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

媒体不只是消费女性、女性消费的公共空间,也是研究女性史的宝藏资源,更是寻找女性主体性的重要场域,游老师的研究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陈雁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1)

摩登大观园:当20世纪中国女性遇到媒体

作者:游鉴明

(88囤书节 满100减50)

★不再无声,不再顺从

女性外貌、职业、婚姻、家务……

通过媒体,终于走入大众视野

★女性与男性、公权与私域

融合与冲突、传统与新知

★回望百年前中国女性

读她们的故事,听她们的声音

★近代中国妇女史、口述史学研究专家游鉴明著作

知名学者王奇生、陈雁、张仲民推荐

长久以来,传统中国女性给人的印象多半是无声的、顺从的、不轻易抛头露面的。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女性的思想与成就渐渐有了不一样的发展。

20世纪的女性,开始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崭新风貌,中国女性在公共场所的曝光率不断升高,人们对她们的行为举止充满好奇。

人们从未看过这么多女性走向户外,并在公共场所进行各种活动,无论演讲、学艺表演、体能运动或郊游旅行等,她们都以公开方式展现,毫不遮掩。

面对这种现象,多数人感到不可思议,有人赞美、鼓励,有人焦虑不安,甚至是遐想。随着近代报刊媒体的兴起,人们对她们的反应全披露在报刊上,从报道到论评,无奇不有。

经常在大庭广众现身的女性成为媒体捕捉的焦点,人们不仅喜欢品头论足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这群女性,也为当时的女性冠上各种新名称,包括女国民、国民之母、新女性、新妇人、摩登女性……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2)

01 百年前的独身女性婚恋观

“一生只有从母家走到夫家一条路的女子,今日居然能够高叫独身,觉悟旧家庭的压迫,在社会上独起立来,这不能不说是思想、社会的进步,和一切奋斗能力的进步。”

(上海《妇女杂志》1922年10月第8卷第10期)

性别史研究初期,其重点是如何为女性争取男女平等,并看何时争到那一种与男性同等的权利,譬如受教育的权利、就业的权利、参政的权利、继承的权利等。等争取到与男性平等以后,研究的重点转向强调女性的特征,譬如女性的装扮、女性的生活方式、女性的身体保护等,并看男性是否对这些特性尊重

受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女性也追求独立自主,但当女性既排斥婚姻又不愿生养子女时,却饱受各种挞伐与讽刺。在书中可观一二:

“……以一般女性的天性而论,获得他人的崇拜和爱恋,是比事业的成功更有意义,我们知道,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如帮助丈夫事业成功那样快乐。

(上海《妇女杂志》第4卷第10期)

女性若仅在创造自己的独立生活,将“失掉此生建设家庭做丈夫贤内助的特权”

(《方舟》1935年3月第10期)

“孕妊确是苦事,但这是女子的天职。”

(上海《妇女杂志》1921年8月第7卷第8号)

“我以为如结了婚,能有纯洁的恋爱,能真诚的保守贞操,那才可称得‘高洁’。”

(《中国过渡时代的家庭》,

上海:广学会,1925年,第30—31页)

有的女性独身是“不愿仅为一个男子所占有”,她们的目的是“多玩弄几个男人”,这种行为在俗人眼中并不是独身,而是多夫主义者,“这是特种摩登女人的哲学”。

(《谈女人》,

上海:益华书局,1933年,第70页)

“不脱旧女界习气,羞羞涩涩,对于婚姻,不但自己不好意思说;有时人家说了,还要佯羞假怒,以致弄僵。”

(《妇女问题杂谈》,

上海:中华书局,1926年,第11—12页)

……

女子受了教育,有谋生能力,会具有独立的人格,不一定依靠家庭,也不一定需要组织家庭,这就会使新女性有选择独身的可能,社会也会对新女性有是否选择独身的联想。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3)

面对女性独身的议题,有反对者,有支持者。有论者分析女性的独身原因,有论者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是新社会中的新议题,媒体乐于炒作,增加了社会对此一议题的关注,这些争议与讨论,在本书中均有体现。

“我们做“人”,终不是专为生殖而生的;生殖终不是人生的目的事件,人生终当以事业为前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人之所有的本以得称“万物之灵”者,就是在能“独身”。”

(上海《妇女杂志》1921年8月第7卷第8号)

“现代女子,都抱有攻究学问,改造社会的大愿望,但同时她们却不能不尽天赋的为妻为母的责任。……究竟女子应该抛弃了为妻为母的责任而专心攻究学问,改造社会?还是不妨把学问和社会事业暂时置为缓图而注重良妻贤母的责任?或者另有一种调和这冲突的方法?这实在是目前最重大的问题。”

(《新女性》1927年1月第2卷第1号)

“知识妇女的独身问题,乃是过渡时代的产物,若以后社会进化,儿童及家庭,不再是妇女的枷锁,妇女可以从事于社会事业,可在经济上独立,而其他方面的自由亦可获得,则一般知识妇女也不会对结婚具戒心了。”

(《妇女新运周刊》1941年1月20日第89号)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4)

本书附表:

近代中国关于独身原因的分析(1919—1941)(节选)

独身者的不婚理由各有万千,而关心独身问题的论者却试图从他们的所见所闻寻找答案,其中不乏想象建构,正是这些不同形式的文本让我们了解这段时期中国女性独身的原因及其复杂面,并观察到独身女性的生活形态。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5)

02 百年前的“谷爱凌”们

游教授非常善于从繁复的报刊史料中挖掘出新的性别议题,并将其历史化、细节化和故事化,借以重现当年媒体与商业力量如何建构和利用女性、性别与身体等意象的情况,以及作为时论话题的新女性如何回应和适应周遭环境,由此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的复杂过程。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张仲民

20世纪初期,在报刊新闻里,我们见到与之前不一样的女性角色,作为社会新群体的女球员,她们呈现的是都市新女性的形象,她们通过公开表演、媒体报道向众人展示球技,并经常进出社交圈,既是摩登的化身,也是摩登的传递者,很自然地成为社会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人们抱持好奇、鼓励、赞美、嫉妒、批评等各式心情观看女球员,她们的身体、她们的球技、她们的风采,都会吸引观众,女子球赛成为社会上引人兴趣的新活动,经报刊特意报道,更成为轰动社会的新闻。

”每当晨曦初放,男同学正尚在黑甜乡大做好梦的时候,那班女英雄已在健身房里大施其好身手。“

(上海《申报》1929年6月10日增刊)

”对垒者为晨钟及东燕,前者属娥眉倒竖之娘子军,后者系威风凛凛的少爷兵,交绥之下,娘子军非同凡响,以三比一击退伟男子东燕队,为妇女体育界生色不少。“

(上海《时报》1934年6月26日第8版)

有意思的是,原本互不相干的男女学生,为了练球而让彼此关系不断翻转,他们既能相互切磋也能互不相让,同时也改变女性形象,从女球员毫不退让、抢占球场到向校方要求正义,她们所展现的行动,把传统的“三从四德”完全颠覆掉

”我告诉他关于我们这次的出征及近代女子的婚姻年龄……至少要给他知道中国女子并不是他所想象的中国女子。“

(上海《时报》1935年2月18日第7版)

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是,女球员是凭借个人球艺受到各界瞩目,甚至成为校园及社会的崇拜和模仿对象。在规范上,男女球员所受的约束无所轩轾;在球赛中,女球员得到的助阵无异于男球员;而明星女球员还须为国争光。至于观众对球场上女球员的印象也是充满阳刚之气,视之为战场上的骁将。

“每见其玉臂初展,球即如吸铁石席卷而去,诚有如常山赵子龙在千万马中如囊中探物也。”

(上海《申报》1930年3月16日增刊)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6)

本书附表:

1929年江苏地区校园女子篮、排球名将录(节选)

03 百年前的家务活

媒体也不只是报道和评论女性,还常常扮演指导女性的角色,它们努力通过报刊传递新知,启蒙女性。被当下中国女性视为与女权相悖的“家政”,在民国时期却是极受重视的女性知识话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王奇生

家政知识的传播上,媒体扮演着不可轻忽的角色,媒体成为传递家政讯息、教导女性认识家政新知的阵地。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7)

在一般人眼中,家政是每个女性都懂得的工作,由母亲传授给女儿便已足够,并不需要研究,更称不上是一门学问。但是,从这个字词的英文原意“Domestic Economy”来看,它与经济管理有密切关系。

因此,当近代女子教育传入中国之后,“家政”不再是微不足道,它是女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20世纪的媒体,除却文字,也使用顺口溜、连环画等丰富的形式,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女性。

·家务活之“衣”·

在服饰方面,有媒体从认识衣服的质料与清洗衣服的方式切入讨论。例如将衣服的质料分成丝、麻、棉、毛等四类,从中分析不同衣料的优缺点,并说明何种衣料可以保温、透气,何种衣料耐穿、不伤肌肤,以及何种衣料容易污损或附着细菌。

当时的媒体还指引人们如何贮藏衣服,由于有不少妇女将衣服贮藏在衣箱,既不整理,又任衣服发霉、生蠹,十分不卫生,于是有人针对潮湿、虫蛀、郁热、叠压、杂藏这几种现象提出纠正。以发霉这个经常发生的问题为例,编辑建议读者每年应利用阳光充分的季节曝晒衣服,但也提醒曝晒的时间、方式都必须做适当的调整,以达到防潮的效果。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8)

本书插图《怎样洗去墨水污渍?》(采自《丰年》)

·家务活之“食”·

在食物方面,有媒体发现不少家庭舍不得丢弃腐败的食物,甚至把辛辣酸臭的东西都视为美味,即使吃出毛病也不予过问。为纠正这样的观念,他们以各种视角关注食物的卫生,最引起论者重视的是细菌问题。论者不但仔细地分析食物中的细菌种类,以及细菌进入人体之后所易引发的疾病,还指导读者如何清洁食物或烹调食物。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9)

本书插图《厨房的经济常识》(采自《丰年》)

·家务活之“住”·

在住宅方面,传统社会注重房屋的风水,希望通过风水为居住者带来富贵福寿,住屋的地势、亮度或四周环境连带地必须配合风水。

但在反传统、反迷信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新知识分子不强调风水,而着眼于卫生或实用这类观念,让读者跳脱迷信,更注意房间的消毒、采光、通风等问题。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10)

本书插图《合理的利用空间》(采自《丰年》)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11)

本书插图《谈谈农村厕所》(采自《丰年》)

家政知识的传播与应用,能够让近代女性掌握科学的家政知识,有利于家庭经济管理,同时,也体现出近代女性在家务上的操劳。

与此同时,有人不免提出疑问:

从知识建构来看,建构知识的人通常是专家学者,他们根据自己在知识方面的掌握,以权威的话语向人们传输知识,并内化进人们的生活。一般认为,知识权力是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如果家政知识的建构是出自男性,或许可以说,这是男性控制女性的一种策略,意图让知识女性的才能局限在家庭。但其实女性也是家政知识的建构者,难道她们也在宰制同性?或是试图让已成为学科的家政学深入家庭,借此提升女性在家政上的地位?进一步说,家政知识固然太沉重,而这是否为女性取得权力的一种方式?

这一切,都有待进一步的讨论。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12)

20世纪的中国女性,经历过摩登的都市生活,在大时代的动荡中遭遇迁移带来的阵痛,更多时候,她们经营着平凡的柴米油盐。没有报刊的记录,她们的不凡和平凡大多会消失,而没有游鉴明的书写,她们也很难妙趣横生地跨越时代而来。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 王燕

摩登大观园:当20世纪中国女性遇到媒体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

(88囤书节 满100减50)

回望百年前中国女性

读她们的故事,听她们的声音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13)

美丽的北京大观园(重磅首发摩登大观园)(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