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读中秋(许江散文中秋话月饼)
中秋话月饼
作者:许江 诵读:乔楠
中秋节古称祭月节,其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进行,但秋分的日子每年都不同,后来人们就确定为八月十五日,因为这一天月亮又大又圆,也是秋天的中分日,所以就叫中秋节。中秋节用来祭拜月神的主要供品是包馅的面饼,像中秋的月亮一样圆,故称作月饼。
月饼的别名为胡饼、宫饼、团圆饼、丰收饼等等,每个年代或地方都有不同的称谓。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已有一种面皮包馅薄边厚心的饼子,叫“太师饼”,据说是为了纪念闻仲的,可以说这是月饼的始祖。
到了汉代,芝麻、胡桃等从西域传入我国,使月饼的馅增添了新的配料,做出来更加香甜可口,有人把它叫作胡饼。
在唐和北宋,月饼的样式已定格为圆形,中秋节除了祭月外,吃月饼的习俗也逐渐形成,在宫廷和士大夫中非常流行,故也有宫饼之名。苏东坡曾作《月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这是最早把月和饼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月饼这个名字也就约定俗成了。八月十五圆月夜,祭月仪式完毕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将月饼切割成块分而食之,也有了家人团圆和思念远方亲人的寓意。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之风日盛,且月饼的团圆意象更为明显。《帝京景物略》这样记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撤其供,散之家人必遍。”可见那个时候吃月饼的习俗已流传到民间。
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越来越多,月饼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细。《随园诗话》中介绍:“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籽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现在月饼在质量和品种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原料、形状和制作方法不同,使月饼家族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成为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也是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还有这样的传说。唐朝武德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获胜,八月十五日凯旋,当时有位经商的吐蕃人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然后又把饼分给臣僚和将士品尝。开元后期从宫中还传出杨玉环为月饼起名的故事,亦可作饭后谈资。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为了互相传递消息,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月饼里塞入“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再派人分别送给各地义军首领。后来朱元璋得了天下,便传口谕,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消息的月饼赏赐群臣。这个布衣皇帝还让民间也在中秋节吃月饼,此后便成了习俗。明·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说:在八月里“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中秋节这天夜里月亮又大又圆,据说离地球也最近,全家祭月赏月吃月饼,还讲述着吴刚、嫦娥、玉免和桂树的故事,其乐融融。那些远方的游子则仰望明月期盼与家人团聚,或借明月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亲朋邻里之间则把月饼互相馈赠,以联络感情更加团结,出现了“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的景象。俗语云:“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八月是忙碌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把中秋这天当作盛大的节日,庆祝丰收犒劳自己,同时也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事业成功,家庭和睦团圆,因此月饼又叫团圆饼或丰收饼。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人的饮食喜好不同,所以月饼的种类繁多。按产地分有:京式、广式、苏式等;按口味分有:甜味、咸味、麻辣味等;按饼皮分有:浆皮、酥皮、混糖皮等;按馅料分有:五仁、枣泥、蛋黄等,当然各地都有自己独特风味的月饼。商场里各种月饼玲琅满目,但我们这一代人仍然钟情于朴素中却渗透温情的家乡老月饼。我记忆中的老月饼是这样制作的。面粉是用石磨磨出来的,馅是杏仁、芝麻、红糖和猪油炒的酥子拌成的,用自制的月饼模子压成圆圆的饼形,然后烧柴火在铁锅中炕烙,不停地翻动,但还有很多焦了的地方,要比市场上的月饼大很多,皮厚馅满、油少干酥,食后口留余香。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购物需要票证,因此做月饼馅的红糖成了紧缺之物。夏季数伏天旱的时候,柳树的枝叶上产生出一种晶状体的白色物质,有人说是蜜蜂的蜜,有人说是油汗(蚜虫)的屎,但非常甜也无毒。人们就把那种枝叶割回来,用水淘洗去掉各种杂物,熬制成糖稀,来作月饼的馅料,也很好吃。现在说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但那确实是真实的事情。为了促销,有的商家也打出了老月饼的招牌,其实全部是现代化的操作,再没有老月饼的那种味道,更没有老月饼的那种情愫。月饼在古时候是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节的专有美食,其悠久的历史,传奇的故事,优美的意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刻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和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无论塞北还是江南,都成为了一个古老的文化符号。
作者简介:许江,网名钵钵山翁,陕西省靖边县人,中共党员,中师学历,先为教师,后从事行政工作,现已退休。
主播简介:乔楠,笔名楼兰暮雪,喜欢唱歌、诵读、配音、摄影、运动(跑步,骑行)。座佑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听美诵,请关注《环球经典文学》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