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最好用哪个词代替(记者写稿中易发生的四类词义错用)
搞清定义人们在阅读书报杂志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文中所用的某些词语,意义含混晦涩,没有词典上所列的那种规范而确定的释义;这种词的意义,只有使用者自己理解,而别人却很难理解或根本不能理解;用于句中,往往造成表意上或语法上的错误这种弊病可称为词义含混费解,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注意最好用哪个词代替?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注意最好用哪个词代替
搞清定义
人们在阅读书报杂志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文中所用的某些词语,意义含混晦涩,没有词典上所列的那种规范而确定的释义;这种词的意义,只有使用者自己理解,而别人却很难理解或根本不能理解;用于句中,往往造成表意上或语法上的错误。这种弊病可称为词义含混费解。
错例
①她想到这里,心花浓剧地开放,好像这条绒线已经拴住了她的心。
②在天安门西侧路南,他们头一次用串红栽摆的“美化首都”巨型花坛,艳丽壮观。
③要求司机同志……进出站主动照顾自行车,不抢点、不甩站、乘客跑来等、关好门后开车,不夹摔乘客,让乘客坐上车。
④有的只是……“麦客”吴河东、吴顺昌父子和“掌柜的”张根发父子以及另一“掌柜的”水香那质朴无华的心灵流淌的原生原态……
辨 析
例①“浓剧”含混费解。它是用来形容“心花开放”的状态的,那么,什么样的状态就是“浓剧”呢?说不清楚;查词典,没有这个词,自然也就不会有它规范的确定的释义。这可能是使用者杜撰出来的。可改“浓剧地开放”为“怒放”。
例②“栽摆”含混费解。其含义是又栽又摆呢,还是栽种和摆放;还是种植好了再摆放?说不清楚。假定说指的是栽种和摆放,它就表示两种不同的行为动作,它用在同一个对象即“串红”上,人们就会问:是栽种呢,还是摆放呢?抑或是既栽种又摆放呢?也说不清楚,也令人费解。根据实际情况,可改“栽摆”为“摆成”。
例③“乘客跑来等”令人费解。与这个短语并列的,前边有两项:“不抢点”和“不甩站”,后边有一项:“关好门后开车”,这三项意思明确,都是指司机应遵守的行车规则;可唯独这个“乘客跑来等”让人大费脑筋,也难解其义,改成“乘客跑来我们等”,就清楚了。
例④“质朴无华的心灵流淌的原生原态”是什么意思?实在令人费解,恐怕连使用者也难以解释清楚。在结构上,也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心灵流淌”意义难解,主谓不调;“原生原态”意义难解,且并列不当;“心灵流淌的原生原态”意义难解,定语和中心语也不调;“质朴无华”的“原生原态”不知是何意,且定语与中心语不调,等等。此例难以修改。
以上四例,有单词,也有短语,不管哪种形式,其语病的共同点是:意义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用在语句中不能清晰确切地表情达意,且常出现语法错误;这种病例往往难以修改,或者不可能修改。
搞清分类
词义含混费解,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
滥造词语,意义含混费解
滥造词语常见有两种情况:一是杜撰,即随心所欲地生造只有自己懂、别人不懂的词语,这种词语,常违反汉语的构词规律,意义费解,例①②属这种情况。二是硬性仿造。仿造,是以一个已有的词为样子,造出一个与该词结构形式大体相同的词,仿造得好,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的意义,收到极好的修辞效果,如:仿照“大众化”造出的“小众化”等。但是,如果硬性仿造,仿造出的词就可能很蹩脚,如仿照“国手”所造出的“国脚”等,其意义着实令人费解。
错 例
⑤(他)使三名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苏联运动员……在激烈角逐中得到超水平的发挥,一举夺得冠、亚军和第四名……
⑥她身体素质好,自信心强,每次临场比赛,都能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
辨 析
例⑤⑥中的“超水平”似是仿造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释“水平”有两个义项:一是“与水平面平行的”;二是指“在生产、生活、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技术、业务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就后一义项来说,“水平”有高、低之分,也可以提高或降低,所以,有“高水平”、“低水平”之说。又,在科技中有“超音速”这个词,指的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意义是明确的。无论仿照以上词语的哪种形式所造出的“超水平”,含义却是模糊的:怎么样算是“超水平”?说不清楚;至于“超水平的发挥”也都难以使人了解它们具体、确切的含义。可将例⑤的“超水平的发挥”改为“极大的成功”,将例⑥的“超水平”改为“最大限度”。
2
任意改变词语结构,而使其意义费解
词语的含义是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固定下来的,结构形式改变了,词语的含义有的就会变得难解费解,甚至不可解。
错 例
⑦10年,一瞬弹指之间。
辨 析
例⑦“一瞬弹指”是对“弹指一瞬(间)”的错改。《词典》释“弹指”义为:“比喻时间极短暂”;如“弹指之间”。释“一瞬”义为“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弹指”在前,“一瞬”在后所组成的“弹指一瞬(间)”意义是明确的,指时间极为短暂;其内部的结构关系似是“一瞬”对“弹指”加以注释说明。将它错改为“一瞬弹指”之后,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瞬”似是修饰“弹指”了,“弹指”又带有动词性,于是“一瞬弹指”直释就成了“转眼之间弹弹指头”,就不好理解了。应将“一瞬弹指”仍改为“弹指一瞬”。
3
词语组合不当,造成词语意义费解
词在单独存在时,意义明确,在词典中都有确定的规范化释义,但词与词组合在一起表示某一概念时,却意义含混,令人费解。
错 例
⑧也许中杰英正想用荒诞、变形的手法来表现某种讽喻和深刻。
⑨阿Q是辛亥元年被枪毙的,阿Q所处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辨 析
例⑧“某种讽喻和深刻”令人费解。其中“讽喻”和“深刻”两个单词,词典中皆有明确的释义;“讽喻”指的是一种修辞方式,即用讲故事一类的方式比喻说明事物的道理;“深刻”是形容词,意为“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或形容“内心感受程度很大的”。可是与“某种”组成的“某种讽喻和深刻”就不伦不类,含义模糊,令人费解了。可将“也许……深刻”试改为:“也许中杰英正想用荒诞、变形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讽喻,说明某种深刻的道理”。
在这种类型中,由于缺乏常识,而将两个意义相关但不同的词硬性组合,也会使表意错误或费解。
例⑨“辛亥元年”是一种不懂常识的错误组合,其义不可解。“辛亥”指的是某一年;中国传统的记年法是用天干、地支配合的方式记载具体的某一年的,如“辛亥革命”中的“辛亥”,即是公元1911年。“元年”,《词典》释其义为:“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如隐公元年,贞观元年。又指纪年的第一年,如公元元年,回历元年。有时指政体改变或政府组织上的大改变的第一年,如周代共和元年。”总起来说,它指的是由多个年份组成的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头一年,第一年,如“清光绪元年”,光绪在位34年,光绪元年即是这34年中的第一年;天干、地支记年就是乙亥年,二者所指时段相同。因此,病例中的“辛亥元年”就让人莫解其义了:因为“辛亥”指的就是一年,它哪儿来个“元年”呢?可将“元”删去,或改“元年”为“这一年”。
4
滥加同位成分,使词义模糊难解
有些词语的含义本来很明确,但其后带上同位成分以后,词义反而变得费解了。
错 例
(10)在剧场一侧的展览厅里,他们通过展示植物细胞成长过程等实物和图表,介绍了生命工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
(11)而中国投入转播的导演、摄像和视频、音频、字幕等技术人员,按最保守的统计,也要突破1500人。
辨 析
例(10) “植物细胞成长过程”,意义本来很明确,但其后带上“实物和图表”这个同位成分之后,意义就令人费解了:“过程”怎么会是“实物和图表”呢?可在“等”之后加“的”或将“等”改为“的”。
例(11)“导演、摄像和视频、音频、字幕”等词,意义都很明确,但其后带上同位成分“技术人员”之后,词义就变得费解了:“摄像”、“视频”、“音频”、“字幕”怎么会是“技术人员”呢?应在“摄像”之前加“负责”,在“等”之后加“的”。
文末叨叨
以上,我们分析了词语运用中,词义含混难解费解的错误及其几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从中可以看到,造成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1)杜撰滥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词语,这种词语因为违反汉语的造词规律,所以其意义往往含混费解;
(2)不注意词语结构形式稳定性的特点,而任意改变其结构,致使词义含混费解;
(3)对词语进行了不适当的组合。
避免和克服这类错误的主要途径在于:
要使用有确切含义的规范的词语,而不任意滥造生造词语;不任意改变词语的结构形式;在进行词语组合时,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熟悉词语的语法特性及组合搭配规律,由词组成的短语,要保证意义明确,组合合理。
(本文原载自《新闻与写作》,原标题为《漫谈词义运用中的错误(八)——词义含混费解》,学术引用请以纸质刊物原文为准,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