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

一个关于橡树的故事,传说中只要吃了树上的橡子,就可以许一个愿望,有一天时间,想成为谁都可以。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

这个故事来自电影《丹麦女孩》,第一次看到《丹麦女孩》的精彩片段,相信许多观众都会为主角的精彩演绎而感叹。《丹麦女孩》并不是一部普通的剧情、传记电影,它的存在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2)

影片中的男主角埃纳,因为一次偶然机会穿上女装、化唇妆,导致内心的人格莉莉被唤醒,从此莉莉的自我形态转变便一发不可收拾。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变性人的电影。但在部分观众眼里看来,这是一场关于“莉莉”式的意识形态觉醒与困境中的自我救赎,同时也是对灵魂内心深处的自我审视。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3)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从埃纳到“莉莉”的转变过程中,主人公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它们分别是本能的觉醒、感知、意识形态的思想转变以及自我救赎

本能的觉醒

埃纳是故事中的主角,他是一名画家,拥有绅士的礼仪和对妻子的柔情。他与妻子艾达结婚六年,没有孩子。妻子艾达同为画家,因为女模特的缺席,以至于她不得不劝说丈夫穿着女装,来为她的绘画树立造型。固化认知中的埃纳选择拒绝,无奈却抵挡不住妻子的拜托。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4)

艾达开始为埃纳化妆,口红的擦拭让埃纳在潜意识中开始追求享受和完美化,这是感知行为。在抚摸轻薄的丝袜与女性服饰中,埃纳潜意识性抚摸,虽然中途被打断,但埃纳本能人格认知已经觉醒。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5)

身为妻子,艾达打趣埃纳并称他为“莉莉”,也恰巧真正唤出了沉睡在埃纳内心深处的人格“莉莉”。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6)

如果说埃纳第一次穿女装是艺术性伪装,那么在此之后选择穿女装,就已经是意识形态雏形的诞生。换回男装的埃纳思想出现了混淆,他开始眷恋女装的自己,回忆自己抚摸女性服饰所出现的感受、感知。

感知

埃纳面对镜子,开始抚摸自己、感受自己。这是人物在面对性别认知混淆中的自我感知,在不断自我怀疑和性别行为认知中进行区分。穿上女装的埃纳曾与妻子出现在公众场合,但碍于性别身份的不同,以至于遮遮掩掩,生怕被别人发觉。第一次穿女装见人的埃纳,既紧张又兴奋。但只要有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7)

在舞会上,埃纳以“莉莉”的身份登场,却遇上了主动搭讪的桑达尔。两人从开始的交谈、过渡、再到亲吻。埃纳再度自我怀疑,拥抱裙子对照镜子,埃纳的意识开始倾向于莉莉这一方。

埃纳再度以“莉莉”的身份,去寻找桑达尔。

偷情式的窃喜让他内心狂欢,但第三者桑达尔脱口而出的“埃纳”,再度让他的意识形态产生冲击与对撞。埃纳开始出现矛盾性,在“莉莉”和“埃纳”这两个角色中纠缠不清。与此同时,妻子艾达也发现了丈夫的不同,甚至否定、拒绝莉莉的存在。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8)

莉莉是一个构想式人物,自我认知来自埃纳体内。埃纳的思想形态认知,在当时的医疗体系和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并非性别认知障碍,而是内分泌失调、对性别质疑以及不孕症,甚至被认定是畸形思想,俗称“疯了”。同时,埃纳也被曾被医生判定需要精神扭曲治疗。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9)

埃纳陷入了困境,一个关于灵魂的性别认知困境。

意识形态的思想转变

埃纳开始以“莉莉”的身份生存,“埃纳”也已经一去不复返。当莉莉出现在妻子艾达面前,莉莉开始坦白,在痛心和告知真相中糅合。这是意识形态的思想转变,早期玩笑式的构想人物,在经过演变和认知后,主人公的意识与思想产生转变,莉莉不再是构想式人物,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0)

在埃纳的认知里,莉莉是真实的。所有人都认为他的思想有错误,患病。但在埃纳眼里看来,莉莉才是自己真实的人格、认知,而“埃纳”只是诞生后的一个性别错误,这个错误需要被修正。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1)

莉莉出现在发小面前,以一种知性、优雅的心态去见人。发小汉斯是第一个吻上莉莉的男人,埃纳以真实状态见人,是面对亲朋好友时揭开自认为是面具的伪装,埃纳已经真正接受莉莉,甚至认定曾经的埃纳,已经是过去式。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2)

身为妻子的艾达,始终认为这是个“荒唐的游戏”,她根本接受不了。可随着埃纳的人物性格转变,意识形态的变动间接性影响了妻子的行为。艾达一直拒绝接受莉莉的存在,但面对内心是莉莉的埃纳,她的思想成为了矛盾体,在思想的内容整合上拒绝莉莉,在情绪关怀的牵引下帮助莉莉。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3)

埃纳拒绝寻找医生,但为了真正认清自己,他不得不去寻求医生的帮助,被怀疑精神分裂、被特殊名词和群体标签包围。埃纳最终向医生坦白,认为在自己内心中,自己是个女人。当他得知,手术可以完成转换时,他的生命迎来曙光。

自我救赎

埃纳与艾达通过医生得知,手术可以将人的性别进行转换,但手术会有风险。“将他变成女人”是埃纳对希望的无比期待,也是对灵魂的自我救赎唯一能行的通道。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4)

埃纳以莉莉的身份来到医院,她开始憧憬关于女人的生理、怀孕,旁观者的怀孕在他眼里看来,是一种新生,莉莉幻想着自己能够怀孕的那一天。第一场手术让莉莉痛不欲生,可当艾达来到莉莉的病床前,那种肉体上的疼痛与内心的欢喜交织在一起,让莉莉感到新生的迫近。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5)

莉莉回到家中休息,她开始成为商店的销售,用女性最好的姿态和其他女店员交流、相处。向客户销售时,也用最专业的素养和技术操作完美呈现。艾达的身份,也从妻子变成了朋友与家人。

第二场手术,比第一场更重要,风险系数更高。可在莉莉眼里看来,生命错误的修正比生命更为重要,这是莉莉为何必须要完成手术的主要原因。手术最终完成,但预后诊断不太好。埃纳终于变成了莉莉,同时她也在广阔的花园里离开人世。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6)

莉莉的愿望实现了,生命中的错误也已经被修正。

影片中的世界

没有过于绚丽色彩,却拥有高级的服化道场景,是《丹麦女孩》的情景特色。没有所谓的破烂不堪,也没有太多的富丽堂皇,高级情景与人物的结合,没有过多的违和感。

这是一部关于“变性人”的故事,影片中的世界观是守旧型的。画家埃纳在自我认知中进行怀疑,明白自己的想法没有问题。在众多医生眼里,却是异样、甚至需要精神治疗的存在。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7)

整个故事中,除了医生,其他人的眼光也是异样的,包括埃纳的妻子。妻子的接纳源自于埃纳对莉莉性格认知的执着,意识思想改变埃纳的同时,也改变了妻子艾达,这是原有世界观平常规划的突兀点,也是全剧核心。

影片的最后,艾达与汉斯回到了埃纳的家乡。最后围巾的飞去,是莉莉活出自我后翱翔于天际的勾画。

丹麦电影女孩哭了(电影丹麦女孩爱与痛的背后)(18)

他,最终成为了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