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散寒特效穴(大迎穴祛风通络)

祛风散寒特效穴(大迎穴祛风通络)(1)

大迎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别名髓孔。属足阳明胃经。古以下颔角前方之骨称“大迎骨”,穴当其处,故名大迎。

【腧穴释义】

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以此得名。

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

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取穴位置】

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穴位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祛风散寒特效穴(大迎穴祛风通络)(2)

【穴位配伍】

大迎配下关、合谷、人中,有通关开窍的作用,主治牙关紧闭。

大迎配颊车、合谷、内庭,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面肿,齿痛,口喎。

大迎配颧髎、听会、曲池,有疏风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齿痛恶寒。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牙痛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