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1)

几年前看过黄渤主演的电视剧“青岛往事”,演绎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满仓的外乡人,只身闯荡大青岛,充满惊险和曲折的奋斗史,电视剧中熟悉的场景,像劈柴院,八大关,德国军舰登陆的栈桥,历历在目,青岛镶嵌在渤海湾的一颗明珠,丰富的资源和北方深水良港的优势,是当年德国人借机巨野教会事件,侵占青岛的主要原因,十八世纪的青岛,是被称为胶澳的,是渤海边上对外封闭的一个小渔村,自给自足的渔耕文化,勤劳的人们,尽享大自然的回馈,德国的炮舰唤醒了沉睡的人们,殖民统治改变了国人的思维,在西方重商主义的影响下,这里成为淘金之地,青岛这个名字是德国皇帝起的,青岛从此开始了屈辱的殖民历史,这段“青岛往事”是不堪回首的。

妈妈的青岛往事,是上世纪身在水深火热、动荡岁月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是她作为一名家庭成员家族史的一部分,把这段往事记录下来,是要传承后人,不能忘记历史,妈妈亲述的这段故事,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但也留下了精彩的片段,让我铭记于心,永生不忘。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2)

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上面,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这首儿歌是我小时候每逢学校文艺演出的必备节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生活条件比现在困苦,记得家里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纽带,是政府免费安装的有线喇叭,我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听有线喇叭,用一根线索做开关,一拉线索喇叭就开始广播了,第二个渠道就是爸爸定的烟台日报,前几年搬家把收藏的烟台日报遗失了,本来是要捐赠给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毕竟那个年代定阅报纸的人非常少,我第一次看到黑白电视,是在粉碎四人帮的庭审直播时,是到爸爸单位趴着窗户看到的,屋里坐满了统一组织观看直播的大人,第一次看到大活人出现在屏幕里,感到十分的惊讶,夏天是我最为快乐的日子,因为夏天大家都到街头纳凉,大人们手拿一把大蒲扇,喝着大瓷缸装着的茶水,三五成堆地开始天南地北地侃大山,我就凑热闹去扎堆,听到有讲故事的,就一屁股坐下来,津津有味地听,一晚上的功夫一会就消磨完了,有时听的不过瘾,会再找一堆去听,就这样还没上小学,什么三国演义,什么水浒传,什么红楼梦就知道些大概,可以说是街头口口相传,打开了我的文化启蒙,记得看过手写本的“一本密电码”,其中有关于燕子李三飞檐走壁的片段,让我付出了跳断腿的代价,前年十月参加山东金融作协金秋笔会,到济南英雄山“抗战纪念馆”,看到了燕子李三的介绍,才知道这个燕子李三的历史,是无恶不作,会些轻功专司偷鸡摸狗之事的盗贼。上小学五年级时,电影“红楼梦”解禁,我逃课去看,回来被老师发现,罚站了一节课,但我感到收获比面子重要。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3)

小时候不像现在的孩子,四岁多就会把玩手机,大千世界,无师自通,妈妈的言传身教是我的家庭教师,妈妈讲述故事的主角多是姥爷姥姥,这是她最亲近的人,是故事的来源。

我的姥爷出生于崂山脚下的一个富裕的家庭,祖上勤劳经营,拥有大片的田林,有三进的大院,吃饭是要开锣的,是一个崇尚礼仪尊重学问的大家族,姥爷一生苦读求取功名,终身未竟,最后担以私塾先生,以解疑答惑授业师传为终生,桃李天下,栋梁成就,他的学生中就有县长,校长,仁人志士辈出,姥爷一介书生,一生清贫,但先生的尊严是不可或缺的,家在崂山大海边,盛产海鲜,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姥爷从来不去海边捡拾海鲜,也不让姥姥和妈妈姐妹三人去赶海,哪怕遇到灾年食不果腹,也绝不去做他认为丢人现眼的事,这是他坚信的“唯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的信条所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身为私塾先生的姥爷,一生教授了无数的学生,但自家的三个女儿是不让学习的,妈妈和妹妹们,是趴着姥爷教书的窗边学会了写字的,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让姥爷旧时教师爷的帽子坐实了。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4)

前年春节,我和姐姐带着孩子到姥爷姥姥墓前祭扫,遇到了村里的看山人,他说姥爷和姥姥的墓都是他祭扫的,逢年过节都会摆上祭品,这是他爸爸生前嘱咐的,姥爷名字是黄兆安,村子里年纪大些的人,大多是他的学生,看山人的爸爸就是姥爷的学生,站在姥爷姥姥的墓前,心生感慨,当年村子迁墓,妈妈当夜乘火车赶回老家,与青岛的两个姨给姥爷姥姥起古,从原来的黄家茔,重新迁到现在村子统一安置的墓地,当天姥爷和姥姥遗骨刚刚落墓,天空开始下起大雨,盖棺定夺,妈妈说这是姥爷姥姥的造化,是姥姥一生寻道修炼的回报,我说是三个尽孝的女儿让姥爷姥姥落叶归根。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5)

站在村子的女姑山上,山下的老房子已经拆的七零八落,山北在建的小区是村子的安置房,当年回村必经的小桥,也变成了四车道的水泥桥,以前记忆里姥爷的老屋,找不到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坡南的麻风院旧址还在,只是被改造成了水利工程,院子里一个硕大的水塔,远远就能看到。妈妈每次返乡时必去供奉的女姑庙,因修路被拆除了,但在女姑庙原址旁边,村民们修建了一个供奉山神的祭台,看山人说,每逢农历逢五逢十,都要祭拜山神的,祈求山神保佑村民避灾兴利,渔业丰收,虔诚敦厚的村民,传承了崂山道家的遗风,以善为本,以信为言,临别时,姐姐拿出一些钱表示答谢,看山老人不肯接受,汽车驶去后才发现,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把钱塞进了车把手的空隙,这就是我淳朴善良的乡里乡亲,我魂牵梦绕的故乡热土。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6)

返乡之行,又让我想起当年妈妈说起过的故事,姥爷家原来是当地声名显赫的大家族,气派宽敞的三进的大院,吃饭时要敲锣的,第一遍锣声是家中长辈吃饭的,第二遍锣声是晚辈吃饭的,第三遍锣声是佣人帮工吃饭的,足以可见等级森严的封建意识,有一年发生的意外,让家道中落,家中几个衣食无忧的小公子,闲来无事,抓老鼠点油灯,四处乱串的老鼠把房屋引燃,从此整个家族开始一蹶不振。

妈妈有八个爷爷,其中最小的八爷,从小娇生惯养,生性叛逆,喜欢打打杀杀,崇拜英雄好汉,长大后就组织了一干人马,劫富济贫仗义行事,有一次日本鬼子到村子扫荡,八爷亲自开枪打死了一个日本兵,驻守青岛的日本军事长官,发出布告悬赏八爷,扬言三日内要烧村子,全村人都躲到了后山,唯有姥爷和姥姥死守着老宅和粮食,不肯上山,妈妈苦劝无果,鬼子的枪声越来越近了,过了一段时间,枪声突然停了下来,等到天黑,村里人陆陆续续返回,大家不知其中原因,开始议论纷纷,后来传来消息,原来当天前来扫荡的日本小队长,信奉道教,来到当年的女姑庙时,入庙进香,刚点燃好,忽然一阵风吹来,把香吹灭了,香灭人患,他认为今天万事不利,突然良心发现,做出了撤兵的决定,一场屠杀被阻止了,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侵华的日本小队长,前来故地谢罪,与八爷尽释前嫌,握手言和,当年的敌手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一段佳话,当年媒体还进行过报道。“战争与和平”,因托尔斯泰的小说,让现代人对这两个不同的选项有了重新认识,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愿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运转自如,永无战争一片和平。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7)

当年八爷因杀敌立功,还获得区政府奖励的一匹枣红马,每当马蹄声在村子响起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跑出房子,兴奋地围着枣红马看不够,因为八爷的贡献,当年土改时,还多奖励了几亩地。妈妈经常说,做好事不求好处,但有句话叫善有善报,在浓郁的道家文化的熏陶下,传承家风弘扬正气,是家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根源所在。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8)

村里的本家兄弟,现为街道办事处主任,前年返乡临别时说,等旧居改造全部完成,邀请我回村参加乔迁仪式,因疫情乔迁仪式在手机上直播了,看着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写了一首诗,发到群里,“归来不敢犹望乡,一山一水牵情长,喜迁新居尽开颜,乡思乡愁诉衷肠。”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9)

壹点号 一枚松子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妈妈的青岛往事剧情介绍 妈妈的青岛往事(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