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去香港(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东北喜剧的香港经验

春节档上映的《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就是通过对港式喜剧致敬和模仿来完成主题表达和人物塑造的例子。电影讲述了孤儿院长大的东北“社会青年”成立并、庄骄傲等为了保护曾经的庇护所而与北上捞金的香港人蒋董、吴港生、吴良等斗智斗勇,最终战胜邪恶资本的故事。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去香港(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1)

在香港电影发展历程中,有两种电影类型一直长盛不衰,那就是功夫片和喜剧片。香港第一部短片《偷烧鸭》(梁少坡导演,1909)是喜剧,香港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周诗禄导演,1933)也是喜剧。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节奏,香港人性格中发财致富与纵情享受的特性被不断放大,在经过香港喜剧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三代导演:朱石麟、许冠文、周星驰等的电影实践之后,终于形成了稳定的喜剧内核——“无厘头”式的市民喜剧,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切中了这个时代的命门。

成长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当今内地创作者,其对电影的审美和想象无一例外都受到了香港电影的深刻影响,从宁浩、徐峥到韩寒等,在录像厅与私人电影院内,他们完成了电影意识的第一次启蒙。香港电影尤其是喜剧电影中那种“无厘头”式的幽默和人物混不吝的性格,成了那一代内地电影创作者潜意识中竞相模仿和戏拟的对象。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去香港(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2)

郭大雷导演的《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对香港的表述呈现既憧憬又反对的复杂态度。一方面香港代表着英雄主义和浪漫理想。《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是成立兵的精神偶像,在孤儿院的房契被吴良诱骗之后,他和庄骄傲两人乘坐飞机飞抵香港,一改东北社会青年的装扮,换之以小马哥的经典形象,黑色风衣、精致大背头,并且经过香港按摩女的介绍,买到了黑色手枪。影片高潮,成立兵和孤儿院的同伴们以混战的形式,战胜了邪恶的香港本土老板。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去香港(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3)

另一方面,香港是罪恶之都,人的灵魂会被金钱腐蚀。香港人吴良原是孤儿院的小孩,因缘际会被香港富商吴港生收养,90年代海外资本涌入内地,吴良成了香港无良房地产开发商的代表,通过诱骗,孤儿院的所有权从成立兵、庄骄傲等人转到吴良手中。不知不觉中,内地出生香港长大的吴良被塑造成了一个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叛徒”,而这一切都是香港作为金钱之都的诱惑所致。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去香港(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4)

这种分离的香港印象和香港经验成为电影中潜在的意识形态冲突,某种程度上,小马哥所代表的英雄主义和内地革命时代的英雄主义不谋而合,成为资本狂潮袭来,人心安放的最后一处道德的圣殿。出于这种道德的立场,吴良最终被成立兵一行所感化,成为对抗蒋董的关键人物。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去香港(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5)

影片保留了香港喜剧电影中无厘头式的表达,在“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模仿和致敬中,选择了一种看似特殊但又是被时代决定了的道德立场,对已经逝去的青葱岁月展开了“歇斯底里”的缅怀。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去香港(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6)

东北,一片神奇的土地,坐拥内地最大的平原,物产丰富,四季分明,由于纬度的原因,休耕期远远长于南方地区,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拥有着漫长的冬歇期,决定了东北人语言系统发达。1990年代至今的“赵本山热”,将东北喜剧传播至全国各地。自此,东北话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人对喜剧的最简单理解。《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用东北话包装,对港式喜剧的致敬和模仿,做成了一锅东北“乱炖”,食材丰富,口感奇特,值得品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