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为什么会说中(听河南人说中)

◎一平

河南人为什么会说中(听河南人说中)(1)

如果从一个字来快速从人群中分辨出哪些人或某个人是河南人,最简便的办法就是你请他帮个啥忙,听听他是如何表态的,如果人群中有答应的,是说“中”或者“不中”,那就十有八九是河南人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河南人用到“中”的地方还不止是请人帮忙的时候,其实,他们在商讨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了,也会问:“这事儿办着中不中?”;评价一单位或者一个人是好是坏,也会说“这个单位中”“那个人不老中”或伸出大拇指夸赞说:“中!”

即便是去商场买件衣服,服务员也会对顾客说:“你试穿一下,看看中不中。”去某个景点旅游前,有人也会先到网上收集有关资料,看看这个景点到底“中不中”。

“中”这个字,在河南人的语言环境里,有时等同于“行”,有时等同于“可以”,有时等同于“好”,用四川人的话,就是“要得”的意思。

那么,河南人为啥爱说“中”这个字呢?

在《辞源》中,对“中”的解释有20多个,但没有一个是贬义的。“中”又是一个极其古老的汉字。“中”字首先是一种象形文字,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文、金字、小字、楷书的演变。在甲骨文中,“中”字中间以扁口,口上加一竖,有两种写法,一则竖在左侧,一则竖在中间,像建于口中之旗,其本意为旗。旗在口中,又引申为左右之中而有中间之义。这样看,“中”其实原为一个方位词。

就方位而言,“中”跟四周或两边的距离是相等的,这说明事物在某个范围内。《说文解字注》这样解释:“中,内也。”既然在内,“中”还被引申为身体内部,到了后来,“中”又有“心”的意思,曹操《短歌行》中有“忧从中来”,其中的“中”就是指的内心。“中”还有正得其用的意思,河南方言中,说某个人有本事,能办事,就说某某“真中用”;说那个人没能耐,有时也说这个人“不中用”。

“中”首先是一个方位词,左右上中下的“中”。“中”字因为具有方位意义,所以自古以来就和河南有不解之缘。

河南位于祖国大陆的中部。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奠定了河南“中”的区位。

夏朝的第一个建立者禹,在建立夏朝后,把整个夏划分为九个州,其中,豫州也就是目前河南省所处的位置,位于九州的中心,而夏朝的都城则位于豫州的中心。所以,河南又称作“中州”,在古代,也有把“中州”叫作“中土”的。

《吕氏春秋·慎势》中曾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当“中”成为国都的选择标准,一些词汇便出现了,如“中央”“中国”“中华”等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汇。至此,“中”字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起来。

据专家考证,“中岳”嵩山,这个称呼在西汉时期已经形成,“中岳”也是因为位于“天下之中”,所以,在“五岳”之中称之为“中岳”。

河南人为什么会说中(听河南人说中)(2)

到了后来,备受儒家推崇的《四书》,其中之一的《中庸》,更是将“中庸之道”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发扬广大。何为中庸?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这和“中”的本意其实是相通的。实际上,“中庸之道”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中用之道”,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便是深得“中庸之道”的人。受中庸思想的影响,又生活在中原,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豪感,中原地区人们的言谈之中,久而久之就离不开“中”了。

有学者推断,“中”这个字在北宋时期基本定型,人们在言谈之中频繁用“中”,并延续到现在。

仔细琢磨,笔者私下认为,由“中”这个字,许多同音字也和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中也可以读作第四声“中”,成语百发百中、一击中的,都是和中有关联的词语,因为“中”,就可以做“种”;因为国君、上级以为你“中”,就有了“忠”;因为“中”,还可以响亮,就可以做“钟”;因为“中”,还可以具有相当的分量,那有了“重”;因为“中”,还可以引申出势力强,那就是“众”;因为“中”,也会有完满结局,便有了“终”。当然,因为“中”,看可以延伸出身体的某个部位不同寻常,这就是“肿”……

正因为一个“中”字含义十分丰富,且多为褒义的,所以,河南人总是把“中”挂在嘴上,记在心中,有意无意间,也在为了这个“中”字而奋斗。这辈子,如果能被众人啧啧称赞“人家混得可中”或者“这人真中”,那就有光宗耀祖的意味了。

平日里,你如果找某个河南人办事,他只要一拍胸脯,很洪亮地回答一个字:“中”!那你就大可放心了;若是他还有点犹豫,但并不完全拒绝你,他也会给你答复个“中、中”;一旦他对你回答“中、中、中”,你就要考虑,有可能就“不中”了;而河南人要是真想早点打发走有求于自己的人,也就是说他厌烦这个找他办实的人,最典型的敷衍送客语句便是“中中中中中……”,基本上,这就等同于彻底玩完。

嘿,河南人这个常用词“中”,可真是“只有一个字,用法大不同”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