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每一张的封面(剑来我是一名读者)

本文转自炭雪小蛟龙课代表,身同感受,写的真棒

剑来每一张的封面(剑来我是一名读者)(1)

我是一名读者,《剑来》的读者。

开始读《剑来》这部书的时候大约是在18年的七、八月份左右,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赶上更新进度,后来又于19年初开始在纵横文学上看正版。这是我第一部花钱看正版的书,无他,只是觉得值得而已。而后每章更新后会相继在圈子和贴吧这两个平台会发一些贴子,说一说本章的精彩之处,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得到了一些书友的支持与认可。那么,恰好圈子举办这个书评活动的东风,我来讲一讲我眼中或者是读到心中的《剑来》。

一、为什么读《剑来》?

先前是没有读过烽火大大的书的,与很多书友一样,读网文是为了打发那明明有限却又很让人无聊的时间。我经常与人打趣道,我看书很快,一目十行不在话下,是因为很多时候看的爽文真的不需要那么仔细去读,满足我看爽文的感觉,这就是我原本看书的目的。

所以当读完上一本网文小说之后,正在寻找新的一本可以让我在蹲马桶时不至于无聊到看洗面奶或者洗发水的配方,或者坐公车时眼神不再四处游离的小说的时候,很庆幸,看书的APP给我推荐了《剑来》。

说实话,刚开始读《剑来》的时候是有些不适应的。习惯了读爽文的速度,到《剑来》这里就太快了。逐渐的我放慢了阅读速度,而这种速度的减慢恰恰满足了我消磨时间的诉求。这是对我读书而言的第一个转变——慢下来。

而当我深入的看进去之后,我发现我不能把《剑来》当做一部消磨时间的爽文小说来看,因为他确实不是那一类型的小说。于是读书的时间逐渐的侵占我其他的娱乐时间,诸如打游戏,看视频等等。作者创作是需要时间的,即便是慢下来也很快追上了更新,于是开始了痛苦的追更日子。而追更是有一个好处的,那就是不自己闷头读。烽火行文喜欢草蛇灰线,伏线千里,一时疏忽,记性再差一点,新更新的章节就看的一脸懵,于是开始看各种分析贴子。这是对我读书而言的第二个转变——看书评。

看了很多贴子之后,自己就会想一想,为什么自己就分析不出来这些呢?即便是错误的理解都没有发挥的余地。究其原因,虽然读书速度慢了下来,终究是没有读到心里,思想是懒惰的,习惯于拿来主义。马丁路德金曾发表一个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和烽火大大一样,将文字跃然于纸上,构筑自己的宏伟篇章。于是我开始用心看每一篇更新,对书中剧情的梳理,查阅书中引经据典的出处,对作者想表达意思的思考,甚至会过分解读。然后尝试着用文字把自己所思所想串联成文。虽然一开始分析的很浅显,抑或漏洞百出,但是这不要紧,能迈出第一步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已很好。这是对我读书而言的第三个转变——思考与分享。

于是,读《剑来》从简单的消磨时间逐渐变为对书中剧情的分析,对作者要表达道理的思考、对书中中华古典文化的学习,更是成为一种自己的爱好,我认为这是一种蜕变。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读《剑来》。

剑来每一张的封面(剑来我是一名读者)(2)

二、读《剑来》,读到了什么?

其一、精彩纷呈的故事。

作为一部小说,故事的精彩程度决定了这本书是否成功。而《剑来》这部小说情节不落窠臼,引人入胜,无路是主线剧情的叙述,还是副本剧情的穿插,皆自然顺畅。人物刻画形象丰满,无论是书中主要人物还是路人甲乙丙丁,都如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为我们演绎着这部宏伟篇章。令读者拍案叫绝。

其二、文学荟萃的经典。

用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来形容烽火大大并不为过。作者行文之中对诗词的引用信手拈来,典故借用巧妙。为身为读者的我们,打开了学习中华古典文学的另一扇门。甚至是那花了小心思起的名字,也让我们对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其三、对人心的展露。

一样米养百样人,众生百态,在总管笔下活灵活现展现在我们眼前。无论是王侯将相之家,还是为生计忙碌的升斗小民,抑或高门大派谍谱仙师,还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刨食的山泽野修,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太多人,太多的人心,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句话就能给定了性的。人心最为复杂。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人物的出现很熟悉,那个人物出现也不陌生,身边总好似有相像之人。我们在《剑来》的世界里观人心,何尝不是在观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心,也是在看自我的内心。只有看的透了,才能更深层次的思考。

其四、有关善恶的主题。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何为善?什么又是恶?善恶又是谁来定?在跟随《剑来》寻找答案的时候,我们也在不断的发表自我看法。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心中对善恶都有自己的一把标尺。无论是平安画的善恶六分图,还是关于平安的善恶一线角逐论,都是作者在通过主人公来给我们展示他心中的善恶之理。借此,我也说下一自己对善恶的思考。

一来对事,二则问心。

事有好坏,可分善恶。究其根源,不外乎利益二字。此利益二字为广义的利益。个人利益与大众的利益之间的判断。因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或者公众的利益,可以定义为恶。而于他人或者公众有利之事谓之善。自己努力谋求自己利益而不损害他人或者公众利益的是为原点,并无善恶之分。

而对事之恶的约束,更多的是依靠律法来判定,以武力来约束。而律法的成型就是规定了何谓他人或者公众的利益。而武力,就是公众共同认可的,支持的保护律法的武器。没有这个武器,律法就是一纸空文。而对事之善,更多的是靠宣扬与鼓励。

心存善恶,一念之间。这个善恶之分,却是立足于思想道德层面了。而这个思想道德的高低,也影响着每个人内心的善恶标尺。正所谓,不知恶而不言善,人们对于善恶的大体划分还是在参照事的好坏。而这个内心善恶,往往会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一心向善自然不会主动做坏事,而心存恶念,却有为恶的可能性。夜审城隍的故事有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从心论而言,心存善念是我们最推崇的,而由恶向善更是我们努力去做的方向。这样,从为恶的根源上,可以减少坏事的发生。

事已发生,覆水难收,无可挽回。对事而言,我们弃恶扬善。

而心之所想,却可转变,劝人向善更胜一筹。

对人而言,善恶之分还是从心而先,而后再论是非。而事之善恶之分终究是不能抛弃,除非人类物质文明已经达到了所需无限,精神文明达到所欲有限的境地。

对世间多一些善意的目光,会看到更多的善。

而善事,自然是多多益善。

其五、三教思想与诸子百家的文学背景。

有关三教,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学习历史,文学,或者部分书籍中有所了解,但仅限于了解而已,甚至可以说知道有这么回事儿而已。而诸子百家虽然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但对我们而言,可能知道的也仅仅是百家争鸣这个成语。《剑来》这部书,更多的给我们展现出了三教的各种思想内涵,并以及其生动的故事内容给我们呈现。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入的了解三教的思想精髓与发展历程。文化的传承不外如是。无论是对人性的剖析,还是对善恶的讨论,以及本书的文学背景,皆把《剑来》这部小说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其六、强者的责任,一直在讲的道理。

潇洒阿良哥,自称是一名剑客。然后剑客,就成了这个江湖最快意的代名词。阿良曾说,强者,应以弱者的自由为边界。而商家刘氏有句话,叫富长良心。良心,善良之心也。

有句话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不是一个强加于强者身上的枷锁,而是强者自加于身的使命。人是一个喜欢群居的高级生命个体,而这个生命的高级之处就在于整个族群的进步。个人的强大终有重点,群体的强大才能走向永恒。

陈平安自称是一名剑客,出剑很快,因为他的道理很对。

《剑来》这部书的另一个高度就是讲道理。有理有据的讲道理,道理说的生动、贴切、有内涵,读者看的有趣,并加以思考。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何以剑来。

有理,才是真的理所应当。

其七、舔之道,其乐无穷。

陈平安的落魄山被书友们戏称马屁山,这是《剑来》这本书的另一个大特色,就是“舔”之文学,佳句不断。

马屁山主陈平安,心灵使者老朱敛,慧根不浅杜小俞,求真大道姜舔舔。亦有不及上述者,林林总总。

舔,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一种高级的说话方式。不是要我们刻意地曲意逢迎溜须拍马,毫无底线一味吹捧。同样的话,用更巧妙的方式说出来,让闻者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岂不更美。当然,这是需要功力的。当我们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还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语速与语调,以及表达方式,如此方能有效的促进沟通。不然,三两句话就把人噎死,谁愿意和你讲话。

总而言之,由于我腹中笔墨较浅,不能尽述《剑来》的精彩地方。千言万语汇成简单的一个词语“好看”。

这是一部好好看会让人认可为好看的著作。

剑来每一张的封面(剑来我是一名读者)(3)

三、一些身为读者的想法。

如同我们看戏一样,在听故事之后会对故事情节进行讨论,会对未来剧情的发展有一定的猜测,会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点评。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应有的现象。当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不过身为读者,就应该做读者的事儿,作者该如何写那是作者思考的范围,我们对已发生的剧情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对未来剧情的走向猜测皆可,但是无需把自己摆在一个评委的位置,然后张嘴不负责任的说一句,作者这样写崩了,应该怎样怎样写。我想,我们绝大多数读者是没有这个文学功力的。

而在讨论书中一些观点,道理的时候,大家可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文学的理解不像客观题一样,有一个单一准确的答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想的汇聚才能碰撞出更绚烂的火花。

书中道理万千,不如走上一遍。坐而论道,起而行之。

烽火大大在书中多次表达出了一个观点,如同陈平安和好人小姑娘说的,不要认为这个世道本来就是这样的,要守住心中那片美好,志同道合之人大有人在。

心有花木,向阳而生!你怎样看待世界,世界就怎样看待你。

生活不是演绎小说,没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和尔虞我诈。平凡的生活一样可以活的更加精彩。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尽量不轻易下结论,与人交往更和善一些,站在自我的角度思考问题后同样可以站在他人的立场多想一想。大道理不用挂在嘴边,一些力所能及的身体力行,便是这世间最好的道理。

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遇事不决可问春风”

我的春风,随剑而来。

看《剑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沏上一壶茶,品香茗,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看那字里行间的扣人心弦与发人深思,捎带的幽默风趣。

我是一名读者,《剑来》的读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