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加速转型更向上部署(车企备战十四五)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不仅仅是‘十三五’的规划终章,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序曲。把民族品牌搞上去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共同理想。”8月14日,在2020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指出,在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之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汽车新旧动能交汇期。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刚刚结束连续12个月的同比下滑,首次出现同比正增长。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下,未来新能源汽车拥有巨大市场蓝海。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

另一方面,“软件定义汽车”正在成为新的赛道,促使汽车产业以远超预期的速度重新洗牌。产品形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生态、行业格局的革命性变化将日益显现。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增强了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相互依存的全球产业链受到重构的挑战。变革期的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诸多严峻的新课题。

“‘不确定、不乐观、要升级、要洗牌’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十四五’规划中必须面对的状况。”师建华指出。

因此,对中国自主品牌而言,未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如何应对增长的不确定性,继续保障产业链安全,确保产业及企业健康发展,制定合理的中长期规划,已经成为非常重要且紧迫的课题,如何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抓住机遇,也将成为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等中国主流汽车企业在“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调整以及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对未来五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保持审慎态度。

事实上,对企业而言,市场下滑在低位盘整,生存竞争加剧,这对企业经营能力和收益是严峻的考验。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期间,产品转型、技术升级以及法规升级需要大量投入,对企业的实力要求更高,优胜劣汰的局面必然出现,转不过型,升不上级将面临退出的风险。

“很多人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这是从长期来看。短期来看,汽车行业出现连续几年的下行不足为奇。有的媒体说中国汽车行业现在是到处看到旧人哭,但看不到新人笑,这很可能成为未来五年行业的普遍现象。”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唐腾指出,汽车产业的升级确实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中国品牌能否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车企加速转型更向上部署(车企备战十四五)(1)

同样,在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振波看来,全球经济贸易化以及信息化的两个大引擎已经失速,随着贸易战以及目前的经济环境以及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尤其会影响到汽车行业。

“到2025年,整个‘十四五’期间没有办法恢复到‘十三五’2017年的最高点。” 廖振波表示,在企业共生存的时候,“十四五”期间汽车企业之间的重组、合作将成为一种趋势。

但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松看来,“十四五”期间汽车产业发展环境的主基调是不确定、复杂、模糊。总体而言,全球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但中国拥有更多机遇。

一方面,中国汽车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品牌竞争更加激烈,新的产业格局加速形成。

根据IHS最新预测,2025年产销量将达到2800万辆,“十四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6%,虽然总量仅达到起点水平,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活下来的都是“精华”。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将在市场分化、结构调整中迎来高质量增长。在政策、技术、产业变革等多方面因素刺激下,预计2025年销量占比将达20%。

向“新”出发

“‘十四五’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国际形势、产业重构、新四化转型、市场调整等各种因素相互叠加,又遭遇百年不遇的疫情影响,可以说‘十四五’期间的形势空前复杂,这将是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全新发展轨道的关键期。”8月14日,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主席赵福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赵福全看来,中国的创新已经来到了一个全新的节点,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勇气进行前所未有的创新,这既是空前挑战,也是空前机遇。

新能源、新技术、新挑战、新机遇,向“新”出发也成为中国主流车企在面向“十四五”新时期的共同选择。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提出将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尤其是从传统企业向新能源车企转变;北汽集团提出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全面过渡到纯电动汽车企业;广汽集团提出在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全系列产品电气化;东风集团则将着力打造高端电动品牌“岚图”;江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强化汽车服务,完善产业生态链。

在全面发展新能源的基础上,“软件定义汽车”也成为论坛上多次被提及的关键领域。

“从技术趋势来看,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汽车不再是产品,而是承载服务的平台,原本低频迭代的产品正在催生出高频迭代的技术生态,让汽车走向摩尔定律的时代。”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部总经理潘吉明指出,上汽的零束软件公司将聚焦智能驾驶系统工程、软件架构、基础软件平台和数据工厂等项目,为智能汽车构建智慧大脑,并对标全球领先水平,全面提升在四大领域的自主掌控力和用户体验价值。

长安汽车的“北斗天枢”计划将至2025年持续推进“4 1”活动,智能座舱应用达到100%,L4级车量产上市,软件科技人才的规模达5000人,真正做到用软件定义汽车,同时掌握中央控制等多项核心技术。

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趋势,北汽将基于“十三五”基础上,继续在“十四五”打造数字化转型,建立好数字化平台,尤其是数字化的开源平台。

而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带来的众多不确定性,多数车企谨慎地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同时,不再一味强调销量的绝对值以及规模性指标,而是更加注重竞争性的指标,经营质量也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其中,北汽将在未来五年每年市场占有率平均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保持在当前第四名的位置上,同时经营利润率不断提升。长安汽车则计划在2025年实现9.7%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产品均价提升15%。

一汽计划到2025年实现经济规模、价值创造、人均收入翻一番:一汽产销规模突破700万辆,营业收入超万亿,利润超千亿,人均收入超23万元。其中红旗将在2025年挑战80万辆销量目标,解放的市占率达25%以上。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