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讲的物极必反(道德经凡是求满者)

道德经里讲的物极必反(道德经凡是求满者)(1)

一、

古人云: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人生少不为祸,而不均等却是一切祸乱的开始,这个不均等就是所谓的“不平衡”。

自然的法则是追求平衡,从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种人生,都是在平衡的过程中才能求得稳定发展,而不是通过个人的主观意识驱使之下,追逐自以为是的状态,就能得到自以为是满意的结果。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自然的法则不就如同拉弓射箭吗,高了压低它,低了抬高它,有余的就减少,不足的就加以补足。所以大自然的法则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人世间的法则则不同,常常是剥夺不足的而供奉有余的。

“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目的,就是让事物保持平衡,这是天道塑造自然的法则。

所以《道德经》还有一句话叫“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就是有所作为的时候没有居功自傲,功成之后也没有居功自傲。

目的就是避免自己身处于某一个极端,导致事物走向不平衡。

道德经里讲的物极必反(道德经凡是求满者)(2)

而“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人之道与天之道的作为恰恰相反,就是受自己的主观意识驱使,总站在一个自以为是的立场,去追逐自以为是的人生,而在这所有的主观妄为之中,必然会导致自己走向某一个极端。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而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失衡,所带来的必然是自己始料未及的祸患。

《菜根谭》有一句话,对这个智慧形容得也恰到好处,叫做: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强求要做到极点,求功名的时候也一定要得到最高,那么即便内部不发生变化,也会招来外面的忧患。

人生万事刻意求满者,必遭忧患。

人生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很多突如其来的问题背后都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因素,因为我们的智慧不足以认识到背后的运行规则,所以将它们归为命运的突如其来。

其实从事情本相上去看,那些问题正是因为自己主观妄为,刻意追求隐瞒所带来的结果,不管是追求人生功业,或者对待自己的名声地位等等,一切事情皆是如此。

道德经里讲的物极必反(道德经凡是求满者)(3)

二、

凡是未满者反而能获得平衡,而凡是求满者,则易物极必反。

而人生本来的状态,就是这个智慧最好的例证。

我们仔细观察人生可以发现,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是完全十全十美存在的,所有的生活都会带着遗憾,而且所有的发展都是带着缺陷而共同向前进步的过程。

而之所以存在这种过程,并不仅仅因为个人没有能力使事物保持圆满,实则是因为人生所有的发展都必然存在矛盾,而既然有矛盾,就不可能存在盈满。

而且从佛家的角度来说,人生所有的状态都是因缘和合的切面,而在这因缘和合之中,自然有不受我们控制的因素出现,这也会造成遗憾的存在。

提及毛泽东主席的一生,很多人都以为,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人生过程一定是相当平顺的,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毛泽东主席一生所经历的坎坷和波折更多于常人,从事业上经历的挫折,到生活上的坎坷以及一些亲人的离世等等,命运给予给伟人也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打击和痛苦,而伟人就是在这种充满坎坷和不平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带领众多伟大的革命家,共同塑造出来伟大之功业的。

所以对于人生来说,不管面对什么事情,都要有接受矛盾存在的勇气和容纳命运存在遗憾的宽容。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是期望遇到一个相对完美的人生,这个世上并不存在所谓完美,有的时候愿意容纳一些不完美存在,这种心态反而更有助于成长和生活。

道德经里讲的物极必反(道德经凡是求满者)(4)

《围炉夜话》说:欲利已,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

意思就是说:原本想要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往往会害了自己;如果能甘居人下,最终往往能高居人上。

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管是地位、名声,或者是与他人产生矛盾,都希望让自己占据上风,期望将自己的状态置于自身所期待的完美之中,其实有这样的想法存在,最终往往会害了自己。

很多事情你所图谋的和最后产生的结果恰恰都是相反的,就是因为世事的客观规则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而且从命运规则的角度去看,也不可能轻易满足你以为的圆满。

若能以上善若水的态度处之,在行事之时能刻意收敛自己的主观妄念,反而会塑造一个相对平衡的人生。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