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和商鞅为什么会死(张仪为何没有像商鞅那样被清算)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动荡混乱,而最终结束这一局面的却是一开始并不强大,后来靠努力发展才傲视群雄的秦国。秦国之所以在战国末期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契机就在于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正是靠着这一名垂青史的改革,原本孱弱的秦才变得如此富强。

张仪和商鞅为什么会死(张仪为何没有像商鞅那样被清算)(1)

不过,在秦孝公去世后,失去支持者的商鞅遭到了秦惠王的清算,最终遭遇车裂。如果说商鞅是让秦国走向富强,那张仪就是让秦国彻底站在了诸国之巅,作为纵横家的他依靠话术帮助秦国攻城略地,在战略上立在了不败之地。和商鞅不同的是,张仪在重用他的秦惠王去世后虽然也被大臣们群起而攻之,但最终却得以全身而退。那么,张仪为什么没有像商鞅一样被清算呢?

张仪和商鞅为什么会死(张仪为何没有像商鞅那样被清算)(2)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商鞅被清算的主要原因有那些,和张仪有什么不同。

商鞅对秦国进行的改革功在千秋,他本人也得到了秦国百姓的爱戴,被亲切地称呼为"商君"。想要对他下毒手的,其实只是占少数的贵族阶级。商鞅到来之前的秦国,贵族享受着绝对的特权,他们掌握土地,且通过"世卿世禄制度"维护着家族世世代代在秦国的地位和利益。

张仪和商鞅为什么会死(张仪为何没有像商鞅那样被清算)(3)

然而,贵族世代身居高位,显然会打击底层百姓为国效力的积极性,而且当时秦国采用井田制,贵族坐拥大片土地、大批奴隶,但普通百姓却无地可耕,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商鞅不但确定了军功爵制,也就是立下功劳的人才能获取官爵,还废除了井田制,让土地能够私有和被买卖。

一番改革之后,秦国贵族们利益大大受损,他们自然是怀恨在心,也不管变法对秦国的好处,一心要置商鞅于死地。除了"公愤",还有"私怨":为了彰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商鞅在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王犯错时选择了处罚他的老师公孙贾、嬴虔,导致前者脸上被刺字、后者被挖去鼻梁。老师受辱,作为学生的秦惠王自然也是忿忿不平,于是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张仪和商鞅为什么会死(张仪为何没有像商鞅那样被清算)(4)

最后,秦孝公去世时商鞅仍然担任着秦国的大良造,独揽军政大权,当时的百姓甚至只知道商君而不知道新君,这当然也会让秦惠王以及其他垂涎权力者感到不满。因此,触犯利益、结下私仇、功高盖主是商鞅被清算的最主要原因。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张仪有没有这些行为。作为靠嘴皮子吃饭的纵横家,张仪从一开始就是利用话术帮助秦国从魏国那里得到十五县才荣升相国的,看上去和贵族之间没什么冲突。

张仪和商鞅为什么会死(张仪为何没有像商鞅那样被清算)(5)

这之后,张仪主要的作为就是四处游说,为秦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还顺便戏耍了楚怀王,让秦国成功和齐国结盟,为后来秦统一六国时采取的远交近攻策略打好了基础。尽管为秦国得到了很多城池土地,还让其它国家原本的反秦联盟破裂,张仪却被很多秦国大臣认为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损害了秦国的形象。

秦惠王去世后,继位的秦武王个性耿直,早在当太子时就看不起擅长阴谋诡计的张仪。而且,当时大臣们纷纷指责张仪的品行不端,甚至到了"日夜恶张仪"的地步,于是,秦武王心中生出了将其诛杀的念头。和商鞅相比,张仪没有触犯贵族的核心利益,也没有在民间得到什么支持,只是因为风评不佳而被秦武王厌恶,看上去没有那么严重。

张仪和商鞅为什么会死(张仪为何没有像商鞅那样被清算)(6)

最最关键的来了,面对自己在朝中被群起而攻之的局面,张仪选择了迅速开动脑筋帮自己脱身。很快,他主动找到了秦武王,并表示秦国想要进一步强大,就需要让东方诸侯内斗,如今齐王非常厌恶张仪,想要将他除掉。所以,不如此时派他到魏国任职,这样齐国就会攻打魏国,而秦国就能渔翁得利了。

秦武王对张仪本就没有什么必须亲手杀之而后快的深仇大恨,如今见他主动提出外派,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就这样,张仪从危险的秦国逃了出来,至于他劝说齐王放弃攻打魏国那就是后话了。总的来说,商鞅得罪了太多能够真正置他于死地的人,而大臣们弹劾张仪大多是源于对他的鄙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商鞅被杀前也曾想逃往魏国,但因为曾帮助秦军击败魏国而遭到了拒绝,所以说,人缘在关键时刻也是很重要的,要为自己留有余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