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藏戏表演(34甜野男孩)

#丁真的世界#、#其实丁真在四川#、#丁真理塘#,最近"赛马王子"丁真的走红,让更多人关注到了丁真的家乡理塘,丁真成为家乡旅游"代言人",走进丁真的世界视频中,理塘有格聂雪山、毛垭大草原、雅拉雪山、理塘寺、八一国际赛马节,风景非常漂亮、秀丽,而在视频中有一个镜头是丁真脱下藏戏黄面具,好奇心驱使小编去了解了一下藏戏,希望大家在关注丁真的同时也关注下理塘非遗,理塘非遗项目有藏戏、藏医、下坝土陶、格木石刻、锅庄、山歌等等,今天小编讲讲藏戏。

理塘藏戏表演(34甜野男孩)(1)

图片来源于时差岛

藏戏在西藏地区称为"阿吉拉姆",翻译成藏语意思是"仙女姐妹",因此也被称为"仙女舞";在青海、甘肃等许多藏族地区,则称为"南木特",翻译成藏语意思是讲述"传记"故事之意。藏戏是藏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戏曲艺术宝库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藏戏,可以理解为"藏族的戏"、"藏区的戏"。

理塘藏戏表演(34甜野男孩)(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藏戏是仅次于中国汉民族戏曲的一个庞大的藏戏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如按照藏区地方方言划分,有卫藏方言藏戏、康方言藏戏、安多方言藏戏、嘉绒小方言藏戏,在四大方言里细分,卫藏方言藏戏有蓝面具藏戏;康方言藏戏有昌都藏戏、康巴藏戏、玉树藏戏、德格藏戏、格萨尔藏戏;安多方言藏戏有华热藏戏、热贡藏戏、甘南藏戏;嘉绒小方言区只有嘉绒藏戏。

理塘藏戏表演(34甜野男孩)(3)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藏戏的发展成熟,各剧种、流派形成,藏戏中的康巴藏戏,在康巴地区有着五大流派——巴塘藏戏、康定木雅藏戏、道孚藏戏、理塘藏戏、甘孜藏戏。其中理塘藏戏源于西藏蓝面具剧种中的"觉木隆"派,在藏戏诸多流派中,"觉木隆"派,威望高,影响大,传播广。它在1940年穿入康巴地区,理塘藏戏团的创立、创新,后来形成了觉木隆风格的传统剧目,如《朗萨姑娘》、《志美更登》、《卓瓦桑姆》等剧目。理塘藏戏在音乐和表演方面既继承了觉木隆派的长处,同时又融人本地民歌和民间舞蹈,在表演程式上也作了较大的创新,成为康巴藏戏的一个重要流派。

理塘藏戏表演(34甜野男孩)(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丁真的世界,视频里丁真拿着的藏戏黄脸面具,黄脸面具上有发髻、胡须,头顶有日月,代表藏戏祖师爷唐东杰布的形象。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唐东杰布是藏传佛教噶举派高僧,作为噶举高僧的唐东杰布云游卫藏等地,看到老百姓深受渡江之苦,发愿筹措资金建造铁索桥。公元1444年,为了募集资金修建曲水的铁索桥时,他从民工中挑选了七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织成一个戏班子,并由他自己编排早期歌舞白面具戏的基础上,增加打鼓伴奏以及设计唱腔动作,借此行为来募集修桥资金。由此一台让人耳目一新的藏戏及其音乐展现在众人面前,因姑娘天生丽质、舞姿优美、歌声动听,赞这七位姑娘为"阿吉拉姆"(仙女)。于是唐东杰布新创的藏戏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阿吉拉姆"。此后"阿拉吉姆"之歌舞表演程序,从而形成了藏戏程式化的前演开场戏。每年藏历五月十一"日皎节"起演出藏戏六天,成为传统节目。

理塘藏戏表演(34甜野男孩)(5)

图片来源于时差岛

藏戏面具作为"脸上的艺术",和藏戏服饰一起成为藏戏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藏戏面具以及念白和唱诵舞姿一起构成了藏戏的三要素。藏戏面具分成平板式软塑面具、半立体软塑面具、立体硬塑面具和立体写实的动物精灵面具四类,藏戏中的面具颜色有白面具、蓝面具、红面具、黄面具等,不同的面具颜色,象征的意义也不一样,例如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适合表现勇士的形象;红色象征国王的权力,表示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仙翁和忠臣通常戴黄色的面具,它象征忠实,表示功德广大、知识渊博、具足利益众生之心;绿色则是女性的代表,可扮演菩萨的化身;白色是善良的同义词,代表纯洁、温和、善良、慈悲,外道国王、仙人等多戴此种颜色的面具;通过色彩的象征性,藏戏面具不但表现了宗教世界的神秘诡异,也表现了人间的喜怒哀乐以及真善美丑。

理塘藏戏表演(34甜野男孩)(6)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完待续,请关注藏戏下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