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元及第状元(在古代科举制度中)

前两天看央视重播“谢天谢地你来了”的节目,刘仪伟在里面饰演一个进京会试的考生。在开始的时候,酒店老板称呼刘仪伟为秀才。因为之前了解过古代的科举制度,所以就感觉到这里的用词不当。在隋朝到清朝的这段时间科举制度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参加会试的前提是举人,而秀才还不够级的,所以这个低级错误出得有点意外。

下面就介绍下古代科举制度,三元及第又是什么意思。

隋朝到清朝之间的科举考试主要有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组成,在隋朝之前一般都是察举、征辟、孝廉,基本没什么考试。

童生试

童生试是在各省的范围内举行,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通过第三个阶段的院试以后就看可以获得生员资格,就是上面提到的秀才,院试第一名被称为“案首”。通过童生试以后,就可以进入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生员每年会有考试,最后根据成绩分为廪生、增生、附生三等,廪生与增生有一定的名额限制,公家会发放一定的粮食。

乡试

古代三元及第状元(在古代科举制度中)(1)

会元

会试因为考试的时间在春季,又被称为“春闱”,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也就是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进京赶考。通过会试后获得贡士资格,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会试一般只有举人与监生可以参加,其中监生分为贡生与荫生,贡生就是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荫生就是靠父辈们的余荫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认,一般为官宦子弟。

殿试

古代三元及第状元(在古代科举制度中)(2)

状元

殿试一般在会试之后没多久就要举行,皇帝位主考官,获得贡士资格的可以参加殿试。通过殿试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录取分为三甲,第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其中第一甲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殿试结束后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授不同官职。

前面所说的三元及第就是乡试第一获得解元,会试第一获得会元,殿试第一获得状元。三个第一,获得难度可想而知。至于殿试中出现的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可能会有人有疑问,这个在后面的文章再介绍了,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介绍今天就到这里了。想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那就点击上面的关注按钮关注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