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1)

十五课《自相矛盾》

【思维导图“画”语文】统编五年下册第十五课《自相矛盾》知识汇编 思维导图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很多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一直尝试给孩子们布置这样的特色作业,比如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多音字,形近字,单元知识点等的整理;利用电子小报进行了小物件、工艺品,介绍小动物等习作练笔。

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把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到网上,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借鉴,收效甚好。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2)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3)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4)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作者介绍】韩非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5)

《自相矛盾》课前预热:

一,单元说明

(一)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展现了思辨与智慧。竖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自相矛盾》中的围观者听了卖者的话,发现其前后说法的抵牾

之处,从而提出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设,使卖者无言以对。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6)

二,课文解析。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底物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课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叙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样?结果他无言以对;第二层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课文篇幅小,语言精炼,很有趣味,给人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卖者那自吹自擂,得意忘形的模样;“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围观者质问卖者时从容不迫的样子;“弗能应也”则使人想象出卖者无法回答时的尴尬和窘态。

课文插图描绘的是卖者和围观者对话的场景,图中围观者质问卖者的神态,动作以及卖者哑口无言的尴尬模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意,并对卖者言过其实,前后表述自相矛盾的行为的反思。

课文中,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一些双音节词意思相对应,如:“坚”是坚固,“利”是锐利,“应”是应答;一些词古今意思相同,如:“莫”“弗”都是“不”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还有古今意思不同的词,如:“陷”是刺破,“或”是有的人,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7)

(一)自学要求:

1,认识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二)老师指导:

1,字词要点:

“吾”“弗”的读音,在语句中“吾盾之坚”“吾矛之利”“其人弗能应也”,结合语境读准字音,猜测字义。

“夫”多音字,据义辨音:“成年男子,丈夫”读一声;文言文中用于句首和句末,表示语气时读二声,文中用在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因此读二声。

“矛”第二笔是点;“盾”下面是目;“誉”上半部分的最后一笔要变为捺。

2,课文学习:

先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思;再借助注释把握故事大意,正确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充分把握课文内容;接着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理解;最后再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8)

词语

鬻(yù):卖。

陷:刺破。

或:有的人。

夫: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道理

同学们,读了这首寓言故事,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吗?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9)

韩非子语录

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4.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5.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6.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7.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8.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9.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10.欲成其事,先败其事。(想要做成这件事,可能首先遇到的是失败于这件事。)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10)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11)

扫码关注 画思维导图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12)

怎么画思维导图5年级语文第2单元(思维导图画语文)(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