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父变星对天文测距的影响(造父变星的故事)

希腊神话中,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安德洛美达被一条铁链子紧紧锁在海岸边。她低垂着脸,一头长发被海水浸湿,冷冷地贴在脸庞、脖颈和后肩上。她的母亲因为炫耀母女俩的美貌,开罪了海神波塞冬的妻子,受到了海神的惩罚。神谕说,除非把她献祭出去,否则埃塞俄比亚国家将有更大的灾难。

安德洛美达善良敏感的心舍不得自己的国家就此覆灭,在国王和王后找到她之前,她已做好了献祭的准备。美貌不是过错,安德洛美达明白,但是炫耀和嫉妒是人性的弱点。一条铁链箍着她的手,触目惊心的血痕刻在手腕上,她被海水不停地冲击着,在曝晒之下,意识开始涣散起来。

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呢?或许那头兴风作浪的鲸鱼怪吃掉自己,一切才能结束,国家才能风平浪静。

安德洛美达苍白的脸庞在粼粼的海水反光下几近透明,深蓝的海水看不到尽头,它既是平静的,也是可怖的。就在这时,一声惊叫传来,一匹飞马拽着一个青年从天而降。安德洛美达迷蒙地抬起头,不知发生了什么。

青年名叫珀尔修斯,是宙斯之子,与智慧女神雅典娜约好,取了女妖美杜莎的头,在返程途中遭遇意外,被吹落在了埃塞俄比亚海岸。他见到少女处境十分惊讶,正直勇敢的他听了安德洛美达的遭遇,更是不平非常。他砍断铁链,在鲸鱼怪袭击时用美杜莎的双眼石化了怪物。

这则神话的结尾处,珀尔修斯在宙斯的表彰下,升上了天界,变成“英仙座”;他的妻子安德洛美达变成“仙女座”;埃塞俄比亚国王克甫斯也升上天成为“仙王座”;王后成为“仙后座”,就连载过珀尔修斯的飞马,也成为“飞马座”。哦,就连那头鲸鱼怪也成了“鲸鱼座”。它们在那群星闪耀的深空中,一齐组成了北天最辉煌的“王族星座”。

仙王座δ香甜地酣睡在仙王座不规则五边形里,它一呼一吸间,释放出的光亮暴涨又暗寂,暴涨又暗寂……

造父变星对天文测距的影响(造父变星的故事)(1)

此时,地球上西周周穆王时期,周穆王的驾车大夫——造父,正埋头修理着车架。天已经黑了,造父只能借着月光打磨木材,王的御车,可是非同小可。造父拿起手边粗糙的毛皮,一下下地打磨车轼,他不时停下动作,高举圆木,对着月亮观察打磨是否得当。这是一项需要耐心,需要力气也需要细致的工作,造父作为王身边最好的驾驶员,对自己的要求更是高。当他完成工作直起身时,腰间是一片酥麻,颈肩更是酸痛。造父揉腰捏颈,抬头时蓦地看见天空中一颗本该闪亮惹眼的星今天暗了下去。作为优秀的驾驶员,造父不仅熟悉地理,也是精通天文,作为夜间指路的明灯,群星是造父夜间驾车的“GPS导航”。那颗奇怪的星似乎总是隔几天变暗,接着变亮,循环往复,好似一盏油灯,从明亮到暗淡,接着有人从旁挑灯后变亮,却不久又变暗一样。

啊,真是古怪啊。然而造父只是这么一想,接着就回了屋里歇息。这时,已经十分晚了。

造父变星对天文测距的影响(造父变星的故事)(2)

喜帕恰斯在木床的一侧呼呼大睡,被遮盖的窗户外不时透进一线阳光。这时的喜帕恰斯实在累极了,大家千万不要去打扰他,让他尽情地安睡吧。

让我们来看看喜帕恰斯为什么这么累好了。如果往远了说,事情可以追溯到好几十年前,那时,喜帕恰斯对天文感了兴趣,他在亚历山大学习过,但是没有留在那儿,而是到爱琴海的罗得去了。他在那儿建了座自己的观象台。有人说,他和阿基米德挺相似的。他设计了很多观测天象的仪器,还发明了更好用的公式,三角和经纬被他发挥到了极致。当然,还有很多奇妙的计算结果,比如:一年是365又1/4天减去1/300天,岁差值为每年45"或46",还有月亮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30又1/6倍等等。他真是个了不起的天文学家!

如果往近了说,那就说说昨天晚上好了。因为几年前的突发奇想,喜帕恰斯想做一张星图。但是,喜帕恰斯的星图和其他人的星图得不一样,他有一双灵巧的眼睛,那双眼睛在夜晚会盛满星星,就连很多人看不见的星星,喜帕恰斯他也能敏锐地捉住。他准备用亮度来区分星河,做一张“星等”星图。最亮的20颗星称为1等星,随亮度减弱,分为2等星、3等星,直推到6等星。1022颗星星,历时好几年,终于在昨天晚上完成了。

喜帕恰斯头重脚轻地栽倒在床上睡着了。他“呼呼”地打起鼾来,不远处的书桌上,安稳地平放着他的卓越成果……

造父变星对天文测距的影响(造父变星的故事)(3)

人间的事随着人间的人不停发展,对于遥远上空的猜想、假说、观测、证实在不断推进。890光年外的仙王座δ却没有人间的喧嚣气,它平静地呼吸着,一个呼吸间是5天8小时46分钟39秒,一个吸气让自己亮度下降到4.4星等,一个呼气又让自己亮到3.5星等。它的呼吸如此平静,如此安稳,它自不管不顾地随自己的节奏呼吸,却在这甚嚣尘上的宇宙中如此突出。谁会第一个发现这不可忽视的存在呢?

勒维特1868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兰凯斯特,在她24岁这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损害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虽然视力随病好而恢复,但听力的损失却是永久的。正巧,90年代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皮克林招募一些聋哑女性对天文台拍摄的照相底片进行测量和分类工作。不知勒维特走出命运的不幸需要多久,但她最终走了出来,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加入了工作。后来,因为身体经常不好,勒维特被分配到了“变星”的工作。而这工作在当时可是棘手的。

可是,就说“行行出状元”,勒维特竟然在枯燥的工作中创造了非凡的发现——造父变星。从1904年开始,勒维特以惊人的速度在麦哲伦云中不断发现新的造父变星。1908年,勒维特将自己在麦哲伦云中找到的总共1777颗造父变星进行了整理,并作为论文发表在了《哈佛天文台年鉴》上。

造父变星有什可称道的地方,让我们在此说道它?

造父变星对天文测距的影响(造父变星的故事)(4)

自古以来,测距就是一个既重要,又不简单的问题。要丈量宇宙,自然要有一把宇宙的“量尺”,就像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可我们没有那么长的杠杆,所以只当这是一句名言。虽然我们知道宇宙很宽广,可是没有数据,没有证明,没有“尺子”,我们即使了解宇宙很广,也没实用。

而造父变星的出现,正是给我们从天而降一把“量天尺”。造父变星成为量天尺只因以下结论:“造父变星的亮度与其光变周期成正比”“光是近亮远暗的”。因此,通过确定一颗变星的光变周期,就能确定变星应有的亮度,再通过“测量亮度”和“应有亮度”的差异就能确定变星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和一颗造父变星同区域的其他天体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大致估出距离。

1913年,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第一个用这视差法确定了“造父一”(仙王座δ)的距离——890光年,相当于为勒维特发现的“量天尺”刻上了第一个刻度。

自那以后,利用造父变星的视差法测距就成了普遍方法。

仙王座里,那颗直径比太阳大30倍的仙王座δ不会知道遥远地球上的人们对它做了怎样的利用,但它仍会安稳匀称地呼吸下去,虽然这已是它生命的晚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