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唐诗经典(大唐诗友情)

第二回,才子佳人邂逅遇,旷世奇缘《莺莺传》,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秋唐诗经典?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秋唐诗经典(大唐诗友情)

秋唐诗经典

第二回,才子佳人邂逅遇,旷世奇缘《莺莺传》

元稹当年不仅在自己任职的西和县常与西河县令喝酒,而且还到临近的解县、虞乡等地与友人聚饮。"连月饮酒,而好酒令"可见其好饮之甚,而饮酒遍及诸县,又可见其友之众、游踪之广。

当时,河中府治所蒲州东郊有一著名寺庙名曰"普救寺"。这寺建筑宏伟,香火极盛,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玻璃殿相近靑霄,舍利塔直插云汉;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既有如此一座名刹,元稹岂有不尽游兴之理。实际上,元稹对此寺不仅是一般游玩,因为寺中法本方丈精熟诗文,与元稹交谈数次,对其文才极为钦佩,于是常将元稹留宿寺中,甚至旬月之久,谈诗论文。

贞元15年(799)11月下旬,元稹再次出游蒲州东郊,宿于普救寺内。其时正巧有崔氏孀妇由博陵(河北蠡县)归长安,途经蒲州,亦投宿于普救寺。元稹与崔氏孀妇同宿寺中,不免闲谈家事,却意外发现崔氏竟是自己的姨母,因多年未见,几乎认不出来了。本来,元稹八岁父亡,幼年随母居住凤翔,就是依靠舅父、姨母照顾的。但这个姨母因姨夫在京做官,长住长安,期间或许回过凤翔,元稹印象已经模糊记不得了。待到贞元十年后元稹住长安时,又因姨夫去世,姨母携子女扶柩归葬博陵故里,故而在长安亦未能相见。此次崔氏就因夫服已满携子女由博陵返回长安,途经蒲州而暂宿于普救寺的。原来,为修建普救寺,其夫在世时捐助颇多,当时方丈亦受惠许多。所以,崔氏借住于寺中,方丈为其夫做了几场超度法事,且亦待寒冬过尽,来年春日再返长安。元稹不竟在此与姨母相见,自然感慨不已。

元稹在寺中盘桓数日,转眼已到11月末,便打算次日离寺返回西河县衙,谁知次日清晨,元稹正与方丈、崔氏告别之际,忽听寺外人生喧哗、马声嘶鸣。方丈随即派人打探,乃知当地驻军哗变,大肆抢掠蒲州百姓。当崔氏听到兵乱情形时,惊慌异常,因其随身携带的钱财甚多,又有幼子弱女相随,料想必然躲不过兵乱之劫。不料元稹却镇定自若,因其平日与府中及属县官吏甚熟,常常相与饮酒、同游,也就与河中驻军中的一些将校成了莫逆之交。当时元稹出门一看,为首的正是熟识的一个中尉。中尉见元稹在此,急忙下马以礼相见。于是,本欲劫掠普救寺的乱兵便变成了保护普救寺的护兵,直至节度使杜确上任,兵乱结束,崔氏家财及普救寺都毫发无损。

崔氏虽为元稹姨母,但生疏日久,且元稹此次保全其全家财产性命,实属大恩,因而仍是再三拜谢,感激涕零,并执意置盛宴以谢恩。在寺中所办宴席上,崔氏特叫出弱子幼女来相见。莺莺终于出现之时,其美艳绝伦,立即使元稹目瞪口呆,几乎到了不能自持的程度,这可能就是所说的一见钟情吧。

元稹一见莺莺,就被其颜色艳异、光辉动人所惊服,甚至几不自持。一连多日"行忘止,食忘饱",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当时写《莺莺诗》一首托莺莺侍女红娘代传: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

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

依稀似笑还非笑,仿佛闻香不是香。

频动横波嗔不语,等闲教见小儿郎。

稍后元稹因思念莺莺染病在床,莺莺得知后赋七律一章: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

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

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

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

莺莺对元稹的吸引,始之以貌,继之以才。才貌双绝的莺莺,恃才而不露,艺高而不浮,貌美而不冶,内在深厚的修养涵化着外在超俗的气质,表现出一种无可挑剔的白璧无瑕之美。

莺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背离了家庭的礼教,抛开了个人的矜持。在多情才子的强烈吸引力底下,在红娘两边传书并劝说诱导下,完全接受了元稹的求爱,并以诗为媒,投入元稹的怀抱。

元稹与莺莺由相互爱慕到如胶似漆,在西厢秘居中度过绸繆缱绻的"蜜月"。当他与莺莺缠绵了近一个月,最初那种激烈的无法遏抑的情感之潮稍稍平静之后,功名的欲念便顽强的复苏过来,使他从爱情的迷狂状态中逐渐清醒。为应吏部试,须五月集京投状,只得别离,到长安待考。中间,元稹实在忍受不了对莺莺的思念,于是在为应试准备工作告一段落后,大约在六七月间便迫不及待赶回蒲州。

秋色再浓时,西风萧瑟。元稹又要去长安应试。莺莺鼓琴送行,弹奏一曲《霓裳羽衣曲》。刚弹奏数声,既哀音怨乱,已不知所弹何曲。莺莺无法克制自己,不能终曲,于是掷琴而去。元人王实甫在《西厢记》。杂剧中写道: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稹于贞元16年(800年)冬参加吏部科试,次年春发榜时,榜上无名。他总结此次考试失利大约两方面原因:一是学习不扎实。以前多习诗文经史,对关于国计民生方面的知识尚多欠缺。二是溺于儿女之情。在河中府与莺莺坠入情网而不能自拔,对学业影响甚大。基于这样考虑,他决定不再回蒲州,留在长安攻读已备再试。

元稹刻苦攻读,忍情备考,终于得到了回报。他在贞元16年(802年)冬应吏部试,次年春发榜,考中"书判拔萃科"的第四等。当年郑珣瑜知贡举,请裴垍主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元稹才学得裴垍赏识,因而得以中第,得授秘书省校书郎。

众人听得元稹这一大跪拜来历,都拍手称奇。巨源更是要来莺莺写给元稹的诗,情不自禁的写下七绝一首,题为《崔娘》:

清润潘郎玉不如,

中庭蕙草雪消除。

风流才子多春思。

肠断萧娘一纸书。

李绅听毕其事,卓然称异,遂作《莺莺歌》以传之:

伯劳飞迟燕飞疾,垂杨绽金花笑日。

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雅鬟年十七。

黄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

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

······

······

白居易对元稹说:"此事如此奇绝,君宜作传以记之。"元稹于是借"张生"之名作《莺莺传》以记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