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

排便作为一种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演。一个人的一天至少有十分钟的时间,是在厕所里度过的。

因此,用什么姿势排便最好,成了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焦点。

有人认为马桶好,舒适还上档次。

而有人认为蹲便好,既健康又干净卫生。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1)

双方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那么这两种排便方式到底孰优孰劣,今天就来告诉你答案。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2)

蹲着拉,更能“尽享丝滑”

这两种排便方式都尝试过的人会有这样感觉:蹲着排便貌似更顺畅。

那是因为蹲着排便更符合人体结构。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个“不怎么被关注,但十分影响排便效率”的角色,那就是耻骨直肠肌。

它就像一条皮筋一样,围绕在肛管和直肠的连接处,牵引着肛肠。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3)

如果肛肠受到耻骨直肠肌的牵引力大,那么排便就不会那么顺畅,反之,则会通畅许多。

人在蹲着或者坐着的时候,肛管和直肠的中心线都会有一个夹角。

这个角度大了,意味着肛管受到的牵引力小,角度小了,肛肠受到的牵引力就大,运输大便就不那么轻松。

一般坐着时,肛直肠角为80°~90°,直肠相当于被卡住了脖子,便便来到直肠之后要“转个弯”才能来到肛门。

而蹲下时,肛直肠角的角度会在坐的角度上再增加10°~30°,总角度多超过100°甚至可达120°,排便就会比较容易。

其次,蹲便会让腹压增大,可以减少排便所需腹部力量,更轻松地排出大便。

单从排便效率上来讲,蹲便yyds!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4)

坐着拉,更能“享受舒适”

虽然在排便效率上,蹲便党给了坐便党沉重一击。

相信喜欢蹲便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蹲太久,脚麻到失去知觉,颤颤巍巍越蹲越难受;

拉肚子时,屁股千万不能动,稍微抬一抬就可能滋到外面,甚至飙到脚上;

好不容易拉完了,站起身来突然眼前发黑,天旋地转;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5)

坐在马桶上排便,以上这些烦恼就完全不存在。

和蹲着拉相比,坐着拉更舒服。不仅不容易脚麻,而且引起其它疾病的风险较低。

蹲便时腹压增大,快速起立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或晕厥发作。

由此可见,坐便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孕妇以及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膝关节受损的人群非常友好。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6)

然而太舒服了也不全是优点,一不小心就会坐过了头,本来应该3~5分钟解决的事情,却需要个把小时才能从马桶上下来。

尤其是当马桶遇上了手机,那简直就是时间黑洞。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7)

排便不专心,容易排不出。手机里各种各样信息传递向大脑,可能会导致大脑忽略了直肠神经传达而来的便意。当大脑因为玩手机产生较为激动的情绪时,身体肌肉还会不自觉地做出反应。可能造成“拉着拉着突然便意消失了”,或者是“想拉但是肛门括约肌突然收紧了”这种尴尬场景。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8)

除此之外,排便时间过长,痔疮越容易找上门来。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它的形成与排便习惯有着很大关系。排便时间过久,会使肛周皮下和直肠黏膜下的血管充血、扩张、屈曲成团,使支撑血管以及支撑皮肤、黏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松弛、变性、下移,就是所谓的肛垫组织松弛下移,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痔。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9)

由此可见,蹲便或坐便都被不同的人群所需要着。

这个问题就像是:“吃豆花,咸的好还是甜得好”或者是“玩手机,躺着好,还是坐着好”一样是一个结合自身条件来选择的事情,并不一定存在高低、好坏的关系。

再者说,这两种排便姿势并非不能兼顾。

蹲便肛直肠角大,腹压大,这个要保留,坐便的高舒适性也要保留,那么最终我们可以这样:

定点拉粑粑的正确方法(到底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10)

在坐便的时候给脚下加个小板凳,身体前倾,保留类似蹲便肛直肠夹角同时不丢掉腹部压力!

最后,不论是选择哪种排便方式,最重要的还是速战速决,不要在排便时干其他事情,尤其是玩手机!

参考文献:

[1]方秀才,刘宝华,慢性便秘,人民卫生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