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建筑释道儒三教合一)
五泉山:
四千年历史见证,
兰州三大文化根脉所在
五泉山,这是一座被游牧民族仰望了四千年的黄河名山,被霍去病传说笼罩了两千年的陇上名山,被兰州本土文化浸泡了六百年的兰州名山。
“兰州名胜地,共谈五泉山”,五泉山是兰州首屈一指的名胜景区,也是对兰州文化有重大贡献的名山。
五泉山,四千年历史见证,兰州三大文化根脉所在。
1.四千年五泉山历史
北方的夏天,来得迅猛而热烈。四月底,还是春寒料峭;五一小长假,就是火辣辣的初夏了。
忽然而至晴天,骤升的气温,让人们有些不知所措。去五泉山乘凉,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三三两两的游人,散落在五泉山的各处 。“兰州名胜地,共谈五泉山”,兰州市区的最出名的游览胜地,五泉山是首屈一指的。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城南的皋兰山西北麓,海拔1600米,东连塔子坪,西接二郎岗,南至千佛阁,北距兰新铁路200米左右,占地面积266400平方米。
这是一座被霍去病传说笼罩的两千年的名山。民间传说,五泉山的来历和西汉名将霍去病有关。据说,当年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率领大军从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出发,准备征讨匈奴。
霍将军率军从临洮出发后,沿着山间小路,直奔黄河边,由于这些地方人迹罕至,道路非常难走,到五泉山一带,将士们口渴难耐,看到将士们无水可喝,将军非常着急,无奈之下挥鞭连击山崖。果然,地下涌出了五股泉水。从此,就有了五泉山之名。
其实,这只是个民间传说,关于霍去病在五泉山的传说,也只是元代,开始流传的故事。据明天顺五年(1461年)《大明一统志》载:五泉山“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清乾隆时统称鞭搠泉。而就历史事实而言,专家考证霍去病两次远征匈奴时,的确来过兰州,但不是在五泉山,可能在西固陈官营一带驻扎。
人们把五泉山的五股泉水分别命名为甘露、掬月、摸子、惠、蒙,其中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在中麓南部,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也因此而得名。
早在唐宋时,五泉山就建有寺庙,元代五泉山有皇庆寺,明洪武初改为五泉寺。永乐七年(1409年)重建,改为崇庆寺。明万历七年——九年(1581年)临巩兵备道副使暴孟奇在西龙口东侧建立漱玉亭,以观瀑布。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兵备副使按察使邢云路重修后,改名清晖阁。
经过元明两代经营,至清初,五泉山“自麓至巅,揽胜不穷,登临难遍。”到乾隆年间,五泉山终于形成以佛教为主、间以道教的建筑群。清嘉庆、道光时,五泉山已经成为兰州风光的极胜之处。
2.1919年刘尔炘整修五泉山
清末,五泉山古建筑群惨遭兵祸。此后,五泉山差不多衰败了半个世纪,直到1919年,刘尔炘主持整修五泉山。五泉山遂逐渐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规模。
沿着五泉山山门的台阶,穿过悬挂五泉山匾额的大门,就开始登山了。只见,山间绿树掩映,沿着通道殿宇层叠,楼阁错落。五泉山的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依次排列。
五泉山还是一个植物的众多的地方,在公园内各种乔木花卉随处可见,国槐、银白杨、旱柳、白榆、臭椿、梨树、牡丹、丁香、玫瑰、榆叶梅、连翘、珍珠梅、红柳等树木,让人流连忘返。
不过在一百年前,五泉山则不是这样。在清末的战乱中,五泉山损失惨重,大部分寺庙建筑被毁,可谓是满目凄惨。
1919年至1924年,刘尔炘主持重修了五泉山。刘尔炘(1864—1931年),字又宽,号晓岚,别号果斋,又号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当时,刘尔炘以个人的名义向省内官绅和各界人士发起募捐,整修五泉山。在刘尔炘巨大的号召力下,人们对重修五泉山给予积极响应,共募捐白银4.8万余两,及2.2万余枚沙版铜圆、2000多枚铜圆。 修建工程是从1919年的夏天开始的,1924年竣工,整整用了5年半的时间。
在这次整修中,不仅重修了原来的殿宇,还对五泉山建筑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刘尔炘查阅资料、走访巧匠、亲自监工,可以是呕心沥血。经过修葺扩建,不仅恢复了旧观,而且增加了十余处新的建筑,如太昊宫、三子祠、万源阁、层碧山庄等。刘尔炘利用甘肃举院明远楼的材料新建了三层楼阁,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万源阁,供奉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在万源阁下修建了思源楼,奉祀周敦颐、邵雍、程颐、朱熹,因为这些人“是我中华学术之导源也”。
刘尔炘在恢复寺庙的同时,新建和改建了弘扬儒家思想的殿阁祠堂,同时撰述了百余幅对联宣传儒家思想。使五泉山上十多处彼此并不关联的建筑物,贯通门户,成为一组上下呼应,左右联系的建筑群,展示了释道儒三教合一,以儒学为宗的哲学含义。
五泉山经过刘尔炘的整修,使五泉山成为一处殿宇楼阁层叠、廊坊桥榭层次、布局谨严、相互连贯的一组庙宇罗列的古建筑群。今天,我们能看到五泉山宏大规模的建筑群,其中刘尔炘功不可没。
3.历尽劫波接引佛,抗战见证泰和钟
五泉山建筑群分为东中西三路,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三路均有楼台亭阁、长栈虹桥、清泉飞瀑,布局各异,自成体系,各有独到之处。
五泉山上有许多的文物珍宝,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铜接引佛”和泰和铁钟。
五泉山铜接引佛,铸造于洪武三年(1370年)。其实,接引佛最初并不浚源寺内,也不在五泉山。而是在兰州城里的东关,经过多次劫难后,才到了五泉山浚源寺。
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以前,兰州城内东关附近(今庆阳路城关区文化馆),有座接引寺,寺里供奉的就是接引铜佛。接引寺为肃王所建。当时,肃王命人从兰州周围山林中伐来木料,修建了接引寺,具体修建的年代已经不可考。而如今供奉铜接引佛的浚源寺金刚殿,门口铜牌简介说,接引铜佛铸造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今已经有700多年了。按这个记载来说,接引寺也是在明初修建的。
这七百多年中,兰州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最初组织人铸造了接引铜佛的肃王,早已烟消云散了。到清末民国初年,甘肃战乱不断,乱兵流民取代烧香拜佛的香客,接佛铜佛也碎成几大块,散落荒草从中。
接引铜佛是如何成碎块的?人们已经说不清楚了。有人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兰州东关的火药库爆炸中被震碎的;也有人说,接引铜佛的倒塌和火药库爆炸没有关系。无论如何,接引寺在解放前,已经佛殿早已倾圮,铜佛破碎,没于瓦砾草莱间,却是不争的事实。
1952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兰州政府修复了备遭国民党八战区蹂躏的五泉山,同时将接引佛碎片铆接,内置钢架固定,修饰一新,移到了五泉山浚源寺中的金刚殿内。
金刚殿是五泉山浚源寺的主体建筑,3间,建在高台之上,歇山顶,斗拱飞檐,门南北两开,为过庭式。接引铜佛,高一丈六尺,重二万余斤,高度为一丈六尺,乃是取“佛陀丈六金身”之意。铜佛衣褶飞动,神态恬静,左手拿莲花,右手下垂微伸,悲天悯人的神情接引世。1953年秋,班禅大师取道兰州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游览五泉山,并给接引佛献了哈达。
上世纪六十年代,五泉山的佛像横遭破坏,接引佛也难逃此劫。据说有一次一伙年轻人将一根绳子绑在佛像上 ,想拉倒佛像。谁知,因为铜佛质硬“造反者”仅砸断左手,掠去铜钵,扬言还要采取革命行动!
红卫兵走后,公园职工们就赶紧找木工,用五合板把接引佛围拢,保护起来,刷上红漆,贴上印有语录的大字报,也有人说,是用黄油漆写的标语。(《兰州文物志》)
次日,红卫兵持锤而来,一见语录,不敢动手,铜像得以保存。两次幸免遇的铜接引佛,如今还在五泉山,用悲天悯人的神情注视着这方大地。
“泰和铁钟”原为普照寺物,后安放在五泉山钟厅内。这座铁钟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所铸造,钟高九尺,直径六尺,重一万斤。造型宏伟肃穆,声音浑厚洪亮。为兰州抗战的见证,也是普照寺内留存下仅有的几件文物之一。
4. 登高望远,文人墨客留诗词
从明初到现在,五泉山成为文人墨客,登高望远,抒发幽情,敞怀高歌的地方。许多人文人墨客,或在今三台阁附近(明初所建,原为魁星阁)登高望远,或在皋兰山的北坡五泉山上品茶,或者站在城墙上遥望皋兰山,他们吟诵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
明代是今日兰州文化的奠基时期。明初,为巩固西北边防,明政府从江南和山西等地迁移了大量的人口,充实兰州。大批移民带来各自不同的习俗文化,推动了兰州本土士人群体的形成。
在明初关陇士人文化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兰州士人文化却奇迹般地发展起来。走出了探花黄谏,进士段坚、彭泽等。黄谏曾出使越南,后在广州为官。在其《游五泉山》中写道:水结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寒烟。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可知当时兰州五泉山一带正在大兴土木。
清代诗人宋琬曾写了《寄兰州司马赴紫垣》:“城郭皋兰北,衙斋面翠微。雪中千帐驻,树里五泉飞……”宋琬是山东人,曾在陇西等地当官,兰州是必来之地,皋兰山给他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五泉山一带,不仅是游览胜地,更是人们的隐居之地。明代著名学者段坚、清代著名学者秦维岳都曾归隐在皋兰山下。段坚是著名的理学家,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造就了兵部尚书彭泽等一大批人才。
“段坚晚年在五泉山依岩做洞,筑东园南村别墅,读书讲学。卒后,葬在五泉山东龙口与红泥沟之间的塔子坪,上世纪七十年代尚有三通碑,今已变为民居了。”
倡导修建五泉书院的著名文人秦维岳是兰州后五泉人,曾任布政使、按察使等职,后修《皋兰县续志》,长期担任五泉书院山长。秦维岳晚年隐居在后五泉的听雨山房,他的诗集被人们称之为《听雨山房诗钞》。
今天,读着秦维岳的诗文,仿佛还能依稀见到一个孤单的身影,在兰州后五泉山的一个小四合院中埋头读书,偶尔在夜雨中传出阵阵诵读声,点缀着皋兰山的夜色。
5.五泉山兰州文化的根脉所在
刘尔炘整修后的五泉山有三个特点:其一,重点突出了儒家文化;其二,供奉了七十余位甘肃历代名人;其三,刘尔炘为五泉山各个建筑前撰写的130余副妙趣横生的对联。
刘尔炘在恢复寺庙的同时,新建和改建了弘扬儒家思想的殿阁祠堂,同时撰述了百余幅对联宣传儒家思想。
据刘尔炘著《兰州五泉山修建记》太昊宫内供祭了42名甘肃圣贤。太昊宫专门为表彰陇上古代人才,以鼓励后进者而建。“其地共有四级,自南而北,第一级正中起伏羲殿五楹,再北为第二级,分为壤驷子祠、石作子祠,各起五楹;再北为第三级为秦子祠,再北为第四级修建了大门上书“高山仰止”、“继往开来”等。
在太昊宫中伏羲殿内供奉着伏羲、女娲和黄帝。壤驷子祠祭祀赵冲国、金日磾、王符、皇甫规等11人,石作子祠陪祀张轨、李愬、吴玠、刘锜等11人,秦子祠陪祀景清等13人。
刘尔炘修建五泉山时,皋兰兴文社出资在菩萨殿的废墟上新建皋兰乡贤祠,祠内有两座殿,主殿为容思殿,主祀明代理学家段坚,陪祀明户部郎中兰州人文志贞等33人。
此外,五泉山还供奉祭祀其他先贤:诸葛亮,人们视诸葛亮为兰州水烟的鼻祖,为了纪念他,在五泉山东龙口文昌宫下建修武侯祠;五泉山原先建有精忠阁,主祀岳飞,在战乱中被毁,将清虚府正殿祭祀岳飞,后还祭祀杨继盛和左宗棠两个人。
五泉山,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兰州文化的根脉所在。在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深处,隐藏着兰州文化最深厚根脉。
如今,距离刘尔炘整修 五泉山,已经过去了百年,五泉山所承载文化,也越来越厚重。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