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能赚多少钱(第五轮财富浪潮将至)

中新经纬5月18日电 题:第五轮财富浪潮将至,最佳创富机会在哪?

作者 饶育蕾 中南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创业板上市能赚多少钱(第五轮财富浪潮将至)(1)

如何理解“全球经济新变局”?

发端于2023年美国的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正在推动全球经济进入新变局。3月份,硅谷银行爆雷,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纷纷出现破产困局。笔者认为,目前并不具备演化为类似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当前显现的金融风险仍是局部性的。

但为何硅谷银行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倒闭?过去,银行一旦出现挤兑,需要债权人在银行门口排着长队等候,银行有足够时间来想办法增加流动性,盘活资产或调动资金。但在信息时代,客户随时可以在手机、电脑上即时转账兑现,撤回资金,由此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形成挤兑,导致银行流动性迅速枯竭,硅谷银行数天时间内就被接管就是证明。而该事件也导致美国和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存款骤然下降,形成了经济衰退预期,这成为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个大变局。

疫情持续三年,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趋向枯竭、透支,最终导致消费受到抑制。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新增问诊比例越大,消费增速下降越明显。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产生了严重的需求不足,且存在较大的“疤痕效应”,这对未来影响至深。

地缘政治冲突给全球经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各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明显,特别是原油价格上升剧烈,提高了全球经济成本,给经济环境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另外,当前逆全球化趋势明显,随着全球化红利时代远去,“岛链时代”来临,这意味着地区被分割成局部性的小型链接体,早先建立的全球产业链分工遭到巨大破坏,大量出口受阻,很多进口产业链条也被“断链”。

在面临外部环境剧变同时,中国仍面临一个巨大的发展优势,即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正在崛起。数据显示,全球重要的8个经济体(G7 中国)占全球GDP比重总量从65%略降到62%,但从结构占比来看,中国全球GDP占比从1978年的1.7%大幅提高到2021年的18.5%。

与此同时,美国、英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正在快速提高,2022年达到6%—8%的水平,失业率持续上升同时,居民收入、消费意愿都显现下降,这最终有可能引发市场对以上国家或区域经济的衰退预期。

下一轮财富浪潮在哪?

回顾过去40年,中国经历了五轮财富积累浪潮,前四轮分别是消费品、家电、房地产、互联网,而第五轮的财富浪潮正在孕育过程中。中国财富的增长和分配已进入一个新的创富周期,第五轮的财富浪潮表现出周期性、波动性、轮动性。

有哪些领域存在较多创富机会?

其一,新科技革命为整个社会提供了财富创造机会。过往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以房地产投资和出口为主导,如今重心已全面转向科技革命。特别是最近几年,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双碳”目标引导下,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机器人、大数据等都将成为重点发展领域。

其中,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以及双碳目标下的产业机会最值得重视。前者如迭代速度极快的ChatGPT技术,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强的外溢效应:比如带动并改变全行业商业与发展模式,推动就业和收入增长,提高政府治理效率。

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第五波财富浪潮应该在新能源领域,但笔者认为可能这个范围会更广,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变革不仅能够促进创新发展、技术进步,同时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运用也能推动绿色经济产业发展。

其二,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财富机遇。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两个,投资和出口已显现平稳,甚至显现出下行趋势。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转型离不开消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消费升级,它将驱动中国经济由低端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消费升级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其三,新兴市场的财富机会。全球供应链逐渐“断链”同时,局部构建出一个个的供应链闭环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新机会。新兴市场有着较低的市场渗透率、诸多未开发的行业,存在诸多技术创新的机会。同时,新兴市场存在大量基础设施需求,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需求,都会成为财富增长的动力。当下,亚洲的产业正在进行重组,中国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机会巨大。

其四,人口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财富机遇。老龄化趋势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了更多的相关服务与消费需求。一方面,“白发经济”和“金色产业”将成为重点消费领域,如医疗保险、看护、旅游、休闲、健康疗养、退休规划和资产管理等需求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90后、00后新生代需求也是重点领域,这部分群体追求生活品质与个人价值的满足,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将是中国未来消费的引领者,谁抓住这部分人群的需求也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容来源于博鳌经安春季资本研讨会,未经作者审阅)(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李惠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