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

接上一篇:杨振宁3救两弹元勋邓稼先,两弹奖金20元,夫妇的故事感人泪下

5

1958年,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他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再没有出过国,再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再没有公开做过一次学术报告。

他白天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

在原子弹研究初期,邓稼先的研究是有苏联专家帮助的。但仅仅几个月之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所有专家。

苏联人说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断定中国人搞不出!

就这样,邓稼先带领着22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以手摇计算器和算盘为工具,夜以继日的计算着一个又一个庞大的数值。进行了上万次的方程式推算,邓稼先跟同事们一起,披一件黄大衣,累了就睡地板!

计算的纸张从木板到天花板,然后用麻袋捆装,堆满了整整一房间。每一个数值都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一个关键数据算一遍,计算一个模型,要上万个数据,有一个错的话,整个计算就会全部作废。

有时为了演算一个数据,算一次,要超过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

即便算出了最终的数据,还要再请物理学家重复估计,直到确定数值,常常是工作到天亮。

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他的结论,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1)

邓稼先工作照,左边三人从左至右: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右边中间是邓稼先

6

1962年年底,由周总理担任主任的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

从全国13个部门抽调了一万五千人的施工队伍,举全国之力支持原子弹的研发、爆炸工作,

为了记住那个撕毁合同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人称“争气弹”!

1964年的9月,邓稼先母亲患了重病,生命危在旦夕。

为了不让丈夫遗憾终身,许鹿希破天荒地找到邓稼先的领导。领导却说:

“这个时候,无论有天大的事,邓稼先都不能回来。”

1964年10月16日,东方向世界发出一声巨吼,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此时的许鹿希,隐约的知道了丈夫的事业了。

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2)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其威力相当于300万吨的TNT炸药,是第一颗原子弹的150倍。

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3)

要知道,美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是6年零3个月;法国是8年零6个月。

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7

浩劫来袭,邓稼先及其家人也未能幸免于难,当时还不满15岁的女儿,就被下放到内蒙古建设兵团;邓稼先本人也被揪出来批斗(此时氢弹还未成功,在这样困苦的情况下,邓稼先还是成功了)。

即使氢弹的成功,未能抵挡的住迫害。

形势越来越严峻,1971年,他再次被围攻,甚至有人扬言搞死他,情况十分危急,连他本人都已做好了准备。

已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首次应邀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访问的时候,给周总理列了一份朋友名单,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邓稼先!就这样把邓稼先从死亡的边缘来回来了,旧友重逢。

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4)

其实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世界上很多的报刊上,有的再三提到是邓稼先领导此项事业,还有的说是美国专家参与研制,反正众说纷纭。

杨振宁心中也有此疑问,但却不知如何开口。

直到返程前,杨振宁问:“稼先,我在美国听说,有一个叫寒春的美国人曾经参与研制中国的原子弹,这是真的吗?”

这句话问得非常有深度,邓稼先为难极了,该怎么回答呢?说没有吧,那不就等于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了吗?这样就违反了保密纪律;

如果说不知道,可是两人几十年的交情,他又怎能欺骗这个比亲哥哥还要让他尊重想念的老朋友呢?!情急之下,邓稼先只好说:“这事以后再告诉你。”

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5)

从机场回来后,邓稼先立即向上级请示。最后周总理明确指示:要让邓稼先如实告诉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周总理的指示内容是在深夜里电话传达给邓稼先的。邓稼先放下电话后激动不已,立刻穿衣起床,连夜写信。

第二天,杨振宁当即看了邓稼先的信,知道在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过程中,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

他的老朋友成功了,祖国成功了!

杨振宁3救老友邓稼先,这就是问什么有人曾经当面骂杨振宁时,会受到邓稼先的怒斥:

谁允许你们这么骂我的哥哥!是的,没有杨振宁哪来的民族英雄邓稼先。

8

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32次亲历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

成功的背后,是一次次绝处逢生。

1979年,有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他心急如焚,要跟着防化兵一起去找,却对身边年轻工作人员说:“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当基地的领导立即拦住了他,厉声说道:“老邓你不能走,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的值钱。”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返回基地见到领导的第一句话是:“平安无事”。

但是,他却有事……

他直接触摸了核弹,被致命的核燃料放射性钚239直接侵入体内。

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6)

也许是自知命不久矣,一向不主动拍照的邓稼先,在离开前,却主动拉着同事合影。

回北京后,大家强行让邓稼先去医院体检,体检报告显示,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有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可邓稼先依旧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埋头工作。

1985年,这是邓稼先最后一次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后,邓稼先仍想参加会议,被医院强制住院。面对自己妻子以及来看望自己的国防部长张爱萍,邓稼先平静地说: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在解放军301医院南楼5层的16病床上,虚弱的邓稼先正躺着接受输血。他的生命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7)

许鹿希在病床边,为邓稼先念着刊登了他奋斗岁月的特别报道,念着念着,她的声音哽咽了,邓稼先的身体在床上缩成一团,许鹿希知道,晚期癌症疼痛的频繁复发,像个恶魔一样又开始折磨自己的丈夫了。

而作为医学教授的她,对此却束手无策......

1986年7月17日,邓稼先在病房撑起虚弱的病体,接受了全国劳模的奖章和证书。

仅仅过了12天,1986年7月29日,著名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全身大出血逝世。

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8)

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

并叮咛: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杨振宁邓稼先年轻时合影(两弹元勋邓稼先)(9)

许鹿希紧紧地抓住丈夫邓稼先的手,悲痛地说:“你的血流尽了!”

在她绝望的哭泣中,丈夫邓稼先的手慢慢地冰凉了。她不相信地问:“20多年的等候,就是这样吗?”

苦等28年的坚守,只换来363天的相处,那一年邓稼先62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