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汉尼拔告诉了我们什么(看了这部电影汉尼拔)
72岁开始赛车,创造的纪录50多年无人打破,这样的老头你服不服?
看到下面这张照片,你有没有感到害怕?有没有一种被食人狂魔汉尼拔博士支配的恐惧感?
今天不说汉尼拔博士,也不说《沉默的羔羊》,说说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另一部电影《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以下简称《摩托》),你肯定想不到:以食人狂魔“汉尼拔”闻名影坛的安东尼·霍普金斯,还演过这么一部温暖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一个老摩托车手伯特·芒罗,他舍身忘我地追求极速,直到72岁那年,历经千难万苦从新西兰到美国犹他州邦纳维尔盐碱滩参加摩托车赛跑,终于完成了壮举:在朋友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创下了新的摩托车世界纪录。此后,他多次前往邦纳维尔,并最终创造了陆上摩托车的速度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伯特·芒罗的人生,可以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概括:人生真有趣,无法预料。
一、不一样的竞速电影:主角是个邋遢的老头子
速度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之一,有一类天生就是为快而生,他们就像《摩托》里边的主人公芒罗那样,早已把自己献给了速度之神。
因此,有关竞速的电影也有很多。但竞速类电影中主角一般都很年轻、很炫酷,就像讲F1赛车的《极速风流》,留着披肩长发、高鼻梁、蓝眼睛的天才车手,刚刚因为偷情被别人老公打伤,在医院里包扎的时候,不管腹部的伤,抓紧时间勾搭上一个漂亮护士。
这样的剧情和节奏,才符合观众对于天才车手的想象:他们用生命赌速度,因此,快、风流。大多数情况下,这类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荷尔蒙旺盛、恣意张扬青春的年轻人。
即便是韩寒拍的《飞驰人生》,讲车手的没落和失意,那也至少是一个中年车手,称不上老,电影中也有年轻的鲜肉跟中年车手搭戏。可以说,年轻帅哥是竞速类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而《摩托》这部电影完全反套路,充当车手的主人公是一个老头子芒罗,并且,芒罗一点也不帅(刚开始看可能还有一点被汉尼拔支配的恐怖)。
他一个人寡居在新西兰的一个小乡镇,一早上就开始捣鼓他的摩托车,声音吵得邻居差点报警;他生活得很粗糙,天天早上起来尿在院子里的柠檬树上,被邻居的主妇看到后,还振振有词:“孔子说过那是最棒的天然肥料”。
寡居多年按捺不住寂寞,他于是约了在银行上班的另一个老太太(相当于乡村储蓄所的职员),终于要约会了,他整了一声干净利落的西装,鞋却穿不上了,因为他的趾甲太长了,穿不进去,他是怎么处理的?请看下图(注意:下图口味略重)。
【用砂轮剪趾甲就问你服不服?】
芒罗住的院子里杂草丛生,邻居抱怨这样会影响本地的房价,老头的处理方式就是:浇上汽油放一把火,最终引来了消防队。
就是这样一个邋里邋遢的糟老头子,竟然要去竞速,而且是从新西兰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神奇吧?
二、不一样的公路电影:没有义薄云天的信仰,只有东拼西凑的生活
因为涉及到旅行、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所以这部电影也可以算作公路片,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公路片。
最典型的公路片是《摩托日记》,讲23岁的自由斗士切·格瓦拉穿越拉丁美洲,细致地感触时代的脉搏,并最终走向革命之路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支撑切·格瓦拉和同伴奋勇向前的,是胸中那股革命和自由的热血,是对未来的激情,这也是大多数公路片都有的主题,主人公在路上不断成长、不断改变,最终找到生活的意义,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而《摩托》不是,芒罗也没有什么革命激情,也没什么成长(前列腺好像肿胀得更大了),他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能不能到达美国邦纳维尔盐碱地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儿。
一路上他都是在辗转腾挪、东拼西凑,先是花低价买了一辆二手汽车,然后凭借对于车子的了解把这辆车修好,为了获得二手车行老板的许可在那里造拖车,他免费帮车行修好了好几台报废车。
这样的旅途没有什么激情和抱负可言,有的只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艰难。但即便就是这样,旅途也不缺温暖,也正是因此,我才把这部电影总结为安东尼·霍普金斯最温暖的一部公路片。
三、不一样的剧情片:直达心底的温暖
在影评平台上,这部电影被打上了“励志”的标签,一个72岁的摩托车车手不服老,不远万里跨越重重艰辛参加竞速比赛,最终还赢得了比赛,创造了记录,这多么励志?
是的,我也承认主人公芒罗的人生经历很励志,但能实现这一励志结果的,是他一路上遇到的温暖。
从新西兰坐船到了洛杉矶,芒罗住进了一个小旅馆,而旅馆的前台接待是个易装癖者,他名字叫蒂娜。他不仅以最优惠的价格给芒罗开了一间客房,还带着芒罗去找二手车市场,带他去取新西兰邮递过来的摩托车,为芒罗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甚至在道别的时候,约芒罗去家里共进晚餐。
【美国人的共进晚餐,你懂的】
之后,芒罗的拖车坏了,他遇到了一个印第安大叔,并向他求助,大叔带他到了自己的营地,为他做饭并送给他一个平安符,临了还送了他一副治前列腺的药。
之后,芒罗遇到了寡妇艾达,不仅在她家借宿,还发生了一夜风流,让这个寡妇找到了自己死去老公的感觉。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比赛场邦纳维尔盐碱地,芒罗却不能参加比赛,一方面他没有提前报名参赛,另一方面他的摩托车不符合安全标准,他本人也没有降速伞、防火服等安全装备。好在:有一个特别资深的参赛者吉姆·莫法特帮助了他,吉姆每年都参加比赛、设备专业(也很有钱),在这个比赛场上特别有威望,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周旋,最终,芒罗成功参赛。
芒罗跨越半个地球从新西兰来到美国,这一路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的坚韧,而是:他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温暖,各种各样的人都真心实意帮助他,为他祝福。如果没有这些温暖,就没有芒罗最后的成功,也没有这部影片的成功。
四、当你用善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会回馈给你温暖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芒罗一路上会遇到这么多好人?电影也给出了答案:芒罗总是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别人,他给别人以温暖,所以,世界就用温暖回馈了他。
这部电影改编自世界著名摩托车手伯特·芒罗的真实生平故事。芒罗72岁参加摩托车赛的时候,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这个时代,美国正在经历越南战争,长期的越战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也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经济的衰退,也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和民权问题,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在这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包容降到了谷底,比如对异装癖的不友善,对印第安人的戒备之心……
但芒罗不一样,在他这一路上,不管遇到谁,他都大方地上前打招呼,遇到别人的困难,他也能主动上前帮忙。与其说他不服输的精神感染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不如说他的热情、毫无戒备融化了人们心里的坚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同样的:当你用善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会回馈给你温暖。电影借助芒罗的故事,其实是想表达对于人性善、对于人与人之间互助的坚信,只要有这份善良和坚定,即便是70多岁的老头,也能创造奇迹。
电影的最后,芒罗回到了新西兰老家,开始准备下一场摩托车比赛,而邻居也以他为荣。事实上,从72岁开始,他在后面的几年里,取得了很多次摩托车竞速比赛的冠军,1967年创下295.453公里/小时的陆地最快记录,至今无人打破。而他的故事不仅励志,也一直温暖人心。
【真实的伯特·芒罗】
凭借这个故事,安东尼·霍普金斯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有没有温暖一些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