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新片《悬崖之上》首映获赞(悬崖之上的张艺谋再显国师水准)
看过电影《悬崖之上》的观众已经清晰地意识到,“悬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剧中人物所处的危险状态。
实际上它也是导演张艺谋曾经所处的尴尬处境。
张艺谋在电影拍摄中
自2008年张艺谋执导北京奥运会后,尽管他的名声更为显赫,乃至有了“国师”之称,但他的电影作品都反响平平。
2009年的《三枪拍案惊奇》,是张艺谋一生最不堪的“烂片”;2010年的《山楂树之恋》,给观众并未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更是遭到了普遍的非议。此后的《归来》、《长城》、《影》、《一秒钟》等等,能看出张艺谋在尽力调整,但都收效甚微,它们的票房和口碑上远远低于同期上映的电影。尤其是2021年春节,一个小品演员执导的《你好,李焕英》的票房突破50亿,使一代国师张艺谋37.06亿的总票房显得十分难堪。
张艺谋在《悬崖之上》拍摄现场
喜欢张艺谋的观众不禁发出这样的猜想和惋惜:是不是因为年龄的限制,曾经才华横溢的张艺谋江郎才尽了?
再加上张艺谋长期背负的负面舆论,致使他处在“悬崖之上”的困境之中。
倔强的张艺谋急需一部电影证明自己。
于是,他选择并拍摄了《悬崖之上》。
影片点映后的普遍好评证明,张艺谋的选择是睿智的,制作是精良的。《悬崖之上》不仅再一次显示了“国师”的水准和实力,也给观众一次视觉的震撼和情感的震动,全方位地提升国产谍战片的品质。
电影《风声》剧照
1.扣人心弦的好故事保障电影的品质。谍战片是否吸引人,关键是要有惊心动魄的好故事,而在2小时左右的电影里讲好故事,绝非易事,对导演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所以,国产谍战片的优秀电影甚少,即使较为成功的《风声》,其导演陈国富也发出这样的叹息和断言:
国产谍战片成不了一个趋势,难以想象会形成一种风潮。
张艺谋在《悬崖之上》的开机仪式上
张艺谋之所以能被誉为“国师”,其功力就在于会讲故事,他代表中国电影最高水平的《红高粱》、《活着》等作品就是一个例证。
张艺谋选择了由全勇先创作的剧本后,进行绝妙的改编,使故事更加清晰和精炼:四个从苏联学习和训练过的共产党特工潜入到雪城哈尔滨执行“乌特拉行动”,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行动小组一开始就落入了敌人的陷阱。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不得不在生与死的悬崖之上冲破困境,由此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博弈中演绎了惊心动魄的谍战交锋。
《悬崖之上》中张译饰演的张宪臣和刘浩存饰演的小兰
表面上看来,张艺谋采取的叙事手法很常规,但他又在主线下铺设了几条视角不同的支线,其中有识破了敌人“陷阱”的张宪臣(张译饰)与小兰(刘浩存饰)、有不知道“陷阱”的王郁(秦海璐饰)与楚良(朱亚文饰)。在两路人物展开的惊险故事中,勾勒出时而紧张、时而危险、时而残酷的戏剧效果,让观众收获精彩刺激的观影体验。
《悬崖之上》中的巷道之战
两个小时的体量,张艺谋编排得有条不紊,逻辑清晰;7个章节的故事步步递进,环环相扣;四个主要人物的行为有张有弛,扣人心弦。
雪山里的斗智斗勇,营造了惊心动魄的开场;火车上的惊险打斗加快了剧情的节奏;巷道的追踪与突围,延续了紧张惊险的气氛;到了刑房拷问与卧底暗中保护的环节,剧情又在张艺谋的掌控中慢了下来,迸发出更为凶险的剧情效果。
张宪臣的受刑刺激着观众的心,机智跳脱又牵动着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怀与故事走向的好奇;夜幕下的围剿、追车、火拼等情节,紧张激烈,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观众也彻底被征服了。
张艺谋在《悬崖之上》拍摄现场
张艺谋并没有满足,片尾“乌特拉行动”任务完成,从日本731魔窟中逃出的王子阳被安全转移,将向世界控诉法西斯的罪行。一直飘落的雪停了,天也晴了,预示着烈士奋斗的“黎明”即将来临。观众的紧张的心得到了舒缓,并受到极大的感动。
《悬崖之上》海报
这样的故事有当年共产党人的智慧,也有张艺谋叙事的智慧。它不是故弄玄虚,也不借助任何旁白,更不让形式凌驾故事之上,全靠扎实的故事本身,使观众的关注率高度集中,使今天的年轻人看得酣畅淋漓。
《悬崖之上》秦海璐饰演的王郁
2.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提升电影的品位。《悬崖之上》最大的亮点、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是对人物的成功塑造。
在电影剧本中,编剧全勇先已对人物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入地刻画。
张艺谋能选择它,就是看重这些活生生的人物,下功夫最大的就在人物的塑造上。
张艺谋多次表示:
《悬崖之上》除了营造足够多的悬念外,最重要的是试图刻画出一批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隐秘战线的英雄形象,他们都有自己的牵绊,有爱情、亲情和战友情,他们都有血有肉,却在关键时刻敢于牺牲自己,值得为他们立传。
《悬崖之上》中承受酷刑的张宪臣(张译饰)
剧中几位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不言而喻,都给予了充分的表现,仅张译受刑那场戏,就令观众潸然泪下,肃然起敬。但导演着力之处还在于表现了他们的人性与感情,并在紧张而又紧凑的篇幅里,抽出一定场景给予从容地展现。
《悬崖之上》中张译饰演的张宪臣寻找儿子
张译饰演的张宪臣是一位理智而坚定的特工,他可以机智地识破敌人的陷阱,可以在有活着的机会下,为保护内线战友而冲向敌群。但他在看到失散多年的儿子时,则不顾敌人的尾追,跳下车来,寻找孩子。因为他记得与爱人王郁在分手时留下的那句嘱咐:“活着的去找孩子”。
正是这一缕亲情,给了敌人逮捕张宪臣的机会,使他落入魔窟,承受惨无人道的酷刑。
《悬崖之上》中秦海璐饰演的王郁
还有秦海璐饰演的王郁那场哭戏,更是动人心魄。
当王郁得知丈夫被捕、两个孩子在街上流浪后,她忍不住躲在卫生间里痛苦万状。先是小声抽泣,继而咬着嘴唇,大口呼吸,无声嚎哭,一口气持续了45秒。
秦海璐在谈到塑造这个人物时,深有感触地说:
片中我演的角色,有爱情、亲情和母子情,更加立体,更像一个正常的女人,我就想演一个像人的特工。
《悬崖之上》中于和伟饰演的周乙
于和伟饰演的周乙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卧底。当他的战友张宪臣在他眼皮底下被枪毙时,痛苦万分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用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表示。那愤怒而悲伤的眼神、手中颤抖的香烟,都有一股感人的力量。
《悬崖之上》张译饰演的张宪臣
还有“我要你活着”、“我们都没有好好告别”等等这些动人的台词,都是人物内心最纯真的情感表达,也是导演人文情怀的体现。它在提升这部电影品位的同时,也与观众实现了深层次的情感互动,让人产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强烈感受。
《悬崖之上》刘浩存饰演的小兰
人物塑造的成功自然离不开张译、于和伟、秦海璐、刘浩存等演员的出色表演。他们的敬业与实力支撑起这部好看又感人的影片,为打造精品立下汗马功劳。
张艺谋选演员的眼光、指导表演的功力,更是功不可没。他为了启发刘浩存这位年轻演员的一个动作,把头伸进雪堆里的视频,在网上盛传,感染了多少观众。让人进一步领教了张艺谋的拼劲和狠劲,也知道了《悬崖之上》是怎样炼成的。
《悬崖之上》场景
3.色彩渲染强化电影的视觉冲击。《悬崖之上》给观众最大的视觉冲击,是张艺谋用颜色渲染的浓重氛围。
这是张艺谋的最大长项,观他所有的电影,几乎用尽了人间七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视觉经典。
在《悬崖之上》里,张艺谋主要使用了黑、白、灰、蓝这四种颜色,摒弃了他曾在《英雄》中使用的鲜艳色彩。这种处理不仅使画面干净利落,也营造出肃杀与危险的氛围。正如张艺谋在导演阐述中所说:
我希望在冰天雪地的氛围中,强调人和人剑拔弩张的悬疑关系,体现出人性的魅力。
《悬崖之上》剧照
《悬崖之上》第一个镜头就令观众惊艳:航拍的东北大雪原、挂满雪片的针叶树林、压抑的天空。“乌特拉”行动小组的四名成员跳伞降落,与茫茫雪地融为一体。其色调苍凉悲壮,魅力十足。
紧接着就是他们在膝盖深的厚雪中艰难行进,向敌人布好的“陷阱”走去,也向“悬崖”走去。演员脸上的雪化成水再结成霜,脸和鼻尖冻得发红。正是这些都被张艺谋称之为“最值钱的”特效,营造出“最值钱的”的环境。
《悬崖之上》剧照
全片,漫天的风雪始终不停,它是黑衣服的人、黑色的汽车、黑色的建筑、黑暗的历史的最好底色,把故事和人物衬托得清清楚楚,似乎是在这黑白相间的世界上,书写一段鲜为人知的壮美“史诗”。
这都是剧组抓住拍摄期间的最后一场大雪,囤积起来的真雪,实现了张艺谋所要求的“质感”,让观众从演员冻红的脸和呼出的寒气中,感受了真实“透心之寒”。
到了片尾,风停雪止,阳光划破黑色的天幕,则是一片黎明的亮色,成为信仰实现,胜利在望的最好象征。
《悬崖之上》之巷战
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张艺谋按一比一的标准,还原了三万平米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咖啡馆、旅社、影院等建筑一应俱全,为剧情的进展创造了贴切的硬件。
于是,影院外的盯梢、巷道里的搏斗、街市上的追杀,都在这个黑白世界里激烈地上演。黑色皮衣、黑色汽车、刹车声、枪声等视觉和听觉效果交相辉映,共同营造故事所需要的氛围。
还有短枪、尖刀、电刑用具等服化道的充分配备,极具张力的音乐的合理应用,都为一个高品位的谍战片“锦上添花”。
张艺谋在《悬崖之上》中为演员示范
张艺谋曾有过“叫好不叫卖”的票房尴尬,《悬崖之上》将改写这一历史,成为张艺谋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电影之一,也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厚重的篇章。
我相信观众都会有此同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