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枫主演的我的姐姐多久上映(我的姐姐的结局引发讨论)
《我的姐姐》在互联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泪,抖音、快手、公众号,铺天盖地的共情与留言,微博上关于结局讨论的专区就有高达1亿多的阅读量,这里面讲诉着“姐姐”这个身份带来的一切。
认真读过几条,马上就能意识到,这些留言不是数据,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段段是非难分的人生。她们不是少数,是大片大片的姐姐或者姑妈或者别的女性家庭成员。家庭的重男轻女之伤,时代的计划生育之痛,每一笔都是尖刀划在她们心上。
回到电影,剧情很简单,父母意外去世,刚毕业的姐姐面临照顾六岁弟弟的重担。可在一心想考研与被父母半遗弃的顾虑与阴影下,她该如何选择?
导演好聪明,电影展现了亲情的大外衣下,姐姐们被忽视与剥削的真相,要不要继续牺牲?电影并没有帮她们做选择,电影给了开放性结局,只有抚慰,不给答案。
但这不能怪导演,因为电影要做的,就是把人生还给你,何去何从,当然要由观众自己来选。
家庭羁绊与个体追求,计划生育与女性奉献论的讨论之外,在我看来《我的姐姐》最大的好还是在于,贡献一个国产荧幕上稀缺的、完整的女性角色。
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安然。
01 外形
安然不穿裙子,不化妆,但她不是假小子,她没有为了区别于既定印象中的女性角色而故意表现出蛮横、粗鲁,她只是一个不爱打扮的女孩子。
安然的外形没有一点讨好观众的意思,虽然刚毕业,却不故意扮少女感,也不故意漏出女性魅力。
她的衣服简单随性,颜色灰暗,总是长裤短袖,这就是她对待这个长大的城市,对待家庭成员的态度,敷衍而疏离。
她不爱穿裙子有另外一层原因,父母为了要二胎,让小小的她扮成瘸子,穿裙子意味着会挨打。于是长大后,裙子成了痛苦回忆的按钮。
去男友家那天,她翻出了好多条裙子,她不是不喜欢,甚至买了好多,只是还没等到穿那天,她不能原谅那些伤害。
服装只是第一层,更有冲击力的戏爆发在张子枫的脸上,好几场哭戏直接怼脸拍。
其中安然在父母墓前告别的那一场,说着说着就哭了,眼泪从她脸上滚过,她不动也不擦,不忍耐也不爆发,只是固执地要把藏在心里的话讲出来。
痛苦、不甘、无奈、倔强、决绝,无数细微复杂的情绪,都可以从她的脸上读到,除了戏,没有别的私货要给。看完后你不会说张子枫梨花带雨、楚楚动人,你只会被勾起内心深处关于家庭的爱恨,然后跟着流泪。
02 个性
区别于我们熟悉的电影里的女性形象,温柔、软弱、情绪化,或者另一种极端,坚韧、泼辣、解决一切,安然的个性更接近普通人。
一个过早与生活短兵相接的女孩,应该有自己的保护色,但也应该有柔软与脆弱,她的铠甲与软肋源自同一个地方。这种硬与柔在安然身上结合得非常自然。
张子枫的表演虽然未到润物无声,却有难得的冷静与克制。
出场,安然是冷漠的,面对父母意外离世,她把情绪藏起来,多年的怨恨不允许她悲伤,你看她默默烧纸钱、放祭品,一点也不关心弟弟放学没人接,你会想为什么这个女儿这么冷漠,你会想知道她的故事。
选择,安然是清醒的,表面上看是男友家庭不能接受带着弟弟父母双亡的安然。但实际上,是安然在拒绝男友提供的避风港,同时她也拒绝过早定性的人生。
看起来安然坚强的、无畏的。但面对回忆,安然却开始躲避,她被噩梦纠缠,梦到自己被父母疏远抛弃,醒来后也毫无办法,只能任由回忆伤害自己。
她对所有人有独特又清醒的态度,一边拼命要从亲情的泥沼里爬出来,一边又极度渴望着被爱。一边独立自主,一边又为童年所困。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才有可能把恨与怨藏十多年,才有可能翻出当年的“残疾”证明,揣在身上,作为控诉命运的证据。
03 追求
拒绝男友,只是电影在女性自我实现这个主题上再加一笔。面对注定的牵绊,弟弟,才是安然最大的考验。
电影在发狠独立与亲情依靠之间自由横跳,反复揉搓观众的情绪。与弟弟坐在父母坟前,面向过去,你会觉得他俩只剩彼此了,可一旦离开这里,面向未来,他们的利益又争锋相对。这种纠结更接近真实的困境。
安然并非强硬到底的角色,与弟弟的相处中,她会难得的露出可爱一面,她会心软,因为血浓于水,更因为她只是一个有恻隐之心的普通的女孩。
可心软之后,怎么办?
她也没有在亲情大过天的路上狂奔。来看看安然最初的追求,她想要的,不过是家庭爱和肯定,理解与关心,多么简单的需求。
但这一切随着父母的离世烟消云散,永不可追了,于是她只能死死握住生命的第二追求,考研去北京,离开这里的一切,瞧不起她的工作单位,不肯承认她被伤害的亲戚们。
哪怕她能从弟弟那里得到一点家庭的安慰与补偿,但对于现在站在十字路口的安然,已经太晚了。
我想说的是有强硬也有柔软,保留恨的倔强,也有体会爱的能力,这样的安然才完整丰富,最后她做怎样的选择,我们都不忍心责怪她。
所以安然这个角色贵在真实。
面对出生就多了一份不公平的命运,她没有像《都挺好》里苏明玉那样练就金钟罩铁布衫,只有一次一次破碎,又一次一次拼凑的自己。
这种由内到外完整统一,不过分纯洁,不过分柔弱,不过分强悍,不过分神经质的女孩形象,在国内的电影里真的稀缺。
这样的女孩生活中是大多数,只是电影不挑她们来做角色,特别是在少女阶段的角色。白百合的小妞电影总是过分可爱,周冬雨的清纯与倔强都市女孩少有,而《七月与安生》实在戏剧化,前些年的青春片更是充满站在云端一般的校花。她们或许色彩鲜明,但实在不如安然真实。
也许安然这样的角色多一点,我们真正正视女孩困境的那天会来得早一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