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立文化强省(前景动人的文化强省)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 中国小康网记者 张玉荣

  近年来,广东省将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 1 9”工作部署,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实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广东特点的文化发展新路径,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文化支撑。  

  凤凰山麓、流溪河畔,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开馆。这一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金种子”,在保藏中华文明印记同时,以时代“技艺”将岭南印象融入其中。走访中,只见青山翠谷与长桥卧波相辅相成,阁楼古树与水墨丹青相得益彰,一众广东特色、港澳台特色乃至海外特色的精品版本,均囊括其中……

  “我们有中华文化的根,又有岭南文化的底蕴,同时又有时代的特征。”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设计师何镜堂阐释其设计理念,并表示建筑群本身就是一个版本。他希望以其为中心能够形成大湾区新的文化阵地,成为体现当代岭南文化的殿堂。

  广州国家版本馆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构思,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层次递进,传承中华传统礼轴形制,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打造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除了聚焦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等多方面功能定位,广州国家版本馆致力于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高水平文化供给体系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广东的重要文化地标。

  时代气息、岭南印象,文化强省战略,百花齐放、生机盎然。近年来,广东省将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 1 9”工作部署,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实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广东特点的文化发展新路径,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文化支撑。

  文化强省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6月17日上午,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崔朝阳,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毅等,介绍了广东在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经验做法。

广东建立文化强省(前景动人的文化强省)(1)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它是岭南文化的精髓艺术,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崔朝阳介绍,近年来,广东将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 1 9”工作部署,召开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等持续推动落实,宣传文化系统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思想文化建设得到系统性强化,文化自信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广东深化理论学习,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 有力引导全省上下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广东先后编辑出版《广东改革开放史》《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一百年》等重点理论书籍,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为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广东还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提升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重点红色展馆建设展示水平,上线广东红色地图、网上红色展馆。

  主流舆论不断壮大。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广东先后举办“大潮起珠江”“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等主题展览及系列音乐会、美术作品展。广东还开通“抗疫热线平台”反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媒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广泛覆盖,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广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习惯。钟南山、黄旭华、麦贤得、卢永根、彭士禄、“硬骨头六连”、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等先进模范事迹深入人心。广东出台《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成珠三角全国文明城市群,实施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截至目前,广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57万个,打造378个省级示范所、3134个省级示范站,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7万支,有效打通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广东建立文化强省(前景动人的文化强省)(2)

广东醒狮是广东省的传统舞蹈。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广东醒狮遗产在 2006 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广东推进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擦亮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广东打造了广州永庆坊、潮州广济桥和牌坊街、汕头小公园等一批城市文化名片,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国家版本馆、广东画院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基本建成或投入使用,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广东共有9部作品获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积极有为。广东联动省直部门和各地市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全省一盘棋”的对外传播格局初步形成。广东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智库论坛、文化艺术节。积极打造“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论坛、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外宣品牌。广东还通过建设广州市天河区、番禺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贸易基地(深圳)工程,推动形成以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目前,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占全国2/5,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实施“双创”工程擦亮文化瑰宝

  广州第一条非遗主题街区,两周岁了。8月22日,“发现老城焕新之美”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开街二周年主题活动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举行。以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为典型的“非遗在社区”,不仅增强了社区内生动力,也促进了人居空间、公共文化、商业活动和旅游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激活了老城市的新活力。

  广东在打造广州永庆坊、潮州广济桥和牌坊街、汕头小公园等城市文化名片的同时,一批具有广东特色、中国风范、国际水平的岭南文化新地标在岭南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今,广东画院新址启用,白鹅潭大湾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封顶,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动工建设,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广东粤剧文化中心、广东人民艺术中心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广东建立文化强省(前景动人的文化强省)(3)

“开平碉楼与村落”于 2007 年 6 月入选第 31 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广东省唯一世界文化遗产。 图为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 张志旺 / 摄

随着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的深入实施,广东着力加强对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摸底排查。近年来,广东完成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公布了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全省新增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十年间增长近一倍。广东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也在全国屡获殊荣。广东3个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个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3个项目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南海I号”更以总数达18万件(套)出水文物,成为我国最大的沉船考古发掘项目。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斌介绍,近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着力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从着力抓基础、着重抓资金投入、着重抓重点考古项目、着力抓标志性工程建设、着力抓活化利用等五方面,推动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东不断完善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在全国率先取消基建考古企业收费、建立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岁修”制度、实施非遗传承群体认定等创新举措,有力加强了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组织领导与全面保障。

  2012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广东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投入资金逐年增加。省级财政还设立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2019年起5年安排15亿元用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广东联合金融保险机构向135处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免费捐赠保额达49.5亿元的保险,为全国首创。广东还出台《广东省民办博物馆工作指引》,全省民办博物馆的数量达到120家,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社会合力。

  在推动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广东也取得不少新成效。目前,广东建成了公共图书馆150个、博物馆367个、文化馆144个、美术馆14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1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万家,实现了五级设施网络的历史性全覆盖。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向晓梅建议,广东要注重文化资源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立基固本,注重文化资源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融入中华文化大美,铸就更具影响力的“粤派”品牌。

  “文化 ”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提及近两年出现的“现象级”舞剧,广州歌舞剧院大型民族舞剧《醒·狮》绝对算是其一。该剧于2018年荣获中国舞蹈界最高奖——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是中国第一部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民族舞剧,实现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

  广东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体现在不断推出的优秀文艺作品上。舞剧《沙湾往事》、广播剧《罗湖桥》、歌曲《爱国之恋》《向往》等一批作品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中国医生》全国票房收入为13.28亿元,刷新了粤产电影票房纪录。以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也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去年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更创造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新纪录。

  “主旋律作品不能用宣讲的方式,而要通过塑造优秀、饱满的新人形象,让艺术的表达润物细无声地流淌到观众心里。”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张培忠谈道,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

广东建立文化强省(前景动人的文化强省)(4)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登楼村天后宫,为纪念妈祖而建,宫内有一块记载天后宫历史的古木牌匾,乃镇宫之宝。张玉荣 / 摄

  “文化 ”新业态正在成为广东文化产业体系的新增长点。顺应当前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广东大力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广州、深圳打造了若干个千亿级文化新业态集群。如今,广东数字出版产值、动漫产值、电影票房收入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59%,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党代会报告多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释放大湾区强大的经济辐射力、文化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文化,虽然因各自历史文化背景而独具特色,但总体上同根同源。

  “文化 ”助力文化精品走出去,也拓展了人文湾区的内涵。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向晓梅建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打造世界级现代文化城市群。携手港澳共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平台,建设世界级数字文化产业中心,支持大湾区各城市结合自身优势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共建大湾区文化IP云平台,实现文化资源互联共享。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整合大湾区优势资源品牌和合作平台,联合打造富有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景点景区,扶持建设一批能够体现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文化、景观风貌的特色小镇,推出一批高质量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实施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球宣传推广计划。

  “锻长补短”增创发展新优势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枕山襟海的独特地理环境,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岭南文化。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广东始终把文化强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广东要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其中,重点包括要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模式,打造数字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

  “广东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魅力,文化强省建设前景动人。”崔朝阳表示,产业规模总量大,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条完整是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据了解,广东文化产业9大类146个行业门类齐全,其中7大门类增加值全国占比超过10%。如新闻信息服务占全国14%,文化装备生产占全国24%;增加值过百亿元的行业有12个,培育了一批领军全国的文化产业集群。

  崔朝阳介绍了广东的四大方面做法,包括: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前布局、抢占高点,打造发展新引擎;融合发展、集成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区域合作、协调共促,构建发展新格局。

  得益于此,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广东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数量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建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00多个,创建8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一批标杆企业和园区引领潮流。

  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同时,新兴文化产业也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据介绍,广东大力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做优数字创意、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创新发展电竞、直播,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比如,在培育文化新业态方面,广东推动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文化新业态持续领军全国,沉浸式交互式业态崭露头角;推动广州、深圳打造了若干个千亿级文化新业态集群。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9月中旬刊

作者:张玉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