布政司,康熙时改称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厅)三级。“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所辖范围与明代广东布政司相同。清设“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初驻肇庆,乾隆十一年(1746年)移广州。这一时期清远境内政区设置总体保持稳定,最大事件是佛冈直隶厅的设立。

清雍正七年(1729年),连州改为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司,辖阳山、连山2县。

嘉庆十八年(1813年),清朝从清远、英德2县划地设立佛冈直隶厅。

嘉庆二十一年,连山县升格为连山绥瑶直隶厅,统管“连阳”瑶务,宣统三年(1911年)复称连山县。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广东省清远境内设置的政区有1个直隶州:连州,属南韶连道,直隶广东布政司;2个直隶厅:佛冈、连山,分别属广肇罗道和南韶连道,直隶广东布政司;3个县:清远、英德、阳山,分别隶属广肇罗道广州府、南韶连道韶州府、南韶连道连州。

中华民国建立后,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并于省、县之间分区相继设置绥靖区、行政区、行政督察区。

民国元年(1912年),连州、连山直隶厅分别改为连县、连山县。

民国三年(1914年),佛冈直隶厅改为佛冈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政府设立连南县,隶属广东第二专署行政督察区。

1983年7月,韶关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清远、佛冈两县从韶关地区划归广州市管辖。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地区级政区清远市,原清远县分为清城、清郊两个市辖区(1992年清郊区改称清新县),并划广州市属的佛冈县和韶关市属的英德县、阳山县、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清远市所辖。

1994年,英德、连县改为县级市(连县称连州市),由清远市代管。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清新县设立清新区。

清远市什么时间成立市(一口气了解清远建置历史沿用变迁古今概况)(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