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与结构思维有什么区别(系统思维与结构化思维有何区别)
对人类而言,思考才是我们的终极大杀器,因此如何提升思考能力是诸多教师、学子、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而提及思考一词,我们就离不开思维,也离不开思想。
如何提升思考能力?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去回答“How to do”。
对人类来讲,要明确了解“如何做(How)”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做(Why)”,而在了解“为什么做(Why)”之前,则需要理解“是什么(What)”。
所以关于思考力,我们先需要认识“思考力是什么(What)”与“为什么我们思考力存在不足?(Why)”, 为此,在思维系列第1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思维是什么?(What)”。
关于“思维是什么?”(What),本文就从如下三个问题开始……
问题1:思维是什么?
问题2:思维、思考及思想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3:思维包括哪些分支?
这些乍一看极度抽象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从本质的角度去剖析,才能帮助我们认识它,再到改变或提升它。
一、 思维是什么?
在理解系统思维是什么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思维是什么?而在理解思维之前,我们需要再认识一下“思考”这个词。
“思考”是一个动词,它代表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由大脑的发出。我们需要想一想,大脑发出的这种动作,它的对象是什么呢?
有人会说,大脑思考的对象是“事件”;
有人会说,大脑思考的对象是“问题”;
也有人会说,大脑思考的对象是“知识”。
这些好象都有道理,但如果我们再概括提炼一下,我们会发现大脑思考的对象就是“信息”,所有的事件、问题、知识或人物,到了大脑里,都是以各类“信息”的形式存在。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大脑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主观反应。
信息应该有如下特点:
一则信息的内容多样,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可以是味道,也可以是影像。
二则信息不仅仅是人类所独有,我家的小猫咪呀对我的呼唤也会有反应,在她的小脑袋里也会有相对应的信息。
三则人类世界的信息与其它生物世界的信息唯一的不同在于人类可以把这种信息符号化(如变成语言或密码)。
所以,一个思考能力强的人,其表现就是他(她)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强,如同一个电脑的CPU。
按:我在企业授课时,对思考一词,曾建议学员认识一个基本现实:我们都在思考,但我们不一定都会思考!
(经验告诉我们,真正会思考的人少之又少!)
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思维”的本质了。
先来看看如下几个词:
逻辑思维
创新思维
阳光思维
分析思维
在上面四个词中,都有共同的两个字 ——“思维”。我在企业授课时会先问如下这个问题,让学员分组思考:
问题:上述四个词中的“思维”是否是一个意思?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有超过70%的学员选择答案为“Yes”,而实际答案是“No”。
思维到底什么?
这里我直接给答案:
思维一词有两层定义:
定义1:思考的角度
上述词中的“双赢思维”中的“思维”指的就是“思考的角度”,它强调思考者在思考某个或某类信息时是站在某个“角度”去思考。
定义2:思考的方法
上述词中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分析思维“,指的是“思考的方法”,它强调思考者在思考某个或某类信息时,采用了不同的“思考方法”(分类、组合或再造信息)。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 关于思考的角度
范例:双赢思维VS零和思维
设想A与B做生意,就生意合作这个信息而言:
A的思考角度是零和思维,他会强调我的利益要最大化,以这样的角度去思考,其结果可能就是Win-Lose或者Lose-Lose;
B的思考角度是双赢思维,即需要达成双方利益共赢,其结果可能就是Win-Win;
这两种思维就是站在了不同“思考的角度”去思考同一类信息,但由于角度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
同样,人们常说的关于“半杯水”的思考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角度:
阳光思维(站在积极的角度去思考):还有半杯水啊。
负面思维(站在悲观的角度去思考):怎么只有半杯水了。
小结:当信息相同时,思考者如果思考的角度不同,他们思考的结果也会不同。
2. 关于思考的方法
范例:碎片化思维VS 结构化思维
碎片化与结构化思维的对比关系可以用图1来展示:
图1
注:图1分左右两边,其中左边就代表碎片化,可以设想我们脑海中的信息是否也是象这样的杂乱无序;右边代表结构化,信息分类清晰,同时有序关联。
想一想我们是如何记单词的?我们是不是记得多,忘得也多,但本质原因是什么?是记忆力不好吗?我个人认为,是思考的方法不对。
看一下这些单词或词组: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according to,aspect;despise, disdain;esteem,expect ;in accordance with,inspect,irrespective,in terms of, in the light of;look down upon;prospect;respect, respectful, respectable,respective,retrospect,suspect;
这些单词(词组)现在是从A-Z的顺序排列,它们看起来多且杂,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而在传统的字典中,把本来可以关联记忆的词汇碎片化了(其实就是信息碎片化了)。
在用结构化思维梳理之后,这些单词呈现为图2所示。
图2
在图2中,我们用如下的关联法找出上述这些词汇的关系,
1. 蓝色代表近形词;
2. 绿色代表近义词;
3. 橙色代表延伸词;
4. 黑色代表反义词;
结构化思维第1步:分解
如上四种颜色代表四种分类彼此不交叉;
结构化思维第2步:组合
图2最后是在分解后通过“归纳法”组合在一起。
按:上述这些词汇,27年前,笔者在读大学期间或更早之前记过,在27年后,我依然不会忘记,就是因为在读书期间,使用了上述的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笔者的结构化英语系列丛书。
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在这方面,结构化思维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完爆(KO)碎片化思维。
小结:
思维有两层定义:
1. 思考的角度;
2. 思考的方法
3. 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者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4. 运用不同的方法,思考者处理信息的结果与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二、思考、思维及思想的关系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思考”和“思维”,前者是指大脑处理信息的运动, 后者是指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思考这种运动的“角度”或“方法”,我们自然还会引出一个词——“思想”。
思考:Think
思维:Thinking
思想:Thought
在这三个词中,我们会发现有两个名词和一个动词。
在企业授课时,我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需要学员进一步分组研讨,这个问题是“请讨论如
何画出这三个词的关系图?”
(建议读者先想一下,自己尝试画一下这三词的关系,再继续后面的阅读。)
……
……
……
所有的关系,最好以图的形式解析。
下面略过分析过程,直接给出我的答案,如图3所示:
图3
注1:图3展示了思考(也可以是思索)、思维及思想三者之间的关系。
简单地讲:
人类在思考时,站在不同的角度(思维的第1定义),运用了不同的思考方法(思维的第2定义),处理了不同的信息,得到不同的信息的组合——思想(或者称之为“理论”,或者称之为“主义”)。
但要注意,我们绝大多数人思考的结果都不能定义为思想,而只能概括为“想法(idea)”,只有极少数人(在人类历史上不会超过100人)思考的结果是思想,他们的思想影响着今人,并会持续影响后人。
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只能是: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思考时处理的信息或者少,或者浅;
我们绝大多数人难以改变固有的思考的角度;
我们绝大多数人思考的方法基本都是碎片化(效率低)或经验化(难以创新);
因此,凡是思想,一定站在更高或更广角度,运用更用效的方法去提炼与整合更复杂,更广博的信息,从而上升为系统化的信息,它会指导后来者的后续思考,而这正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与思想巨擘的差距所在。
注2:图3展示了思考这个动作的唯一对象是“信息”,人类所有进步都体现在对纷纭复杂的世界的“信息”的处理上,在本质上,所有的知识都是不同信息的组合。
注3:在信息一定的前提下,决定思考效果的根本因素是思维,古人说“三思而行”,古人还说“缜于思,敏于行”。
注4:思想会反过来去作用于下一次的思考行为,会成为下一次思考的影响因素或起点。
三、 思维包括哪些分支?
1. 思维有哪些?
提到思维,江湖上有太多不同类的思维相关名词,我们先罗列如下:
逻辑思维(江湖地位超绝,人皆敬而远之)
分析思维(我们需要先分析,再找逻辑)
碎片思维(如果我们想到那,说到那,并喜欢用“然后”、“嗯”或“那个”组织我们的语方时,用的就是碎片思维)
结构化思维(分析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体,思维方法中真正的王者)
金字塔思维(一切口头表达或公文写作都需要运用的思维模式,结构化思维在表达领域的结构形式)
经验思维(成年人爱经验,习惯了经验,就难以突破)
创新思维(在经验束缚下突破常规)
发散思维(人脑天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由此产生)
逆向思维(司马光砸缸用的就是逆向思维)
对抗思维(喜欢说“不对,你说的不行”的人,就是对抗思维在起作用)
平行思维(不对抗,站在共同的角度去思考)
零和思维(Win-Lose)
双赢思维(Win-Win)
负面思维(看事物倾向于悲观的角度)
阳光思维(看事物倾向于乐观的角度)
局限思维(井底之蛙)
全局思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思维的分类
上述这些名词,在系统化之前,需要先清晰地分类, 具体如下:
(1)思维定义1-思考的角度
在思考的角度的范畴,我们需要做出如下改变:
负面思维→阳光思维
零和思维→双赢思维
对抗思维→平行思维(包括一对一的平行思维与多对多的平行思维)
局限思维→全局思维
注:上述四个箭头代表人类先天习惯的思考角度需要改变为箭头右边的思考角度。
举例如下:
如果张三与李四提出了不同的关于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分别是A方案与B方案。
在张三介绍了A方案之后,该李四发言了,下面用两种情况模拟:
情况1:
李四:“我听了你的方案后,觉得你的方案有几个问题,我的方案可能更好”
李四在用“对抗思维”,在否定张三的同时,激起张三的对抗情绪。
情况2:
李四:“我认真听了你的方案后,发觉我们的方案有如下共同点,同时,也有几个不同点,我个人建议我们先确定共同点,最好能一起界定下评估方案的标准,再一起研讨这些不同点。”
李四在用“平行思维”,找到与张三的A方案的共同点后,与张三站在同样的角度去思考,在此情况下,不会激起张三的对抗情绪。
提示:平行思维分为一对一的平行思维与多对多的平行思维,后者的代表工具就是六顶思考帽(在本系列文章,我将逐一探讨)。
(2)思维定义2-思考的方法
在思考的方法的范畴,我们需要做出如下改变:
经验思维→创新思维
碎片思维→结构化思维
注1:以改变并优化思考方法为目的,我们人类需要把天然养成的碎片思维(所有思考混乱的本质原因)改变并培养成结构化思维;同时,也需要把经验思维(难以创新的本质原因)改变并培养成创新思维。
注2:创新思维包含了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关于创新思维,在后续文章中详述。
注3:结构化思维包含了分析思维与逻辑思维(笔者个人的总结),其中金字塔思维是结构化思维在写作及口头表达时应用的分支(江湖上有太多的人把结构化思维等同于金字塔思维,这是一个理解上巨大的错误,江湖诡道中,往往鱼龙混杂),关于结构化思维,在后面的文章中详述。
最后,多说一句,曾经见过一些关于思维的图书,书中归纳整理了100多项思维(或更多),在其中,把二八原则、墨菲定律、水桶理论也纳入思维的范畴,我想说,这统统都是胡扯,它们在逻辑上应属于知识中的方法论或原理范畴,而思维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去思考,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知识属于图3中的信息。
定义不清,胡乱堆砌是许多书籍的通病,建议读者识之辨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