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应该预防低血糖(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
很多人知道,糖尿病几乎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如果长期血糖高,会对人体各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慢性损伤。因此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控制血糖很重要。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糖尿病人不仅要控制高血糖,还要当心低血糖。因为一旦出现低血糖,有时候情况比高血糖时更危险。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种情况,”康大夫国际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陈贤医师说道,轻度的低血糖会引起人的不适,如头晕眼花等,而严重的低血糖则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陈贤医师提醒有糖尿病的朋友,务必重视血糖波动,除了要在日常做好血糖监测外,还应该在身上常备补糖食物,以防低血糖紧急发生。
糖尿病人血糖低于3.9mmol/L要当心选择补糖食物“大有讲究”
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 mmol/L,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只要血糖<3.9 mmol/L就已经属于低血糖了。
“当低血糖发作时,一定要尽快补充糖分,升高血糖,但并非任何食物都适合作为应急时使用,”陈医师提醒到。
有这样一个病例:
孙阿姨(化名),63岁,诊断糖尿病有3个月了,因为了解到糖尿病需要管住嘴,迈开腿,于是每天吃很少的主食,然后每天还要到小区广场跳舞2小时。
这一天,孙阿姨在跳了2小时的广场舞后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于是随手从口袋中拿了巧克力吃了,可还是因为头晕、乏力倒在了地上。
说到这里,大家不免疑惑:明明已经马上吃了食物了,为什么低血糖的症状还是没有得到缓解?
其实答案很简单,巧克力并不是低血糖发生时的好选择。
因为巧克力中的脂肪含量比较多,肌体分解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并不能起到立刻升高血糖的目的。
“我们推荐,糖尿病患者的应急补糖食物,应满足出门携带方便,能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陈医师说道,比如葡萄糖片、方糖、含糖饮料等。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大家可以按照以下操作应对:
第一步:立即监测血糖。
第二步:看血糖是否低于3.9mmol/L,若是,马上补充15-20g含糖食物。
第三步:等待15分钟,看症状是否缓解,若没有,继续吃15-20g含糖食物。
以下为15-20g含糖食物对照的食物种类与份量,建议大家收藏,以便必要时查看。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身边有人发生低血糖,且已经出现了意识障碍,应立即送往医院。
没有症状≠没有低血糖无症状的低血糖更危险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陈医师说:“主要可以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症状。”
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
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
另外,如果是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以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但是陈医师也提醒大家,症状并不是判断糖尿病人是否出现低血糖的唯一标准。
她解释道:“因为当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们的感觉神经会受损,所以即便发生了低血糖,也是没有感觉,很容易进展成严重低血糖。”
换句话说就是,相比有症状的低血糖,其实没有症状的低血糖反而更危险,因为它会悄无声息地突然发生,让我们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从而出现严重后果。
那么,哪些人容易出现无症状性的低血糖呢?陈医师认为,越是得糖尿病时间长的人,越容易出现这种可怕的无症状低血糖。
因此她建议,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糖友,不能完全依赖症状去判断自己是否存在低血糖,加强血糖监测更为关键。
7个原因会诱发低血糖切记做好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容易发生低血糖,而反复多次的低血糖,会导致人出现无先兆地昏迷。
因此,糖尿病人除了要早识别低血糖,及时补糖外,其实更需要从根源上去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生活中,哪些因素会诱发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呢?根据相关指南,我们整理了7个重要诱因,如下:
1.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2. 呕吐、腹泻,会使机体能量摄入减少,从而诱发低血糖。
3.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因为酒精会直接导致低血糖。
4.运动增加,应根据病情和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预防低血糖发生。
5.肝、肾功能不全。
6.在使用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故使用这些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做好血糖监测。
7.血糖控制目标过严。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人发生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所以此类患者需要加强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这两项监测都是早期识别低血糖的重要工具。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
[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微信公众号,文章《低血糖时,应该选择哪种高糖食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