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好阅读卡(卡片笔记写作法)
20世纪20年代(1927年),尼克拉斯· 卢曼出生于德国吕讷堡的酿酒师家庭,随着历史的洪流,他的命运被卷入了二战的洪流,从参军到被俘,好在他参军不到一年,二战就结束了。
几经波折的卢曼终于在战后的德国政府谋得了一份公务员的差事。相比工作,他更关注哲学,组织理论和社会学内容,于是他一边阅读,一边用他独特的方式做着笔记。
有一天,卢曼这个外行把一些手稿交给了当时一位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没想到这位社会学家居然推荐卢曼去比勒菲尔德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
尼克拉斯· 卢曼
要知道,在当时的德国,如果没有博士学位,是连给教授拎包的资格都没有的。傲娇的卢曼教授怎么甘心吃这种软饭,于是他开始写自己的博士论文和定职称论文。
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他读完博士,评上了职称,理直气壮地拿到了大学教授的职位,一干就是30年。
更神奇的是,在这30年间,他出版了58本著作和600余篇文章(译本不算),他去世之后,从他手稿中又整理出了7本书。也就是说,他每年写2本书,外加数20篇文章。
这样的超级大神,他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他正确地使用了自己的“两个”“大脑”。
人脑的工作机制人类怎么会有“两个大脑”呢,这有违常识。但是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工具给自己变出一个“外脑”来。
首先,我们来看自己肩上扛着的这个大脑。
它是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智人大脑,遇事总选择先考虑趋利避害,饮食男女,巨大的脑仁里情绪多于理智,情绪先于理智。
用这么一台进化缓慢的生物处理器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它开始变得吃不消了,或者说它需要工具协助。
人类的智力活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大脑的记忆能力;人类的创造活动也很大程度取决于大脑连接不同概念的能力。
但是,人脑偏偏就是不擅长长期记忆信息,我们会通过大量的遗忘,来让大脑始终处理紧急的,带来奖励或刺激的信息。
人类的记忆的深刻程度,来自于两种记忆机制,一种是存储强度,一种是提取强度。
而且,大脑的意志力资源很有限,很容易不耐烦,与其费尽心机提高意志力,不如就坡下驴,减少工作的意志力消耗。
卢曼教授发现,读书的笔记卡片可以成为他的“外脑”,将人脑不擅长的长期记忆托付给卡片,这样做既能保证读书有效果,而且还能节约宝贵的意志力资源,专心做好眼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神奇的卡片功能实现创新和创作,真正实现“从读者到作者,甚至学者”的飞跃。
卢曼“卡片笔记”到底是个什么神器?起先,卢曼也是个普通人,和你我一样在文本下面画画波浪线,在页面空白处写点笔记,就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后来他也和我们一样,发现这样做笔记没有任何意义,书都白读了——能记住的知识很少,能用上的更是没有!
于是,他发明了自己的卡片笔记法,将阅读和思考时获得有知识和想法用卡片记录下来,然后放在一个盒子里,没过多久,就变成我们开篇时看到的那个神样的人了。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卢曼教授的读书写作方法感兴趣,更有甚者,很多人将他的卡片笔记方法开发成了应用软件,例如国外的收费软件Roam Research,Zetterlkaten,中文的免费软件如元思笔记,浮墨(flomo)等。
作家申克·阿伦斯开始学习和使用卢曼卡片笔记的写作方法,写成了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详细介绍了卢曼从阅读到记笔记到写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及其背后的认知原理。很多作家和学者都开始使用这套方法进行学习和创作了,而且申克这本书本身就是运用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写成的。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将卢曼教授的笔记分为3类: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和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
闪念笔记:这类笔记只是对收集信息起提醒作用,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写,最后会在一两天内被扔进垃圾桶。
永久笔记:这种笔记以一种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不会被扔掉。它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地方,或者是在文献管理系统中,或者按出版标准写好放在卡片盒中。
项目笔记:它们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
具体操作方式,说白了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将日常阅读和生活遇到的知识,感悟或者想法用“闪念笔记”保存下来;
第二步:通过思考和理解,把必要的信息和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形成永久性的笔记,存在特定的外部形式上,可以是APP记录,也可以是卡片,并在这些记录上打上索引。
第三步:建立永久笔记之间的关联性,从新索引关联旧索引开始,将永久性的笔记连接起来,变成文章。
卢曼卡片笔记的核心要义,我总结为3点:
1. 注重记忆的“提取强度”:也就是说,书读一百遍,不如考一次试;
2. 激发主动思考: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卡片的形式,将知识永久性地转化为随时可调用的知识库;
3. 从一开始就建立知识的关联:形成知识体系,使用时自然框架明晰,论点清楚,一个主题的内容,一拎可以拎出一串。
怎么用卡片笔记法来写作?
如果你的写作是“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那么你可能一开始就误解了写作,我猜,这也是写作让你我这些普通人痛苦的根源。
有时候,你会想,我已经做了这个主题的很多资料搜集,为什么还是觉得大脑空空啊?
那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把信息做一个前期的有效整合,如果我们像卢曼教授那样做好了卡片,写作立刻就变得容易了。
当我们用好了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那么我们的写作会是怎样呢?
首先,我们不再是面临一张白纸,而是丰富的,围绕写作主题的资料,甚至文章的结构已经清晰可见了;
其次,我们只需要把文章的结构做一些调整,把资料做必要的整理和修改,文章就出现了;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事物上,并对自己的知识发展过程进行书面记录,题目、问题和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从材料中涌现出来。
最后,就是把成形的文章进行精修,发表,然后等待同行检验,未来检验。
结语申克·阿伦斯通过学习和实践尼克拉斯· 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将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方法写成了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让我们能够窥见像卢曼教授这样的写作大神,是怎样做到如此高产的。
通过“闪念卡片”随时积累大量的灵感,想法和知识,不拒绝任何主题,不管是不是相互矛盾;再用自己的思考将它们固化成“标准化”的卡片,把被自己理解清楚了的知识,想通了的道理,明朗了的洞见,固化成符合自己需求的记录,让这些智慧库成为我们的外脑;在这些卡片之间建立连接,将知识,感悟和洞见,相互碰撞,最终获得写作源源不断的动力,灵感,还有创新。
我试着用元思笔记app做的卢曼方法的读书卡
写在最后,我们还是自己去用一下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方法吧,不然,不仅之前的书白读了,连这本书也白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