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是最有力的后盾(后勤战线立奇功)

闽西籍省(部、军)级领导干部革命故事

后勤保障是最有力的后盾(后勤战线立奇功)(1)

张元寿,1913年5月23日生于永定培丰田地岭东村。1927年投身革命,1928年3月参加后田暴动,1929年4月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夏,从福建军区后方留守处调江西瑞金中央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调军委总供给部任审计科长,后兼后勤军需处特派员,同时兼任中华商业有限公司经理,负责对外贸易,管理进出口物资等业务。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长征中任中央军委先遣司令部后勤处长,中央军委供给部财政科长。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供给部长。1937年春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同年秋毕业后,任中央军委财政部长。1938年夏任新四军章渡总兵站站长,1940年任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和军政治部的同志一起突围脱险。渡江后,调新四军二师五旅任参谋长兼路西分区参谋长。1944年秋末,参加指挥了路西反“扫荡”和肖家墟等战斗。解放战争初期,他任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副参谋长,分管后勤工作。1946年冬调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兼华东军区副参谋长。1947年3月15日,在一次军事行动中突遭敌机扫射,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4岁。

这张照片是张元寿家唯一的全家照。张元寿于1947年牺牲,年仅34岁,妻子胡志年才26岁。照片中胡志年抱着女儿张晓卫哭坐在张元寿的遗体旁,部队同志抱着他们的儿子张定远。这是女儿张晓卫第一次见到父亲,也是最后一次。

1938年张元寿被调到新四军,任总兵站站长,从上海等地采办大量医药器材和其他军用物资运往解放区,大大缓解了部队物品匮乏的困难。1939年春,张元寿任新四军章渡总兵站站长。他来到军部就职后,见到当时在新四军的领导层中有些人由于受到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对广泛吸收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有关门主义倾向。他接任后,便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大胆地利用红十字会的名义,从上海经宁波、温州等地,巧妙地借输送难民的方式,动员了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不少爱国青年到皖南参加新四军。接着又先后派出多人到上海采办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布匹等物资,在苏南和安徽的大江南北建立起六个兵站派出所。一次,他要洗脸,一时找不到自己的毛巾,就去问警卫员。警卫员说,已换了一条放在那里。他拿来一看,是条新毛巾,就二话不说,要警卫员把新的退回去,把旧的找回来。同时,又严肃地对警卫员说:“我们手头虽然经过大批物资,但都是人民拿来支援抗战的,都应该用在前方战士身上。旧的能用就不要换新的,要带头节约。”指战员都称赞他是廉洁奉公的模范。

1941年春,张元寿在“皖南事变”中脱险后,任新四军二师五旅参谋长。五旅驻在淮宝地区,是刚建立起来的新区,敌我斗争十分激烈。群众因受敌人的反动宣传蒙蔽,不了解我们,工作困难、生活艰苦,特别是粮食供应更为困难。于是他便在督促部队开展军事训练的同时,还指挥部队搞好生产,尽量减少群众负担。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他脑子里思考的大问题。

一次外出时,他看到稻田里掉了不少稻穗,感到让其烂在田里太可惜。回到驻地的当天,他就顶着大太阳,汗流满面地手拿军帽,带头下到周围的田里去拾稻穗。战士们看到参谋长都下田了,也不甘落后,当时找不到许多工具,就用粘土来粘地上的稻穗。个个都像参谋长一样,拿着军帽低着头在田里拾稻穗或粘稻穗。

一时间,满田满野都是拾稻穗的人,开始群众见这么多战士在田里走来走去,还不知道干什么。待看清楚后,于是群众也不甘落后起来,一大群人拿着工具,也到田里去拾稻穗。像开展比赛似的,你追我赶,大家都拾了不少稻穗。于是,张元寿参谋长下田拾稻穗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优秀的后勤专家

张元寿是位资深的后勤战线的战斗员和指挥员,陈毅、粟裕曾赞扬他是“我军优秀的后勤专家,为革命鞠躬尽瘁,贡献了一生”、“有元寿协助,打起仗来,我无后顾之忧”!

1932年秋,张元寿就负责调度供应当时在福建作战红军的粮秣军需。此外,他还直接领导供给部在长汀所设立的各种后勤工厂,兼任中华商业有限公司经理,指导对外开展贸易活动。1933年冬,部队急需补充一部分冬季服装。张元寿深入调查研究并取得地方党组织的协助,很快把当地的缝衣工人临时组织起来,突击为部队制作被服,保证了部队及时穿上棉衣。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张元寿仍在军委供给部工作,翌年过黎平,又调先遣司令部,由于敌人的堵截尾追,战斗频繁,筹集军需的任务非常困难。张元寿曾对后勤人员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现在任务虽然艰巨,越是艰巨越是要克服它,大家要有气慨。”他每到一处,总是忙着调查研究,组织力量,并亲自带领后勤人员筹集粮秣,保证部队供应,人们高度评价他的工作,称他是后勤工作者的楷模。

1937年秋,张元寿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任中央军委供给部部长。1938年张元寿被调到新四军,任总兵站站长,从上海等地采办大量医药器材和其他军用物资运往解放区,大大缓解了部队物品匮乏的困难。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一天晚上,敌人打到了新四军的指挥所。张元寿和司令部、政治部的部分同志跟随叶挺将军从石井吭翻过一座大山,撤到大康王。天亮时,他帮助警卫员替叶挺军长烤东西吃。这天下午,叶挺军长要出山口,同在那里驻扎的东北军谈判。入夜,大康王背后石井坑的山头上忽然响起了枪声,张元寿和他的警卫员转移到一个山头上。当时和他在一起的还有民运部夏征农,参谋处的陈铁军、司令部的女机要员周临冰和侦察科的贾波。翌日晨,山下不断地响着枪声,敌人声嘶力竭地朝山上喊:“我们看到你们了,再不下来,我们就开枪了!”张元寿对此冷冷一笑,沉着地告诉大家: “不要作声,不要乱动,敌人是在骗我们。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家听了他的这些话都自觉地摒住气息,在敌人的枪声中默默的度过了那特别漫长的一天。傍晚,张元寿说:“这么多人一道走,是走不出去的,等天黑下来,我们三三两两分头走吧!”大家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张元寿在天黑以后带着他的警卫员首先下山了。其他的同志,也都陆续脱险。张元寿在突围后,化装成商人,头戴礼帽,提着皮箱躲过敌人的岗哨,回到了部队。

张元寿脱险后不久,调任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参谋长。当时五旅驻淮(阴)宝(应)地区。这个地区是新开辟不久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群众由于受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剥削压迫与蒙蔽欺骗,生活非常困苦,且对共产党、新四军存有疑虑。张元寿到职后,一面采取措施提高培养参谋人员的素质,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一面组织和指导部队种菜、扑鱼、采“鸡头”等辅助军食,减轻群众负担,并协助地方政府筹集粮款,供应部队和救济饥民,让很多群众认识到了新四军是真正抗日的爱民的军队。

解放战争中,他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参与组织领导了苏中、鲁南、莱芜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在1946年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中,我军缴获敌人大量的武器和成百上千辆汽车,张元寿负责组织清理战利品的工作。他十分重视战场清理,以缴获敌人的全部武器来补充自己部队装备。在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中,他周密安排粮草和武器弹药等军需物品的供应,部署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作战,先后动员了62万民工支前,使我军粮草充足,后盾强大,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的胜利。

莱芜战役结束后,硝烟未散,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元寿为了督促、组织人员将国民党军队遗弃、散落在战场上的武器收集起来,装备部队,驱车赶赴各战场进行巡视。行军途中,突然遭到敌人飞机偷袭,他急忙指挥同行人员隐蔽,自己却不幸中弹牺牲。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栾振芳 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