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60年代武侠片动作设计(42年前的邵氏武侠片)
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早期,法国电影新浪潮开始,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席卷世界。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电影受新浪潮的影响,电影艺术在视听语言取得很大的进步。
1978年,严浩拍摄影片《茄喱啡》,是新浪潮的试水作。
而在当时,邵氏依旧一家独大;但这一年,也是邵氏衰落的开始。
当然,邵氏的名导演们依旧用摄影棚式的操作拍出了不少佳作,但依旧走不出流水线的影子。
1978年,张彻的武侠片《残缺》就是很好的例子。
此前,张彻在邵氏的支持下前往台湾发展,组建长弓电影公司,然而表现并没有预期的好,没多久就关门大吉。
但他带回来一批弟子,包括郭追、鹿峰、江生等, 也就是张彻的第四代弟子。
这一年,张彻启用第四代弟子,拍摄了影片《五毒》,在世界上一举成名,该片曾被美国娱乐杂志评选为全球cult片五十强,排名世界诡异电影11位。
于是,张彻趁热打铁,还是用这些人,拍出了这部十分“独特”的武侠片《残缺》。
说这部影片“独特”,除了cult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这大概是武侠片里少有的几个主角全部是“残疾人”的电影。
1957年的《独臂刀》只是主角方刚断了一条胳膊,而《残缺》中的反派和主角团们都是身体不健全的残疾人。
断臂、断脚、失明失聪、白痴,主角皆是“残缺”。
电影一开场,“天南三虎”独闯杜天道的府邸天道庄,血洗天道庄,砍断天道庄妻子的双腿和他的儿子双臂。
此时,杜天道刚好办完事回到庄子,以黑虎三式将“天南三虎”一一击毙。
杜天道本是一方豪强,江湖上得罪了不少仇家,这次也是因为仇家寻仇丧妻,儿子还成为残疾人。
他找来能工巧匠给儿子杜常装上了一双铁臂,并教授儿子武功;儿子长大后,他抓来“天南三虎”的后人,让儿子把他们一一变成残废。
尽管大仇得报,但杜氏父子性格变得暴戾和冷漠,在地方横行霸道,周围的人敢怒不敢言。凡是对其父子有不敬之言哪怕一个眼神,也会遭受一顿毒打。
然而,天下总有正义之士。
看不惯杜氏父子的行径,鸣不平,敢说敢做。
罗莽饰演打铁匠韦打铁口直心快,他看不惯杜氏父子,对其破口大骂,被“请”到天道庄,结果被毒哑;他不能说,就用手蘸着酒写。
杜天道直接废了他的耳朵,让他成为聋哑之人。
郭追饰演的货郎陈顺心有正气,只是路过此地,在客栈说了一句“老天有眼”便被杜常刺瞎双眼。
孙建饰演的胡阿贵不小心撞到了杜常,结果被砍断了双腿,只能爬着前行。
韦打铁、胡阿贵、陈顺本想在韦打铁的铁匠铺相依为命,杜天道放言,谁敢找韦打铁做生意,后果……
江生饰演的侠士王翼找韦打铁打一口刀,了解事情原委想为三人出头,却被杜天道派人用铁箍夹脑袋硬生生弄成了白痴。
四人都被杜氏父子残害,于是聚集到一起,寻到王翼的恩师,井淼饰演的侠士李正鹰。
李正鹰见到四人,早听闻天道庄的恶行,决定把四人训练成有特殊技能的人,避开身体的劣势,来为江湖除害。
三年的苦练,陈顺学会听风辨位;韦打铁练就一身硬功夫,并能通过手心写字交流;李正鹰给胡阿贵打造了一双铁腿;王翼本就有功夫底子,配合三人练习。
三年后,四人在李正鹰的允许之下,制定计策,踏上复仇之路。
而此时的天道庄也不同往日,聚集了很多江湖一流的好手;而且杜天道办寿宴,四面八方的江湖豪杰也来了不少。
尽管天道庄高手如云,但四人分三组行动,按照计划,步步为营,逐个击破,最后只剩下杜氏父子。
陈顺和王翼联合对付杜常,以听声和铁环取胜,王翼也折在了杜常铁手中的暗器之下。
韦打铁、陈顺、胡阿贵联手对付杜天道,虽然“黑虎三式”是江湖上的绝顶杀人技,但最终败在了三人的合攻之下。
一双铁腿更是要了他的性命。
《残缺》作为张彻回归邵氏后的第二部大作,延续了《五毒》的风格,影片虽然满是“残缺”,但内容却出奇的“正”。
江湖的恶霸骄横跋扈、为所欲为,成为一大祸害,最终几个深受其害的人为自己报仇,为江湖除害,伸张正义。
其实影片最大的看点并不在于情节,而是张彻镜头下的动作设计以及专门为“残疾人”设定的武打动作,把暴力美学和残酷凌厉的cult风格发挥到极致。
这也使得《残缺》和《五毒》成为张彻阳刚武侠风格里的两部“邪片”。
影片中评价主角团们虽然身残,但志向坚定,心并不残缺;杜天道虽然身体健全,但心却残缺太多。
这也大概是影片名为“残缺”真正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