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

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的荷叶镇坐落着一处1865年留下的精美宅院,它是晚清名臣曾国藩故居,曾国藩出身寒门,祖上六百年都以务农为主,当传到曾国藩时,虽然他天资笨拙,但还是通过勤奋努力当上了两江总督(清朝一品官),后来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至今他的家族已经绵延8代人,其中没有一个是败家子,有突出成就者达到了240人,那么曾国藩是如何成功的,今天咱们来到故居来聊聊他的传奇人生。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1)

曾国藩的家族在传到他的爷爷曾星冈时还是一度穷困潦倒,祖上从宋朝到清朝五六百年间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连一个秀才都考不上,曾星冈因为贫困受尽了乡村邻里间的嘲笑,一度自卑到白天都不愿意出门见人。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2)

到了30多岁时,被贫困压抑已久的曾星冈毅然决定奋发图强,努力改变家族的命运,从此他开始早睡早起耕种田地,养鱼喂鸡,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摆脱了贫困的生活,成了乡里的小地主,发家后的曾星冈深知一个道理,若是以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所以他希望后人能够用他积累下的财富好好读书,才能真正摆脱贫苦的命运。

然而纵观曾氏家族五六百年的历史,老曾家似乎并没有多少读书的天赋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3)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从十多岁开始参加乡里的科举考试,接连考了16次,直到40多岁都没考上秀才,这要换到现在,就相当于考了十几次大学都没有考上,如果换成普通人或许早就放弃了,然而曾麟书却认为就算自己一辈子考不上秀才,他的儿子还可以继续考,儿子考不上孙子接着考。

曾国藩在祖父还有父亲的影响下,从5岁就开始学习读书写字,这在清朝的读书年龄比其他孩子都提早了好几年,当时的一般家庭要到8岁才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就连清朝的皇帝普遍也都是到6岁以后才开始读书的。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4)

要说曾国藩学习也确实非常勤奋,每日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学习,就这样寒窗苦读了9年,在曾国藩刚满14岁时就和父亲一起到湖南长沙参加乡试,如果考过了就可以成为秀才,然而他和父亲一样接连考了6次都以失败告终。

在过去的交通极为不便,光是从曾国藩老家荷叶镇到湖南长沙的考场就要走近140公里的路程,来回是280公里,父子俩人就这样来来回回的,在科举考试的路上穿梭了上千公里。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5)

在曾国藩第6次考试后,考官甚至直接把他的试卷放在考场外对所有考生以一种反面教材的案例进行公开展示,理由是曾国藩文笔不通,词不达意。

这对于清朝的考生来说是极大的耻辱,然而一次次的挫折并没有击垮曾国藩,反而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曾国藩欣然接受了自己愚笨的事实不断尝试着突破,终于在他第7次乡试时,考上了秀才,尽管是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上的。

后来曾国藩仍然一直读书读到了28岁,花光了爷爷积攒下来的所有家当,终于在第二次会试中考中了进士,被道光皇帝钦点为翰林学士,也就是帮助朝廷出谋划策的职位,从此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6)

然而曾国藩过于耿直的性格导致他在官场上处处碰壁,得罪了不少人,他看谁不惯都敢当面批评,甚至连皇帝都敢顶撞。

1850年道光皇帝去世,由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咸丰即位,咸丰皇帝刚上任没有执政经验,在处理政务方面和曾国藩有着重大的分歧。

结果曾国藩写了一封直接批评皇帝的奏书,还在早朝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声地朗读出来,丝毫不顾及皇帝的颜面,这在封建时期是极为少见的现象,弄不好是要杀头的,后来的咸丰皇帝也是十分厌恶曾国藩,几乎所有的好事都与他无缘。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7)

在清朝时期的官员工资可以说是低得可怜,曾国藩当时的年薪仅有125两白银,这是什么样的概念的,在清代一两白银大约可以换得50斤大米,换算到现在一两白银就相当于200元人民币,125两白银就是25000元左右,想象一下如果今天拿着25000元的年薪在北京生活可能连房租都交不起,然而曾国藩却从来没想过捞偏门,他在北京做官时穷得连回老家的路费都没有。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在湖南老家突发脑溢血去世,曾国藩还是借钱赶回了老家,这是他十三年来第一次回家,没想到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在清朝有个习俗,就是家中长者过世,晚辈要在家中守孝三年,结果曾国藩在家守孝才过了半年,咸丰皇帝就传来一道圣旨要求曾国藩出山,原来是当时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一路挥师北上,从广西打到了湖南,而清朝的军队却没有一个能挡得住太平军的进攻。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8)

曾国藩出山后,他知道清朝的军队早已懒散惯了,根本无法接受严格的训练,于是向皇帝要求自己在湖南境内重新建立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后来成为至今都耳熟能详的湘军。

当时的咸丰皇帝认为曾国藩只是一位文官,并没抱多大希望,甚至连军饷都不愿意给他,加上曾国藩在京城为官时得罪了很多人,在湖南当地也受到很多地方官员的排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带着队伍跑到衡阳训练了两年。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9)

1854年4月24日,太平军进攻湘潭,湘军以一万人对抗太平军6万人,结果曾国藩的军队在6天的时间里,十战十胜,消灭了太平军1万多人,太平军的精锐部队在湘潭一战中几乎被全部消灭,这是自太平天国起义三年多以来,清朝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湘潭战役的胜利也彻底扭转了清朝的战局,使得国家转危为安,按理说这时的咸丰皇帝应该给曾国藩最大的奖赏了,然而却有一位名叫彭蕴章的军机大臣在朝廷内暗地提醒咸丰皇帝,说是曾国藩在湖南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能组织起上万人的军队,战斗力还如此强,要是再给他大权,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10)

咸丰皇帝想起以前曾国藩对自己以及对朝廷官员的一次次顶撞,不禁也心生疑虑,甚至开始提防曾国藩。

他下令曾国藩的湘军成为一支游击队伍,哪里有太平军出没就派去哪里打战,等快打赢了再安排主力部队去收尾领功,而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常常连军饷都很难拿到,在咸丰皇帝看来,这是制约曾国藩过度发展的办法权谋之术。

后来曾国藩的父亲在湖南老家病危,而此时太平天国已经基本被平定了,咸丰借此机会更是干脆让曾国藩回家守孝三年,解除了他手下的兵权,曾国藩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拯救国家与危亡之中,怎么也没想到在各部官员都等着领取奖赏,加官进爵的节骨眼上,被咸丰皇帝下旨回家守孝三年。

曾国藩在家守孝的那段时间,不断地反思着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他慢慢意识到以往过于刚强的性格确实得罪了不少人,表面上看逞强好胜确实能挣足了一时的面子,但到最后吃下的都是大亏。真正的强者是那些海纳百川,懂得谦让的人。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11)

曾国藩在家守孝了一年,太平天国就又出来闹事了,这时的咸丰皇帝又想起了在老家守孝的曾国藩,再次要求他出山指挥战斗,而这次的曾国藩也放下了以往高傲的姿态,甚至还写信回复皇帝立刻启程组织湘军对太平军进行全面的围剿。

此后咸丰皇帝对他的印象大大的改善,终于让曾国藩当上两江总督的位置,就是当时江苏、江西还有安徽在内的所有军队和平民百姓都由他负责管理,得到实权的曾国藩在战略的部署上如鱼得水,很快就彻底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事件。

曾国藩当上两江总督后的生活始终勤俭朴素,他的房屋没有过多的装饰,对待家人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所有的家务事都要求家人亲自完成,不允许请佣人。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下的治家格言更是被后人流传至今,人败皆因懒 事败皆因傲 家败皆因奢。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12)

至今曾国藩的家族已经流传了八代人,他的后人依然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在科技,文化领域都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1865年曾国藩在家乡修建了这座豪宅富厚堂,他的一生非常崇尚理学与易经文化,房屋根据易经智慧采用中轴对称,坐南朝北的风水布局,富厚堂的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门前设计超大的半月塘,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房屋围住,形似一把宽大的座椅。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13)

1872年曾国藩去世后被葬在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桐溪寺的后伏龙山上,同样采用易经中的智慧进行打造,墓地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为夫妻合葬墓,墓正前放种有银杏、罗汉松各两株。拜台和墓坪处设有26级台阶,象征着易经中的二十六卦,即蓄德、养贤,积累财富的意思。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14)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15)

曾国藩故居解密(探访曾国藩故居)(16)

原来墓边还有石马、石狮、石虎及翁仲各一对,但在上世纪50年代遭到盗墓贼的破坏,已经遗失了。

时至今日,曾国藩成功逆袭的辉煌人生成为了无数普通人的励志典范,更是国内外不少知名人士学习的榜样,他向世界证实了即使只是一个普通人,哪怕是一个智商,情商,财商都不高的人,都可以通过严格的自我管理,慢慢的超越自我,慢慢的成为那二八法则中那百分20的成功人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