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和老婆结伴上山(老陈下乡娶媳妇发丧)

老陈有做饭的手艺,手艺是年轻时候,在县招待所跟着邻居三叔学的在我这得叫三爷爷三爷爷胖乎乎的,个子很高,说话中气很足,见谁都笑嘻嘻的,爱开玩笑,是个爽朗的老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老陈和老婆结伴上山?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老陈和老婆结伴上山(老陈下乡娶媳妇发丧)

老陈和老婆结伴上山

老陈有做饭的手艺,手艺是年轻时候,在县招待所跟着邻居三叔学的!在我这得叫三爷爷。三爷爷胖乎乎的,个子很高,说话中气很足,见谁都笑嘻嘻的,爱开玩笑,是个爽朗的老头!

老陈76年高中毕业,当时在农村,家里的孩子多,他能上完高中,已经是爷爷奶奶最大的努力。没有恢复高考,老陈回到家,干农活懒把式,当工人没门路。爷爷实在没办法,就请邻居家三爷爷喝了场酒,不久在招待所当厨师长的三爷爷,就安排老陈去招待所当了学徒!那时候农村普遍都很贫困,过年也不一定能吃上白面馍。学门手艺,还能吃饱饭,这已经是爷爷为他小儿子做得最好的安排!

老陈在招待所手艺学成后,也在单位干了几年,不知是历史原因,还是忍受不了单位的束缚,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辞职做起了生意,赚了钱,但也受了不少罪,就是不大稳定!随着年龄增长,又拾起了老本行,开起了饭店,开了几年饭店,也赚了一些辛苦钱。

后来听说县城有家饭店下乡包席做饭,生意还挺好,方便,快捷,实惠,在县城周边乡村很受欢迎!老陈做过生意,脑子比较活,再加上说干就干的性格!和我娘一商量,马上买木料加工桌椅板凳,炊具现成的,又添了一些碗筷,准备了半个月!最后还印了名片,我开着车,拉着我风风火火的老父亲,去镇上周围乡下做了几天的宣传!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就有电话订桌,忙碌了两天,全家上下热火朝天,人仰马翻,一炮而红!

下乡包席服务对象,主要是结婚喜事和有老人去世的丧事,不忙的时候也接一些吃喜面的小活。根据主家的经济状况,随着菜肴的多少,价格也不一样。一般喜事和喜面价格一样,每桌比丧事贵那么一二百块钱!喜事和喜面,每桌整鸡整鱼大肘子狮子头四个大件,四个扣碗,六个凉菜,四个热菜,十八个菜,二百六左右。丧事的席面每桌两个大件整鸡整鱼,四个扣碗,四个凉菜,两个热菜,共十二个菜,价格一百五左右!

这也不是固定的,一般提前两三天,老陈会和主家商量菜单,桌数和价格,主家本村知事也会参加。他们会根据主家的社会关系,准确地算出来多少客人,订多少桌。还能根据市场大致行情,帮主家和老陈讲价。讲价主家是不参与的。在农村,家有喜事或丧事,主家讲价,多少会显得有点小气!

定好日子、桌数、价格、菜单,我们就开始了忙碌。得忙碌两天,提前一天在家准备。凌晨四点半就得去菜市场买菜,主要是批发的价格便宜。买完菜回到家,全家齐上阵,像我这样没有技术的,择菜洗菜,简单地切成菜品需要的形状。而老陈和帮厨的大师傅备料烹炸,做成半成品,方便第二天使用,得忙一天!

第二天又得起个大早,尤其是结婚的喜事。农村结婚习俗,接新娘越早越好!四点左右就得到主家,开车也不用问路,响喇叭那家就是。主家迎出来,在家附近空旷地方,帮忙指挥停好餐车。主家这时会和老陈说一小会客气话:来这么早啊,麻烦了,缺啥东西吱一声,……!客气完,老陈和帮厨师傅支案板,架大锅、备凉菜佐料,蒸扣碗肉。我就带着打杂的小工支桌子,摆长凳,烧一锅热水,刷盘子碗,收拾餐具,忙忙碌碌得两个小时!

我们忙完不大会,新娘的婚车也到了,礼炮鞭炮响个不停!在这个空档,我们也会去凑一下热闹,去看一下结婚典礼闹洞房。很热闹,小伙伴们会想出很多办法,折腾新郎新娘,让幸福的他俩感受着另类的祝福!这时候婆家人和娘家人,是不会出面的,有的还跟着起哄,农村风俗习惯,越热闹越好,每家都这样。只有村里知事大总管,适当的时候会出面制止,因为早上开席的时间到了!

农村的习俗,早上帮忙的邻里是不坐席的,吃大锅饭,只有中午坐席,早上坐席的是娘家送亲的客人,正席也就四桌,男客女客各两桌。开席前,村里知事会拿着两瓶酒,两块毛巾,几盒烟放到灶台上,告诉老陈准备上菜。主家也会出面,也拿几盒烟放到灶上,让我们帮忙炒一下大锅菜,这是不算钱的,主家出菜和肉,我们只是帮忙搭点调料和手艺!

中午,又是一阵鞭炮响,新娘家会来一大波客人,父母兄弟姐妹,至亲好友!新郎家派出对等的长辈,出门迎接,会亲家!这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两边的亲戚,帮忙的邻里,都会坐席!按老陈的话说:赚钱不赚钱就看中午这一出戏,不怕人多,越多越好!等知事总管通知完老陈桌数,说准备上菜。我们这个包席小队伍,热火朝天,井然有序,争分夺秒地就行动起来!大师傅灶上炒菜,老陈拌凉菜,我们打杂的摆盘子,再把出来的菜品用专用的托盘,送到席上。这不光需要技术还是个力气活,托盘上放六盘菜,穿梭于各个席面,不光快还得稳,还得小心不老实的小朋友,万一不小心碰翻,得重做,老陈会心疼的!

坐席吃饭快,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客人用完餐离席,老陈和大师傅会休息一下,我们打杂的又忙了起来。收拾席上盘子碗,擦桌子,把盘子碗归置到一块洗刷,放到筐里摆好,好下次再用。下午就简单多了,顶多再做两桌菜,这两桌菜是主家晚上的答谢宴,请村里领导和知事!用主家的餐具盛放,菜品标准比较高!等所有客人一走,大师傅给主家留的两桌菜也做好,我就带着打杂的收桌椅板凳,码好盘子碗,装车,老陈去算帐收钱。等主家和村里知事送我们出门,一遍又一遍地和老陈握手,说着感谢的话。和谐的场面,一点也看不出为了晚上的两桌席,算帐的时候,因为价钱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

丧事比喜事要轻松得多,我们就做中午一顿饭。丧事的习俗,早晨和下午都不上桌,吃大锅饭。只有等中午客人到了,开完追悼会,帮忙的邻居和客人一齐开席上桌,忙碌一阵!空闲时间比较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们参观学习农村的丧葬文化!碰上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去世,就是喜丧。孝顺的儿孙,会请吹鼓手,小型的戏剧团,还有更可笑的会请歌舞团!吹拉弹唱,曲声悠扬,让所有人都会忘记考究,子孙们在逝者生前是否尽孝?一片祥和!

下乡包席,刚开始那两年,真的是因为方便,快捷、实惠,生意特别好!尤其是结婚的好日子,我们家下乡包席最多分成过三个队伍,大师傅和打杂的得请十几位。家里进进出出好多人,买菜加工,一早出发,傍晚回家,忙忙碌碌。邻居们看到,都说:看老陈又下乡包席,不是娶媳妇就是发丧!老陈那两年赚得盆满钵满!

每次包席忙完回到家,都得是傍晚。把餐车停好,剩下的食材归置好放进冰箱。娘会整一桌席,大师傅帮厨的,打杂的,累一天了,会喝一点酒,老陈也会结一下帐,因为按天算,一天多少钱,当天结清!我也是有工资的,我的工作比较杂,驾驶员,刷碗工,端托盘,切菜!亲爷俩明算账,我和大师傅一样钱,刚开始一天六十,后来涨到八十,总之不记得上到一百!十五年前,还可以。再说我又不傻,老子的早晚是儿子的!人就是这样,人生百态,吃过苦受过罪,这真是一笔财富,到了我这年纪,在想起,是美好的回忆,好好活着,品尝生活甜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