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

中国的传统艺术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诸如戏曲、绘画、书法、音乐、剪纸等,最早起源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摩崖石刻其实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是用岩石来做载体,用艺术字来表现一些内容。摩崖石刻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是文学艺术,也可以是书法美术,还有就是它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有非常大的意义。

厦门是一座海岛,过去常做为军事战略要地。厦门还多山,有山的地方自然就会有摩崖石刻,像云顶岩摩崖石刻群、厦门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中山公园魁星山摩崖石刻群等。

那么厦门摩崖石刻最早何时出现?今天我们一起去探寻。

据史料记载,在厦门的摩崖石刻中,最早出现的是位于洪济山上的云顶岩寺摩崖石刻群的“天际”石刻。刻于公元1381年,也就是明洪武十四年,是厦门岛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纪年石刻,厦门建城还比它晚13年。目前,此石刻被列为厦门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1)

▲“天际”石刻

云顶岩海拔339.6米,是厦门岛最高峰,自古以来即为厦门岛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在这里,可以俯瞰全厦门,是文人墨客争相追逐游玩的地方,也是军事要寨,还是游人常光顾的景点。

乾隆《鹭江志》称:“其绝顶有观日台,四望环海,鸡鸣时,观日台火轮从海中跃出,甚奇”。明末,郑成功踞守厦门时曾增筑一瞭望台。游人登台看日出奇观,称“云顶观日”。登临斯台,云顶岩耸立于群峰之上,颇有苍山如海的感觉。“数点星辰随月飘落际,一片红霞迎日出海曙”。

也就是说,明朝末年,郑成功踞守厦门,曾于洪济山的主峰云顶岩上修筑一座瞭望台,现为厦门旧八大景观之一的“洪济观日”,游人登台观日,清晨时光,注目东海,一轮红日,喷薄而起,金光潋滟,渲映波涛。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2)

▲旧时的观日台

洪济山下有一寺庙,名为“方广寺”,今为云顶岩寺,始建于唐宋时期(一说为晚唐时期,一说为宋代末期,由于3块寺庙重修纪念石刻碑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确切时间无法得到考证),这座寺庙也成为厦门岛内海拔最高的寺庙。根据民国《大乘月刊》 记载,云顶岩寺拥有“菜地约一亩,其山地,顶至观日台,下至东山乡田埂,南至茂后宫,北至赤岭为界”。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3)

▲晚清的云顶岩寺全景(紫日资料图)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4)

▲修葺一新的云顶岩寺

实际上, “洪济观日”是由“观日台”、“留云洞”、 “云顶岩寺”(方广寺)和厦门岛内最早纪年的摩崖石刻“天际”等三十余处摩崖石刻群组成。除观日台外,其他三个重要部分都处于云顶岩寺内。

云顶岩寺庙岩上保存大量明、清至民国时期名人丁一中、洪朝选、叶普亮、池显方、刘存德等具有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的摩崖石刻。目前,有“天际、天台、龙门、步云观曙、国防第一、周凯石刻”等三十余处摩崖石刻,石刻主要集中在寺庙大殿的右侧,其中周凯石刻内容为:大清道光十二年,岁在壬辰七月七日辛亥,兴泉永道防兵备道富阳周凯、刑部郎中侯官杨庆琛、世袭骑都尉龙溪孙云鸿、壬午举人同安吕世宜、国子监海澄叶化成来游,冒风登观日台,周凯题石(注:石刻中无标点符号)。寺内的留云洞(也称观音洞)石壁上还刻着叶普亮写的“满阶苔雨三春湿,半岭松风六月寒”诗句。刘存德的石刻题于隆庆五年秋天,刘存德何许人也?同安东桥人,林希元夫人侄子,明代官员。该摩崖石刻群于1998年6月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5)

▲周凯的摩崖石刻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6)

▲周凯的摩崖石刻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7)

▲留云洞内留存的丁一中、洪朝选、刘存德、叶普亮等明代官宦石刻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8)

▲刘存德的石刻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9)

▲云顶岩摩崖石刻群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10)

▲天台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11)

▲重描后的步云观曙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12)

▲旧时的步云观曙

“天际”石刻距今已六百余年。石刻上写道:洪武十四年五月望日,嘉禾巡检济宁赵後,邑文学晋安赵宗道同登(注:原文没有标点)。在2001年出版的《厦门摩崖石刻》一书中收录了该方摩崖石刻。厦门文史有专家提出,後为存疑字,在该书中录入石刻文本中的人名为赵後。另在2002年出版的《凝固的岁月:厦门文物保护单位概览》一书中,却称石刻文本中的人名为赵俊。是“後”还是“俊”?厦门目前大多数文史研究者认为是“俊”字,可能是后人在给字描红时多出来一笔也不好说。

厦门磨石山:守护厦门历史文物之探寻厦门摩崖石刻①(13)

▲“天际”石刻

“天际”石刻的文字主要介绍了题刻之人的背景以及登高的事件。嘉禾是当时厦门的称谓,巡检是官职,类似边防武警官员,济宁地属山东;而邑文学则是同安教谕,类似如今的教育局长,晋安古时属福州地界,二人在1381年农历五月十五同登云顶岩。

这块石刻最重要的价值点在“嘉禾巡检”四字。据史料显示,明初,同安县在厦门岛北部设立海防部门“石湖巡检司”,又称“嘉禾巡检司”。直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巡视福建海防,就把石湖巡检司迁移到厦门岛南部的塔头,称“塔头巡检司”。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二月建成中左所(嘉禾所)城之前,嘉禾巡检司是明代厦门岛出现的第一个地方政府派出机构,一度是厦门岛的行政和军事中心。

“天际”石刻题刻于1381年,而厦门建城于1394年,石刻早于厦门建城13年,说明厦门尚未建城之时,就已经设置边防海防部门了,这也显示出厦门作为海防要地非常重要。

根据史实,明初东南沿海实行海禁,明太祖朱元璋派遣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而后筹划了在福建沿海设置“卫所”的军镇,嘉禾屿(今厦门岛)的海防重要性深深植入周德兴的头脑中。后来,明朝就将嘉禾屿原有的“嘉禾巡检司”管理级别提升至所城规模,“厦门城”由此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从此,厦门掀开历史发展的崭新一页。

(今龙/文,专注于福建文史研究)

参考资料:清《鹭江志》、《厦门摩崖石刻》、《凝固的岁月:厦门文物保护单位概览》、民国《大乘月刊》;鹭客社《LOOK·厦门:风吹过云顶岩寺》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