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的基本情况(历史著名战役之桂陵之战)

魏国在战国初期因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而强大起来.李悝通过几点变法:第一、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制,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使地主阶级的代表得以牢固地掌握政权;第二、推行“尽地力之教”.其具体措施是:规定每亩地的标准产量为一石五斗,要求农民“治田勤谨”,达到每亩增产三斗;同时杂种各种粮食作物,并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植树种桑,多种瓜果蔬菜.目的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封建政权的田租收入;第三、实行“平籴法”.年成好时,政府以平价购入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出售,以平衡粮食价格,防止商人垄断粮价,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的经济基础.第四、李悝作《法经》六篇.这是一部保护封建制度的法典.这部《法经》不仅集以前各国法律之大成,而且是秦汉法律的张本,所以李悝被列为战国时代法家的始祖。

桂陵之战的基本情况(历史著名战役之桂陵之战)(1)

魏国的强大因而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戒备。

公元前356年,赵成侯在平陆(今山东汶上)和齐威王、宋桓侯相约共商国是,并与燕文公会盟。由此,魏国开始有被诸国联合进攻的可能,因此魏国也想找机会突破,以解除这个危机。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今河南长垣一带), 此举引起了魏国的不满,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

公元前353年,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县)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

桂陵之战的基本情况(历史著名战役之桂陵之战)(2)

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齐威王打算让孙膑担任主将,但孙膑以遭受过酷刑、身体有残疾为由拒绝。齐威王于是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坐在带着蓬帐的战车中出谋划策。

这时候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 庞涓率军八万到达茬丘,随后进攻卫国,齐国方面田忌、孙膑率军八万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

桂陵之战的基本情况(历史著名战役之桂陵之战)(3)

孙膑于是建议田忌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东北),因为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指魏国首都大梁以东的地区)的战略要地,很难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要经过市丘,容易被切断粮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军,造成庞涓产生齐军主将指挥无能的错觉。

桂陵之战的基本情况(历史著名战役之桂陵之战)(4)

田忌采纳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两城的都大夫率军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吸引魏军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一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作示弱使其轻敌。田忌按孙膑的要求完全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著名的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首都大梁,当然也是多方面的考虑,此时赵国首都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

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

桂陵之战的基本情况(历史著名战役之桂陵之战)(5)

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大约在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国再度为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