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是按等级赋分吗(高考时怎样理解同分排序规则)

新高考是按等级赋分吗(高考时怎样理解同分排序规则)(1)

最近,考生和家长们开始深入学习理解上海高考招生政策,不少用心者期望厘清每一个细节。有考生关注到政策中提及的同分排序,但吃不准规则中表述的“第1位序”“第2位序”等究竟是何含义、发挥什么作用。

高考中,同分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并且同场考生人数越多,同分概率越大。以上海秋考5万人而言,历年除了极高分或者极低分,各分数上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同分者,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

为了让同分考生的投档有序开展,就必须制订先后规则。每个省的高考同分比较规则不尽相同,各所高校在录取时也有自己的同分比较规则,目的都是为了有效确定考生排序,明确总分相同但单科成绩有差异者在何种情况下具有相对优先权。

在绝大部分上海考生都会遇到的本科普通类同分排序规则中,共有6个比较位序。

“第1位序”比较同分考生的语文和数学两科合计成绩,高者优先;

当考生的语文和数学两科合计成绩一样时,根据“第2位序”比较其语文或数学的单科成绩,高者优先;

当考生语文或数学的较高分一样时,根据“第3位序”比较其外语单科成绩,高者优先;

当考生外语考分再一样时,根据“第4位序”比较其三门选科,单科成绩高者优先;

当选科最高分再一样时,根据“第5位序”比较其次高选科成绩,高者优先;

当前5个位序无法排序考生时,只能根据“第6位序”比较考生志愿顺序,并按各自顺序分别投档,志愿顺序相同者同时投档到同一志愿单位(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一般高校会增加计划完成录取)。

各位序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上一位序产生比较结果后,就不再开展下一位序比较;但若上一位序产生不了考生投档先后顺序,则由下一位序担负排序任务,直至“第6位序”。

文字说明不够直观,具体举例或许能够有助于考生加深理解。假设2022年高考考得500分的共有200人,其中有8位同学的语文、数学合计成绩为215分。8人各科成绩分别为:

A同学语文105分、数学110分、外语84分,三门选科为A 、A和B ;

B同学语文110分、数学105分、外语87分,三门选科为两个A和一个B ;

C同学语文108分、数学107分、外语102分,三门选科为B 、B、B-;

D同学语文100分、数学115分、外语84分,三门选科均为A;

E同学语文110分、数学105分、外语87分,三门选科为一个A 和两个B ;

F同学语文105分、数学110分、外语87分,三门选科为两个A 和一个B-;

G同学语文107分、数学108分、外语75分,三门选科均为A ;

H同学语文107分、数学108分、外语102分,三门选科为B、B-、B 。

在进行同分排序的时候,对每个分数的同分者都要按照相同规则进行比较。考分高于500分的考生,无论其各科小分如何,排序都会优先于500分者。轮到对考得500分的200人进行排序的时候,语数合计成绩大于215分者优先于上述8人;而语数合计成绩小于215分者排序要在这8人之后,哪怕他们的单科成绩再高也不例外。这就是“第1位序”。

对上述8位同学排序时,因为其语数合计成绩同分,所以“第1位序”失效,此时要根据“第2位序”比较他们语文或数学中的较高分。8人中,D同学的数学成绩为115分,高于其他同学的语文或数学成绩,因此他在8人中排第一。这就是“第2位序”。

剩下7人中,A、B、E、F四人的语文或数学中较高分都是110分,就要比较他们的外语成绩。B、E、F三人的外语成绩都是87分,高于A同学的84分,所以三人的排序要列在A之前。这就是“第3位序”。

再对B、E、F三人进行排序。E和F同学的选科成绩中都有A ,高于B同学的A;而F同学有两个A ,次高科成绩高于E同学,因此三者排序先后就被确定为F、E、B。这就是“第4位序”和“第5位序”。

接下来还要绕回“第2位序”,排序C、G、H三位同学。由于三人的语数单科较高分成绩一致,需要进入“第3位序”比较。尽管G同学的三门选科成绩都是A ,但按同分排序规则比不过外语成绩比他高的C、H两位同学。而C、H两位同学在前5个位序比较中难分伯仲,只能进入“第6位序”,按各自志愿完成投档。

这一过程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在计算机运算的时候只需极短时刻。同分排序规则只是在投档时候发挥作用,考生们不可能算准同分者的志愿状态,因此填报志愿的时候无需过虑同分因素。

作者:刘玉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编辑:张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